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行业研究]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行业研究]
一类特制
5
颈 椎 轴 线 的 的 变 化
一类特制
6
一类特制
7
双边、双突征
一类特制
8
倾位或仰位式错位
侧弯侧摆式错位
一类特制
9
寰椎
一类特制
10
枢椎
一类特制
11
一般頸椎(3-6)
一类特制
12
基础病因:
椎间盘退变与失稳 软组织劳损与失稳 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 韧带肥厚、锐化 先天性畸形 其它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
一类特制
1
正骨推拿手法又称四步十法
四步手法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放松手法—揉法或按法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第二步:正骨手法—十法中选用1—4种手法复位 第三步:强壮手法—弹拨有关的筋结、点穴调理气血 第四步:痛区手法—镇静或兴奋,滑利关节、舒筋活络
一类特制
2
一类特制
3
正骨手法改革原理
一类特制
20
3侧头摇正法:
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 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部,另手拇指 “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屈并转 动摇正(动作如 低头摇正法)。
一类特制
21
4侧卧摇肩法
适用于C5至T2旋转错位。侧卧,平枕,术者拇、食指夹 于其横突隆起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肩部作前 推后拉的摇动,“定点”配合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 下改为摇肩,使力易达颈胸交界处,避免上颈椎受损伤。
一类特制
13
诱因:
轻微扭挫伤 过度疲劳 睡眠姿势不对 工作及生活不良姿势 感受寒冷 其它疾病 内分泌失调
一类特制
14
第一步放松手法
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一般范 围以患椎为中心,包括其上、下六个椎 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线或片进行 揉捏法,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 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重点处亦可用掌 根、掌缘或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 轻松。
一类特制
15
第二步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分为快速复位法和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用于青壮年和健壮的老年患者。
缓慢复位法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 者,体质十分虚弱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 受快速复位手法者。缓慢复位法是用正骨手 法的动作,只是不应用“闪动力”,使“定 点”与“动点”之间的椎间关
节以多次生理性运动形
一类特制
26
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 对颈轴反张者更好,侧卧、低 头、平枕,术者拇食指夹持后 凸棘突两旁作“定点”,另手 托下颌,将头作前屈后仰运 动,仰头时,定点之手稍用 力前推,再运动中推正。有滑 脱错位者,推正中双手加牵引 力效更好。
一类特制
27
解除肌痉挛和肌牵涉性痛。如斜角肌痉挛多为勾椎关节错 位可在正骨后用此法而解除痉挛。手法:术者右手食、中 指按于右锁骨上窝的斜角肌紧张肌健处,让患者转头向右 ,术者加力按压时嘱患者用力将头转向左,重复2—3次即 可。又如正骨后仍有颈背牵拉痛者。患者坐橙上头略仰, 术者站其背后一手扶肩,另手拇指或屈肘按于背部痛点上 ,加力按压时嘱其用力屈颈低头,重复2—3次,解除肌痉 挛可即收效。亦用于复位手法。
一类特制
25
用于颈胸交界处前后滑脱式或合并左右旋转式错位及 胸椎错位,注意冲压力点准确。以7左1右为例,俯卧枕 上,头转左(7棘突旋右)双手落于床侧,术者立于床头 右掌根按于7棘突左,左掌根按于1-3右,令其深呼吸 ,呼气时,双手交叉下按冲压,由于交叉力方向不同,对 旋转棘突有旋推作用,能使旋转错位纠正。
式在“动中求正” ,达
到正骨复位目的。
一类特制
16
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
诀,肌肉放松不对抗,切勿粗暴伤病人。“定 点”“动点”应选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 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按错位部位、类型、方向,手法选一种或多种。一
次能完全复正,以后可不再正骨。如复位不全,或 脊椎失稳,复正后再错位,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10-20次为一个疗程。急性期,卧位进行较易成功。 颈椎正骨法有十法,结合操作程序四步,故称“四 步十法” ,手法要领是生理运动复位法。
一类特制
17
1仰头摇正法
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
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
将头作上仰,(可使2-7
后关节紧闭成“定节按需选定),缓慢摇
动2-3下,嘱其放松颈部后,
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
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
节复位时弹响“咯得”声。
此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 一类特制
18
仰头摇正法
一类特制
19
2低头摇正法
用于C2-6旋转错位。侧卧平枕、低头位(中颈 椎前屈约25°,下颈椎约35°)一手轻拿后颈, 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下方为“定点”,另手托 面颊为“动点”,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转至 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 “定点”的拇指同时加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 “定点”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一类特制
22
5侧向搬按法:
C2-6侧弯侧摆式错位(勾椎关节错位)。仰卧,术者立床 头,一手拿住后颈,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侧摆 按一点,侧弯由下而上逐步按压),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 臂贴面颊,合作将患者头先牵引并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 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 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有时,可有 关节弹响,拇指可触到关节复位的弹跳感,。亦可用侧卧 位,去枕,用抬头侧搬法,与侧头摇正法类同,只是不作 摇动,抬头角度加大;对C6至T2侧摆式错位可将“动点” 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要求侧摆度大些才易成功。
脊椎生理功能 椎关节错位形式 推拿主要手法 伸屈运动 → 前后滑脱式错位 ← 推正法(2) 转体运动 → 左右旋转式错位 ← 摇正法(4) 侧屈运动 → 侧弯、侧摆式错位←搬正法(2)
一类特制
4
(伸屈运动)+暴力→倾仰位位式错位 ←牵引下正骨法(1) →+退变→混合式错位
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反向运动法(1)
一类特制
23
侧向扳按法
一类特制
24
6跨角搬按法:
用于C2—4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 位者。患者健侧卧位,低枕, 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充分展 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拇使嵌顿之 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 者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 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 部,先将头搬向健侧前外侧45° 方位,后斜向后外侧45°方位, 如此斜向搬动按压关节面,重复 2—3次即可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