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慢病管理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
目录
1.慢病管理行业概况及现状 (4)
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4)
1.2发展概况 (4)
1.3慢病管理 (6)
1.4行业市场规模 (7)
2.慢病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8)
2.1慢病医疗信息的完整性 (8)
2.2慢病管理服务的可持续性 (10)
2.3慢病支付确保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11)
3.慢病管理行业市场分析 (12)
4.慢病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5)
4.1纯粹线上管理模式:移动医疗APP与可穿戴设备 (15)
4.2互联网+慢病管理将兴起 (15)
4.3线上线下融合管理模式:以药房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
16
4.4线下为主管理模式:“三师共管”服务模式 (17)
4.5基础医疗和慢病管理融合的模式 (17)
5.慢病管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8)
6.慢病管理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9)
6.1从医改政策导向来看,主要能看出四个趋势 (19)
6.2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及完善行业发展 (21)
7.慢病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21)
7.1线上线下融合 (21)
7.2成为专业的服务者 (21)
7.3渠道多元化 (22)
7.4多种载体结合发展 (22)
7.5重资产模式 (23)
7.6依托医疗服务发展 (23)
8.民营医院行业投资分析 (24)
8.1患者入口直接采集数据 (24)
8.2患者入口做数据整合 (24)
1.慢病管理行业概况及现状
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病,是一类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且缓慢、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无明确“治愈”指征的疾病总称。
常见慢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据预测,到2030 年,全球慢病相关的总死亡人数将上升到世界总死亡人数的7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其疾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
1.2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尽管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卫生总费用,个人医疗支出比重都在逐年上升。
其中社会卫生支出的增速要明显高于政府卫生支出增速,城市人均卫生费用增速高于农村人均卫生费用。
在医疗支出方面的上升,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对疾病治疗的需求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滥用等问题是造成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合理控制卫生支出费用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近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显示慢性病占中国居民死亡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79.4%。
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5312亿元,慢病导致的医疗负担支出占总支出的70%,慢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占比之高不容小觑。
目前中国65周岁以上老人人数约为1.4亿人,占总人口10.47%,老龄化比例逐年提高,潜在慢病人群基数势必继续扩大,社会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慢病挑战。
与此同时,网民年龄结构也向高龄化发展,则为在线医疗提供了发展动力和广阔空间。
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
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
导致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和管理危机。
尽管医疗水平不断进步,自2006年至2014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这与人们对慢性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不能长期有效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和健康教育相对落后,常见疾病的筛查十分欠缺,大量慢性病患者并不自知,并且村、乡卫生机构存在着严重的“重医轻防”现象,对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教育开展十分欠缺。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对于地方政府开展慢病管理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1.3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DM)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
慢病的管理对象包括三个部分:
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