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中世纪欧洲走入当代世界_从骑士文学浅析骑士精神内涵_吕亚慧

由中世纪欧洲走入当代世界_从骑士文学浅析骑士精神内涵_吕亚慧

由中世纪欧洲走入当代世界——从骑士文学浅析骑士精神内涵吕亚慧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骑士精神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其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双重影响。

骑士精神借助文学载体,即骑士文学体现出其中的优秀品质,并渗入社会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骑士精神逐步从鼎盛走向衰落。

本文通过骑士文学《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及《堂・吉诃德》浅析骑士精神内涵,并提出虽然骑士精神由盛转衰,但在当今社会应继续发扬其优秀内涵,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骑士文学 骑士精神 文学史【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65-02欧洲骑士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永不泯灭的灿烂文化。

骑士精神的优秀内涵体现在英勇睿智、奉献牺牲、诚实守信、谦逊宽容、荣誉至上以及高风亮节、彬彬有礼、尊重女性的君子风度等多个方面。

他们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战,最伟大的品质是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这是一个折射个人品德,又是推动西欧封建社会精神风貌形成的典范。

一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点燃骑士精神火炬骑士精神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欧洲的封建时代(中世纪)是基督教和封建贵族共同统治欧洲社会的时代:重装骑士是其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之一;在教会影响下,骑士逐渐演变成“基督的战士”,成为一种身份标志。

随着教会和社会环境约束的影响,骑士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一种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逐渐形成。

欧洲文学史上产生的骑士文学则反映了这种独特的骑士精神和生活方式。

《亚瑟王传奇》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瑰宝,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一起,为英美文学的三大源头。

它升华了实际生活中优秀骑士的典型形象,诠释了骑士精神中的积极方面。

《亚瑟王传奇》是中世纪西欧国家有关亚瑟王众多作品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有亚瑟王的诞生、“圆桌骑士”、寻找圣杯以及亚瑟王之死。

由不知名撰写者在公元1400年之前写成的头韵诗体、中古英语浪漫传奇《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被公认为是描写亚瑟王传奇故事中高文爵士的最佳诗作。

高文爵士是亚瑟王的圆桌①骑士之一,有“骑士之花”的美誉。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中的“骑士之花”并不“完美”,但正是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人物的“不完美”中我们才能窥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位真人骑士的生活面貌以及在他身上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

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

在课堂上应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同时要注意做到收放自如。

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

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与学生走得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严形象,不利于教学;走得太远,则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教学中还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教”与“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此外,课堂纪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应注意以下两点:1.队列、队形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一环。

如何使学生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

有时同学出现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于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

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整齐与否、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很敏感,最易受老师表情的感染,老师要起表率作用,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不会持久坚持,一般不超过十分钟,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

对此,今后一定要重视。

2.游戏游戏可使体育课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及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思想和技术双丰收。

随着教改的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

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的影响力,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

我对他们的性格也不尽掌握,没有料到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

为此,要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学生既具有崇高的理想,又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较好的动手能力,才能使其担负起让国家繁荣发展的使命。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

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庞远燕〕-65-颇具代表性的骑士精神。

全诗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亚瑟王的圆桌骑士受到一位不速之客的挑战。

这位身躯高大的绿衣骑士提出敢用斧子把他头砍下的骑士将在第二年元旦去绿色教堂受他一斧。

高文爵士勇敢地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

怯懦者不配冠以骑士的荣耀头衔。

高文主动接受绿衣骑士“砍头游戏”的挑战,首先展现了骑士敢于承担风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英勇睿智,以及骑士对个人身份的注重和强烈的骑士荣誉感。

第二部分,高文爵士如约前往,历尽千辛万苦,在密林中找到一座城堡,并受到城堡年长堡主和他美丽夫人的盛情招待。

在诗篇的这一部分里,高文秉承着骑士精神中的诚实守信,也展现了骑士对君王的忠诚,高文为亚瑟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转折部分。

为继续寻找绿色教堂,高文爵士决定暂住于城堡,并接受城堡主人的奇怪承诺。

高文爵士经历了一番对真正骑士精神的考验。

高文在城堡男主人三天早出晚归的打猎中,要抵制城堡内漂亮女主人的诱惑。

在他连续两天拒绝后,却在第三天私藏了一条女主人赠送他的魔力腰带。

没有抵制住全部诱惑,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在这一段中我们似乎发现了骑士的“不完美”,也正是这点提醒了人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骑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从这一点“裂痕”,更能展现出完整、真实、非神性的骑士,反衬出骑士精神积极的一面。

在“城堡色诱战”中,城堡夫人几度色诱高文,高文则以谦卑谨慎的君子风范婉拒多次,这体现了骑士精神中对贞洁观的尊崇。

与传统的骑士爱情故事相比,高文的拒色体现的是更高层次的道德观,是对非婚性行为和追求肉欲享受行为的一种批判,是对传统骑士对女性态度、浪漫情怀的批判与重构,是一种发展与巩固了的骑士精神。

从第三部分的欲扬先抑过渡到第四部分,结尾揭露了绿衣骑士即城堡男主人。

高文爵士见到绿衣骑士直面三斧,在第三次时受了轻伤。

因他不诚实,私藏了腰带。

高文爵士羞愧万分,但绿衣骑士原谅了他并把腰带赠予他作为悔过的礼物。

高文爵士在“犯错——知错——改错”的自我突破战中,凭借诚实谦逊的骑士精神最终战胜、超越自我,从结尾处看出人们对充满人性的骑士精神的肯定与赞赏。

绿衣骑士作为骑士中的一员,也以对高文爵士的宽容公正,摆脱了诗篇开始渲染的反面形象,折射出优秀骑士的精神风貌。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集中反映了西欧中世纪优秀骑士精神的内涵。

它点燃了骑士精神的火炬,使其光芒四射。

二 《堂・吉诃德》折射骑士精神多面性随着社会发展、政治需求的影响,骑士文学受到严酷抨击,经典的骑士精神也似乎遭到了各种讽刺与排挤。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正是表现骑士制度衰落和骑士文学终结的一部伟大作品。

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攻击骑士小说的”,目的在于“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

这部意图宣告“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的确暴露了骑士制度下骑士精神的些许弊端。

“尚武”精神便是其中之一。

文中受骑士小说毒害的堂・吉诃德把旋转的风车当做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把羊群当做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打落了牙齿。

这些历历在目的打斗场景早已深入人心,与历史上的世界大战、当今社会的恐怖主义相比,前者或许只是哗众取宠的笑料,后者却是血迹斑斑、满目疮痍的史实。

不能把这些完全冠名为骑士精神所衍生的“尚武好战”,但欧洲帝国所推崇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掩埋在历史的红尘中。

然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只是表现骑士制度衰落和骑士文学终结或否定。

从分析看到,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荒诞不经,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拥有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优秀品质。

他越是疯疯癫癫,带来的麻烦越大,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

文中作为明显反衬的人物桑丘・潘沙,本是为当“总督”而追随堂・吉诃德,然而事后觉得无望,却仍不舍离去。

这更好地证明了堂・吉诃德身上的优秀骑士精神的魅力。

堂・吉诃德虽然可笑,但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

他对被压迫者和弱小者给予了无限的同情。

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崇尚正义,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

比如上卷11章与牧羊人谈到了“黄金时代”,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黄金年代真是幸福的时代。

那时候的人还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

在那个太古盛世,东西全归公有。

真诚还没和欺诈刁恶混杂在一起。

公正还有它自己的领域;私心杂念也不像现在这样。

法官心目里,还没有任意裁判的观念,因为压根儿没有案件和当事人要他裁判。

”下卷58章他离开公爵的城堡后,唱出了对自由的颂歌:“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地下和海底所埋葬的一切财富都比不上。

自由和体面一样值得拿性命去拼。

不得自由而受奴役是最苦的事。

”这些精辟的议论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和观点,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构成了堂・吉诃德矛盾性格的一个方面。

通过这一典型我们看到,塞万提斯仅仅宣告了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的终结,却并没有反驳批判随着时代发展仍未磨灭的优秀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彻底消失了么?”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西方学者指出:西欧民族中的“骑士精神”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

总之,它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品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