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创新网络_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企业创新网络_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收稿日期:2003-11-07.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网络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70273041)和浙江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机制研究”(702045)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沈必扬(1979-06),男(汉),浙江奉化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资理论与技术创新。

池仁勇(1959-01),男(汉),浙江瑞安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与投资项目管理。

①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包括以下5种:(1)介绍新的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获得新的原料来源;(5)实行新的产业组织。

②本文所论述的创新,专指技术创新或知识创新的概念本身,尽管必然涉及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创新文化等问题,但本文不探讨制度创新和其他与此相关或不相关的“创新”词汇或概念。

③Innovation is a result of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that inv olves often several actor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m panies 。

E UROPE AN COM 2MISSION (EC ),1996。

文章编号:1000-2995(2005)03-008-0084企业创新网络: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沈必扬,池仁勇(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杭州 310014)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研究。

首先从创新模式的发展史中描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特征,以此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和基本机构,并指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执行主体、集成对象、基本特征、关键词:创新;企业创新网络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1 企业创新网络概念提出的背景创新模式的演变 自经济学家熊彼得(Schum peter J.A.)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 2velopment )一书最早系统提出“创新①”概念后,到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创新理论依旧是“线性模式”(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思维。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随着创新②活动日益复杂,出现了第三代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耦合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创新行为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构成。

随后又出现了整合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模式。

从实践中看,现代企业创新的发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的全部知识与信息,企业也难以将创新活动的完整价值链纳入到内部中来。

为了创新,企业不得不与其它的组织产生联系,来获得发展资源,这些组织可能是其它的公司(如:供应商、客户、竞争企业和合作企业),也有可能是投资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等等③。

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与这些组织形成了一个个网络,影响着创新。

2 企业创新网络存在的原因和目的创新是创新要素整合的动态过程。

我们知道,企业技术创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内的和企业外的因素,所以说单个企业是根本不可能进行创新的。

任何一项技术都包含不同的组第26卷 第3期2005年 5月 科 研 管 理Science Research M anagement V ol.26,N o.3M ay , 2005成要素:人、能力、过程和组织;任何一项创新都包括要素的新的组合,有些是新的要素,有些是已有的要素。

谁善于获取知识,谁善于整合自身和他人的要素,谁就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要素,知识、技能、资源在空间和组织上的分离是产生企业创新网络的直接动因。

企业创新网络在本质上是就是为了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成。

其实,我们认为企业一成立,其企业创新网络就存在,不过它的流量相对较小,联系相对较弱,拓展网络和集成创新要素的能力较小而已。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构建更强、更有拓展性的创新网络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在交互式的作用当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能够激发或促进创新的、具有本地根植性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

企业创新网络既可以规避高额的市场交易费用又可以避免较高的组织成本,是解决快变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问题的一个最佳模式②。

4 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对于企业创新网络的相关结点(link ),我们大体上可以列举如下:大学及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供应商、客商、其他企业(参看图2)。

这里要对图1进行简要的说明:1.企业与其他节点(link )间的链接是资源、知识、技术的双向流动,当然企业与任一结点之间的流量有大有小、有强有弱。

2.我们这里只是分离出单个企业作为创新网络的分析对象,其实企业有相当多,它们与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大学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也错综复杂,所以许许多多的企业创新网络最终连接起来形成了区域创新网络,大而广之,形成全球创新网络。

3.网络中关系表现为相互往来的平等性。

4.企业创新网络合作关系重复博弈的特点,表现出长期性。

都获益于形式多样的联盟,如美国运通和如意玩具公司达成协作广告,Cytel 和Sumitom o 化学公司结成生物技术制剂的R&D 合作伙伴,日产和大众汽车公司共同销售(司为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软件计划达成了技术转让合作等(资料来源:Minitzberg.h.等,1998③)。

公司之间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大了联系,使得企业创新网络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主观实体企业间某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都属于企业创新网络的形式,以主观实体为载体的创新要素的融合,如技术、知识、资源、观念的融合,这才是本质和内容。

正是这种实质性内容的融合,才真正产生了创新。

・58・第2期沈必扬 池仁勇:企业创新网络: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①②③M initzberg.h.等,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刘瑞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霍云福陈新跃,企业创新网络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

徐华,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动因与策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

图1 企业创新网络分析框架图①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下企业与政府的联系。

政府不仅是创新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更是创新活动的推动者。

在许多国家,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十分大。

政府通过引导、激励、保护和协调等方式影响着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

美国70年代出现的R&D联合体、韩国浦项制铁的成功都是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典型例子。

最后,我们研究一下企业与客商、供应商的联系。

客商和供应商对于企业(特别是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创新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创新的发生随着企业前向后向(客商供应商)的联系的增加而增加(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创新与企业前后向联系的关系资料来源:ROE LANDT&DE N HERT OG,1998①・68・ 科 研 管 理2005年①图4-3参考国家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图5-2),李正风,曾国屏.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l。

5 企业创新网络的基本特征企业创新网络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动态性、开放性、非中心化和本地化等四个方面。

5.1 动态性特征②由于企业创新网络联接的各个行为主体及其企业创新网络的培育与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方面是企业外部技术或者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企业所在区域内企业的不断诞生、并区域内企业的迁入迁出,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北京的中关村,年之间,企业由500多家增加到4500多家大量企业消亡,而美国的硅谷每年就有上千家的企业诞生,数百家企业倒闭;最后,企业创新网络中的其他结点(中介机构、大学研究院所、金融机构等)与企业的联系也会发生改变。

5.2 开放性特征任何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资源、能量和信息。

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取的能量大于系统耗散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而不断发展壮大③。

企业亦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企业创新也具有一个耗散过程,只有企业获取外部的创新要素大于企业内部耗散去的创新要素时,企业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成长和发展。

企业通过企业创新网络获取创新要素,所以企业创新网络必须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网络通路。

同时,我们发现企业,特别是企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不会满足企业集聚区的网络,而是在区外寻找更多的伙伴,获得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的资源,并不断向外部开辟新的市场。

所以,企业创新网络在与外部联接的过程中,应该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另外,开放性特征还表现为企业对网络联系的自主控制,即自主决定网络联系的建立与中断、加强与减弱④5.3 互补性特征企业创新网络关系并不单纯是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市场交换关系,而是各个成员之间的创新要素互补关系。

每个成员都拥有自己的特定优势,并根据这种优势在网络中确立其相应的地位,通过各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协同效应。

5.4 非中心化特征资源的交换或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处理伙伴之间地关系,以确保较少地知识、信息遗漏或失真⑤。

各行为主体之间利用非中心的疏松的网络联接,在有效的传递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化协作化解市场竞争和创新失败的风险。

5.5 本地根植性⑥特征企业创新网络只有在通过本地化过程,即在外部开放联接的同时,更重视根植性,才能不断从本地的创新环境中汲取“营养”,增强网络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活力⑦。

G rabher (1993),Antonelli (1995)指出,当技术知识由于相互依赖和密切关联而本地化时,企业一般倾向于滞留在一个特定区域,即使是当前区域内的相对价格似乎可能比其他地区高,但本地化的“学习效应”产生,能够使企业尽快地摆脱效益和利润衰退的阶段,最终本地地学习和适宜创新地引入能够资本化,利润地优势可以通过本地化的创新导入而能够重建。

①R OE LAN DT TH .J.A.and DEN H ERT OG P.(1998)C luster A nalysis &C luster -b ased Policy in OEC D -cou ntries.V arious approaches ,early resu lts &policy imp lications ,Draft synthesis rep -ort ,OEC D -Focus group on cluster analysis and cluster -b ased policy ,T he H ague/U trecht 。

②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59。

③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1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