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特点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10:10
一、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重要形式
∙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
∙符合学生心理要求
∙简易、易普及
1.教学任务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10:13
1.培养演唱能力,学习处理、表达感情,从中受感染与教育。
2.齐唱、合唱训练:齐唱——整齐一致;合唱——和谐、均衡;
3.掌握正确歌唱技能: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
4.掌握用声卫生、学会自我保护发声器官。
2.教学过程(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10:18
1.【组织教学】:注意力、宣布内容、激发兴趣
2.【发声练习或试唱、听音练习】:(目的性、接受性)
3.【复习旧歌或讲乐理知识,可做检查】;
4.【教唱新歌】:
∙简介歌曲词及作者、背景;
∙范唱;
∙读歌词;
∙识谱;
∙练唱;
∙感情处理;
∙【复习巩固】
∙【欣赏有关内容】;
∙【小结】;
3.教学注意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9:32
【综合训练的重要性】
∙欣赏、理解音乐的过程;
∙学习音乐知识、识谱的过程;
∙学习他人创作、自己再创作的过程;
∙学会用歌唱手段感染自己——教育自己、感染别人——教育别人的过程;
【技巧性】
∙正确姿势;
∙正确呼吸;
∙音准、音量、音色等问题;
∙清晰的咬字吐字;
∙用声卫生;
【情感性】
∙由内心而发的歌——学会处理、表现情感,理解的基础上化为自己的心声;
∙介绍、分析、处理和听范唱,让其感受完整艺术形象、进入意境;
∙合唱的训练和表现力,和谐统一;
【情趣性】
∙用欣赏去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调动积极性——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的差异化对待;
【组织教学】
∙随时集中学生注意力;
∙情绪变化;
∙学生个体对音乐内容的好恶;
音乐常识与欣赏教学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18:33
教学任务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19:57
一、任务:
1.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发展感知、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鉴
赏力;
2.培养听觉、扩大视野、学习掌握系统音乐常识;
3.培养发展联想、想象力;
4.调动学音乐积极性,提高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过程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19:57
二、以作家作品为内容时的教学过程
1.介绍作品、作家生平、作品时代背景等;
2.扼要介绍作品主要内容、主题音调、表演形式及与作品有关的知识(调
式、调性、和声等)
3.欣赏音乐(分段、完整,大型作品适当给提示)
4.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印象(抓住体裁、情绪,分析音乐语言、曲式、
体裁、表现手段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等)
5.复听加深印象,可再议。
6.可演唱、奏主题旋律;或动作、舞蹈随音乐表演;可写随感、欣赏日
记;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
1.中心环节是让学生倾听——感知、情感体验、理解与提高理性认识阶
段;
——初听、复听、反复听、重点听、有分析地听;
2.选材内容贴近学生年龄特征——思想性、艺术性统一;
——接受能力(根据心理发展特点,可分为愉悦式、理解式、评价式聆听三阶段)
——加强培养民族自尊心、熏陶民族情感的内容;
3.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可以理解、分析的东西让其自
己思索,留自由想象、思考的余地。
4.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
∙全面安排
∙选材目的明确
∙严选音响
∙搜集、积累相关资料
∙音乐主题、作者简介资料
∙直观性,图片、幻灯、录像等
∙准备好范唱、范奏
∙考虑学生会提到的问题
∙安排教学,有机整体,教案详细
∙小结、总结
补充说明——
∙作者生平轶事、作品时代背景等,不可牵强附会、不可喧宾夺主影响对作品的直接感受
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教学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19:54
教学任务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19:59
1.逐步理解、掌握音乐语言的要素
2.培养独立识谱能力
3.发展听辩能力
4.增强音乐记忆力
教学过程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19:59
1.引导获得感性认识——借助歌声、琴声、手势动作等手段,通过观察、
唱奏和分析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结构等,丰富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具有明显目的性、典型性),使之通过实践、观察、体验,有效而迅速获得理性认识;
2.引导理解知识——促使学生比较、判断,最终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转
化,形成新概念;
3.引导进行实践练习——印证、运用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培养独立
识谱;
4.检查巩固知识和技能——培养自我检查、自我完善;
应注意的问题:
∙与美育教育同步——内容多样性、对比性,调剂、丰富学生感情,加深理解。
使音乐语言为之接受、掌握,使音乐语言存在于并活跃于学生的审美意识中,并唤起感情共鸣;
∙知识训练体现综合性——
∙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音乐记忆力——
器乐教学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20:13
1.符合年龄特征,可调动积极性
2.激发思维多向性、多种器官协调性、开发智力有促进
3.增强再现音乐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4.扩大知识应用范围,加强对理论理解,提高视奏、试唱能力,加强听觉
能力
教学任务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20:17
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注意本民族音乐普及、宣传
2.技能技巧训练与音乐知识、唱歌、欣赏等教学结合,同步进行
3.教学要求适当:
∙课内教学面向全体,要求每位学生会用打击乐敲击常见节奏,初步学习、掌握一种乐器
∙能用学过的乐器视奏一般旋律及简单乐曲
∙全班、小组能合奏简单乐曲,表现完整统一,符合基本要求
∙集中讲课,分散练习,重视辅导。
∙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乐器易于普及
——————————————————
∙教学形式既要考虑师资力量,也要考虑实际效果。
∙班级课——示范的直观性、抽查的计划性、因材施教
∙小组课——程度相近编组,发挥师生共同探讨,每次突出解决一两个问题;
∙个别授课——防止水过地皮也不湿
根据情况可穿插进行:按阶段向全班讲解共通性问题,小组上课、回课,个别培养骨干,辅导后进者。
教学过程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20:17
音乐创作教学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20:56
1.开阔视野,扩充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2.启发、丰富想象力、创造力;
3.鼓励、发挥主动学习和积极创造的开拓精神
4.促进对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内容的学习,提高综合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广义上讲:不仅仅是作曲教学,演唱、演奏都属于二度创作,欣赏时的联想、想象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体态律动——根据意境,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等即兴表现出来;
∙选配节奏——
∙根据指定节奏,创作多种不同旋律;启发把旋律片段发展成乐句、乐段;
∙配二部合唱
∙修改学生自己创作的歌词或曲调中不理想部分;
∙命题作曲,即兴唱、奏
∙指定歌词,集体创作旋律,记录
∙自由命题创作歌词或歌曲
创作教学要与其他音乐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不可忽略基本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