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风的研究进展
第 !! 卷 第 1 期 "%%1 年 0 月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 "( !)%**&%*+,&% -./)0&’ 0"’’.*.
\5G@ !! ]1 [^W_@ "%%1
中药防风的研究进展
高鸿霞,邵世和,王国庆
# 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省 吉林 ’ 摘要 ( 目的 了解中药防风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 &
第 !! 卷
第2期
高鸿霞, 邵世和, 王国庆: 中药防风的研究进展
另有研究表明,补骨脂素、东莨菪素等也有抗肿瘤活性。 #$ #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 !!& !#& !" ’ #$ #$ ! 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防风多糖能明显增加荷瘤小鼠 的脾脏重量,有增加荷瘤小鼠胸腺重量的趋势。 #$ #$ # 对胸腺细胞、脾 (, ) 细胞增殖的影响 防风多糖 可明显高胸腺细胞对 *+,- 的增殖反应,明显提高 ./0 诱导 的脾 ), ( 细胞增殖。 #$ #$ " 对 1! 吞噬功能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的细胞毒作用。 #$ #$ 2 对 34、 .-4 细胞活性的影响 防风多糖能提 高 34 细胞的杀伤活性,与 5. 6 # 联用时 34 活性更高,说 明 防风 多 糖 促 进 了 5. 6 # 对 34 细 胞 的 激 活 , 有 助 于 提 高
% !! , !# ’
!
"$ !
防风的配伍与临床应用
配祛风解表药,治外感表证 防风配荆芥、葛根,可治 “ 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
风配葛根、薄荷、连翘等,可治外感风热而致的恶寒发热, 头痛目赤;防风配连翘、石膏、大黄,可疏风泻热通便;防 风通圣散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菏叶、芒 硝、石膏、黄苓、桅子等组成,用于 “ 风热拂郁,筋脉拘 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 ……肠燥结,热结,便溺经闭”。玉屏风散,由防风配黄 苓、白术组成,有祛风邪,固己表之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 实,防风煎剂或水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有降温和解热作用,故 可认为,防风的祛风解表作用是通过解热和降温而起效的。 "$ # 配祛风通窍药,治偏正头痛 临床上防风为治疗偏正头痛之要药,多与祛风活血通窍 之品如白芷、川芎等同用,以增强祛风通窍止痛作用;《 普济 方》 载有用防风、白芷二味等分制成的丸药,用于治疗 “ 偏 正头痛,痛不可忍”,如偏正头痛,属风热上扰,清窍不利 者,可配黄芩、黄连、川芎、柴胡等同用。现代药理研究证 实防风有镇痛作用,与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是吻合的。 "$ " 配祛风胜湿药,治风湿痹证 在临床上防风多与其他祛风湿之品如羌活、独活、威灵 仙、桂枝等同用,以增强祛风湿除痹痛之效;痹证寒邪偏胜 者,症多见疼痛较剧,肢体困重,则多配用穿乌、草乌、附 子等散寒止痛药物,以增强祛风散塞、除痹止痛之功。现代 药理学证明,防风除有止痛作用外,还有抗炎作用,故可用 于风湿痹痛以达抗炎止痛效果。 "$ 2 配透疹止痒药,治麻疹及皮肤瘙痒 防风配荆芥、薄荷、蝉衣等具有祛风透疹疗效的药物一 起应用,可增强透疹作用,用于治疗麻疹初期透发不畅,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瘙痒症,防风为首选药,如风胜者,常配 白鲜皮,刺蒺藜等同用,以增强防风祛风之效;湿胜者,常 配地肤子、苍术同用,以祛风利湿止痒;血热甚者,配生 地、丹皮、赤芍等,以凉血、祛风、止痒。 "$ 7 配息风止痉药,治破伤风,惊风及中风 防风入肝经,其祛风功效常用于治闻肝经风动之症,如 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小儿惊风痉挛抽搐,以 及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防风用于息风定惊须 配伍其他平肝息风止痉药,如天麻、钩藤、天南星、白附 子、蜈蚣等同用;治小儿惊风,常配清热息风止痉药如龙胆 草、青黛、钩藤、牛黄等;古防风汤由防风配伍羌活,甘草 组成,主治 “ 卒中,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四肢如故,别无 所苦”。现代药理学以证实防风有息风定惊作用,实验表明 防风液和水提物均能对抗电刺激引起的动物惊厥或使惊厥发 生期延长。另有报道,防风配蜈蚣可治面神经麻痹。
!
化学成分
!, ! 香豆素 由防风中得到的香豆素类成分包括:香柑内 酯 # CD>E34;D6 & 、 欧 前 胡 素 # =F4D>3;5>76 & 、 补 骨 脂 内 酯 # 4B5>3GD> & 、 珊 瑚 菜 素 # 4ADGG54;D>76 & 、 花 椒 毒 素 # H36;A5;5H76 & 、石防风素 # IDG;576 & 、东莨菪素 # B:545GD;76 & 、川 白芷内酯 # 365F3G76 & 、异紫花前胡内酯 # F3>FDB76 & 、紫花前 胡苷元 # 65I38D6D;76 & 、异紫花前胡苷 # F3>FD76D6 & 。 !, " 色原酮 由防风根中共分离到 J 种色原酮化合物 ’ ! ( , + 种吡喃色原酮力 1 种呋喃色原酮。分别为: #! & 吡喃色原 酮:亥茅酚 # A3F3=I5G & ,乙酰亥茅酚 # $ K L K 3:D;MG K A3F3=/ I5G & , 当 归 酰 亥 茅 酚 # $ K L K 36EGD5MG K A3F3=I5G & , GDID/ C5=>7DGG5G,亥茅酚甙 # BD: K L K EG=:5BMGA3F3=I5G & # " & 呋喃色原 酮 : 升 麻 素 # :7F7N=E76 & , 升 麻 甙 # 4>7F K L K EG=:5BMG K :76/ F7N=E76 & , + K L K 甲 基 维 斯 阿 米 醇 # + K L K FD;AMG97B3FF7/ 65G & , + K L K 甲 基 维 斯 阿 米 醇 甙 # 1 K L K ! K O K EG=:5BMG K + K L K FD;AMG97B3FF765G & 。 !, $ 聚乙炔类 !J*0 年,日本学者首次从防风根中分离 出 $ 种聚乙炔类化合物: # J? & K ! , J 二烯 K 1 , - K 二炔 K 十七碳二醇 K $ , * # N3G:3>76I75G & 、 # *? & K ! , * 二烯 K 1 , - K 二炔 K 十七碳二醇 K $ , !% 和 # J? & K ! ,J 二烯 K 1 ,- K 二炔 K 十七碳醇 K $ # 4363HM65G & ’ " ( 。 有 机 酸 类 丁 安 荣 ’$ ( 等 由 防 风 根 中 得 到 木 蜡 酸 !, 1 # G7E65:D>763:7I & 。郭德安 ’ 1 ( 等又从防风根中分得香草酸 # P K :5=F3>7:3:7I & 。王建华等 ’ + ( 首次应用 QR K S2 分析法对防风 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研究,从中鉴定出 !J 中脂肪酸。肖 永 庆 等 ’ - ( 从 防 风 乙 醇 提 取 物 中 分 离 到 丁 烯 二 酸 # " K C=;D6D I73:7I & 、 1 K 羟 基 K $ K 甲 氧 基 苯 甲 酸 # 1 K TMI>5HM K $ K 收稿日期:"%%1/%$/"+ 作者简介:高鸿霞 # !J01/ & , 女,吉林省四平市人,助教,硕 士研究生 , ・ !"・
防风多糖能
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剂量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34 活性;防风多糖在一定范围内可显著增加 5. 6 # 诱导的 .-4 细胞杀伤活性,并且防风多糖单独应用即可增强脾淋 巴细胞的杀伤活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促进 5. 6 # 的活性、 诱导淋巴细胞高表达 5. 6 # 有关。 #$ " 止痛作用 薛宝云等 % !2 ’ 研究表明应用小鼠扭体法和小 鼠甩尾法,防风色原酮甙类成分升麻甙和 7 6 8 6 甲基维斯 阿米醇甙对腹膜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及温度刺激引起的小鼠 疼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风甲醇提取物中色酮类如 9:; <=>:?=@+A B C D AE9EF+G>:EAA+A B H D 和 亥 茅 酚 I=J=G9+A B K D 均 可 抑 制 小鼠扭体。 7 JL M NL 甘油酯类也能显著抑制小鼠扭体。 # 6 氧 6 葡糖基亥茅酚 B ! D 在小鼠尾压实验和炎症实验中有提高 痛阈作用。 #$ 2 抗炎作用 有研究 % !" ’ 表明升麻甙和 7 6 8 6 甲基维斯 阿米醇甙均能显著抑制二甲基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皮肤肿胀, 降低炎症反应。灌服防风水煎剂与乙醇浸液 !O L M NL,对大 鼠蛋清性脚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7 ’ 。 #$ 7 解热作用 防风煎剂与浸剂对人工发热家兔,用药后 半小时即出现明显解热作用,并可维持 # I 以上。有研究表 明 % !2 ’ 升麻甙和 7 6 8 6 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对酵母致热大鼠有 一定退热作用,可维持 " P 2 I。 #$ H 抗凝作用 朱惠京 等研究了防风正乙醇萃取物对大 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防风正丁醇萃取物可显著降
防风又名屏风、风肉、茴芸、茴草,是伞形科植物防风 ’ 23456785973 :3;3 # <=>:?@ & 2:A7B:A8 ( 的根,始载于 《 神农本草 经》,谓: “ 防风,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 邪,木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书中所记 防风的主治病证,其症因均与 “ 风邪”有关。明代的 《 本草 纲目》云: “ 防风,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后世一 直认为防风为 “ 治风通用”之药,其功用可归纳为祛风解 表、祛风止痛、祛风除痹、祛风透疹、祛风止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