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集团宽带接入技术模式

中国移动集团宽带接入技术模式

集团客户专线接入业务研究报告版本号: 1.0.0目录1研究背景52专线业务需求及技术现状62.1业务需求分析62.2技术现状统计82.3主流的专线接入技术92.3.1SDH/MSTP接入102.3.1.1SDH专线102.3.1.2MSTP专线122.3.2PON接入142.3.2.1PON概述142.3.2.2PON的设备以及端口152.3.2.3PON接入中客户侧的设备部署162.3.3WLAN接入182.3.4xDSL接入192.3.5以太网(LAN)接入203中国移动网络现状223.1骨干网223.1.1省级传送网223.1.2IP承载网233.2城域网253.2.1城域传送网253.2.2IP城域网274专线接入问题分析及建议284.1接入资源问题分析及建议284.1.1问题分析284.1.2建议284.2现有主流技术技术方案问题分析及建议294.2.1现有技术技术方案294.2.1.1E1专线294.2.1.2以太网专线304.2.1.2.1基于光纤收发器的以太网专线304.2.1.2.2基于光猫/光端机的以太网专线314.2.1.2.3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专线324.2.2现有技术技术方案的问题分析334.2.3建议344.2.3.1在客户侧部署支持网管的PDH设备344.2.3.2SDH/MSTP设备向网络边缘演进和渗透344.2.3.3PON接入网络的建设354.2.3.4PDH设备、MSTP设备、PON设备的选择原则36 4.3业务流程问题分析及建议374.3.1问题分析374.3.2建议384.3.3集团客户专线业务流程建议384.3.3.1售前/售中流程404.3.3.2业务开通全流程414.3.3.3收入结算流程434.4人力资源配置建议445专线接入技术模式446专线接入解决技术方案举例466.1电路专线解决技术方案466.2VPN解决技术方案476.3互联网接入技术方案486.4语音接入技术方案496.5xPON综合接入技术方案50前言随着全业务的全面竞争,中国移动必需具备为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接入、宽带接入和信息化技术方案综合业务接入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集团客户的专线接入业务进行市场、业务需求和技术技术方案的研究与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移动专线业务的发展。

本文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集团客户部提出并归档经管。

本文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集团客户部,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文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

本文主要起草人:王磊建、彭巍、刘越、彭华1研究背景✧背景一中国电信2008年财年业绩显示,其固网非语音业务已占到固网总收入的46.1%,而宽带接入收入占据了非语音收入的50%,达到473亿元。

当前中国电信宽带收入主要依靠宽带接入费,宽带接入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比电话高了约一倍。

✧背景二2008年我国成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宽带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而城域网末端的集团客户宽带接入需求,近年来也一直在持续高速的增长,相对于为数众多的普通居民用户,数量较少的大客户所能提供的效益总额占有比例却很高。

截止到08年,全国企业注册数量达到1500万家,但其中有专线网络的仅有10%,即使是拥有专线的企业,还面临专线网络升级、改造和补点等建设需求。

通过建设专线网、提升带宽、完善专线覆盖来提升企业的信息敏感度和企业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

因此各个地区、各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竞争大客户的专线接入市场,这几年每年的业务需求量都在以高于50%的增长率扩展,且后续发展仍保持高增长趋势。

(参见图一)图1-1 全球2005年至2011年宽带用户数目预估因此,随着全业务的全面竞争,中国移动必需具备为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接入、宽带接入和信息化技术方案综合业务接入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集团客户的宽带接入业务进行市场、业务需求和技术技术方案的研究与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移动宽带业务的发展。

2专线业务需求及技术现状随着通信技术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发展,大量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大集团、中小企业陆续开始使用移动政务、移动办公、生产控制、智能监控、公众服务、服务营销、无线调度、移动物流、应急通信等信息化业务。

集团客户接入(包括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中院校及酒店等),成为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固定数据业务主要面向的用户群。

这类客户有构建统一信息网络的需求,往往要求多种业务综合解决(包含话音和数据业务等)。

依据客户的需求,运营商需提供各种速率的专线上网、企业网站连入互联网、集团客户内部互联、增值业务专线(如视频监控等)、IP电话等多种语音和数据业务。

本章将对专线接入的业务内容、形式以及主流的接入技术进行概述。

2.1业务需求分析集团客户可大体分为政府事业机关型、银行金融证券型、企业行业集团型、教育/校园型和宾馆/写字楼型。

相对于一般用户,集团客户对运营商而言表现为业务量大、业务类型复杂、业务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目前,客户需求呈现的趋势归纳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带宽的要求逐步提升,从2M向10M/100M发展,部分专线达到155M;二是网络结构的变化,包含:点对点、少量点对多点(集中汇聚)、多点对多点(分布式发展);三是集团客户对于专线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不仅要求业务安全性高,并且希望业务能够可感知、可分析,且个性化需求较多。

集团客户的宽带接入业务类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集团客户组建自己的企业专网;✧互联网专线;✧语音专线;✧增值业务专线(各种监控系统、综合经管系统、住宅小区等);各类型集团客户专线接入的客户需求、业务应用类型以及带宽需求的简单对比如下所述:✧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此类型集团用户的基本需求主要集中在IP话音业务、局域网同城互联、主机托管服务、Internet专线接入等等。

从政府数字化建设的进度考虑,该类客户通常都已经建立了局域网,目前需要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广域网络连接起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构成自己的虚拟专用网络(即VPN),提供高速数据传输、视频会议、远程监控和经管、实时可视通信等。

在可承受范围内,他们对网络建立、周期维护的支出并不太敏感,属于高收入、高效益用户。

中国移动需要重点发展此类客户。

✧企业园区与技术开发区随着中国的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各地新兴科技园区、企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纷纷建立。

虽然与已有的工业园区相比,新建园区都远离市中心,各方面的基础建设与城市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但是由于驻新园区的多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优秀企业,此类企业在国内外通常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业务量大,企业ARPU值高,能为运营商带来丰厚收益,在存量市场已经被各大运营商开发完毕的情况下,加入新园区数据业务的开发仍可能会为运营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移动应该根据城域网的建设步骤,逐步覆盖高产值的科技园区、企业园区,逐步开拓新兴市场。

✧校园校园是对宽带业务需求强烈的用户群体。

从最新调查报告来看,19%的网民集中在学校上网,可见网络成为学校学习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亦顺理成章的成为宽带接入市场的必争之地。

其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远程教案、电子图书馆、互联网接入等。

✧酒店酒店行业的数据业务需求主要包括为客房的高速上网、IP长途电话业务、视频会议、酒店内部的虚拟专用网络等。

据统计资料显示:酒店客户中45%有上网需求,其中30%的客人提出了高速上网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对上网速度和VOD有强烈需求的客户对价格又不是很敏感,这些客人是各个酒店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各大酒店都要竭力争取的商住客户或者常住客户。

但酒店行业属于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而网络建立与维护的收费属于成本支出,他们必然对价格变动、价格差异十分敏感,亦希望通过对住客话费分成获取额外收益。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酒店行业日均数据消费量大,但需要与对方共同分享业务收益。

✧医疗中心此类用户的数据服务需求,主要满足通过遥测及网络等手段满足远程医疗、医院内部网以及同城医院互联等。

医院属于知识密集型机构,大型医院基本已经建立了内部网。

但同一地区内各大医疗机构之间的同城或异地互联、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仍未大规模启动。

但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深,各大中型医院作为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机构,将会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而遥测等远程医疗手段,虽然某些重点医院已有应用,但由于目前其成本相对高昂,设备、专家等医疗硬件要求高,并受居民消费能力、传统习惯等影响,暂时仍仅适用于特殊案例,但预期随着设备、通讯等成本的降低,会得到一定发展。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需要把信息化解决技术方案与专线接入技术方案融合打包,为此类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技术方案。

2.2技术现状统计固网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统计表2-1 固网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统计各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技术统计表2-2各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技术统计2.3主流的专线接入技术当前的集团客户接入组网形式及技术主要如图2-4所示,运营商以烟囱式的网络,满足集团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城域和接入多张网络并存,城域网包括城域传输网和城域IP网,接入网包括光接入和电接入;✧不同业务采用不同接入方式;✧随着光进铜退推进,PON将逐渐成为企业接入的主流方式城域SDH网城域IP网S DH设备远端模块电话接入PON OLT汇聚交换机FTTB+LAN P2P光纤xDSL专线接入DS LAM接入交换机MDUFTTB综合接入FTTOONTS DH设备S DH设备图2-1专线接入技术全景图2.3.1SDH/MSTP接入2.3.1.1SDH专线SDH专线概述随着通信的发展,要求传送的信息不仅是话音,还有文字、数据、图像和视频等。

加之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70至80年代,陆续出现了T1(DS1)/E1载波系统(1.544/2.048Mbps)、X.25帧中继、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和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等多种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希望现代信息传输网络能快速、经济、有效地提供各种电路和业务,而上述网络技术由于其业务的单调性,扩展的复杂性,带宽的局限性,仅在原有框架内修改或完善已无济于事。

SDH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各种宽带光纤接入网技术中,采用了SDH技术的接入网系统是应用最普遍的。

SDH的诞生解决了由于入户媒质的带宽限制而跟不上骨干网和用户业务需求的发展,而产生了用户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入"瓶颈"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传输网上大量带宽的利用率。

SDH技术自从90年代引入以来,至今已经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技术,在骨干网中被广泛采用,且价格越来越低,在接入网中应用可以将SDH技术在核心网中的巨大带宽优势和技术优势带入接入网领域,充分利用SDH同步复用、规范化的光接口、强大的网管能力、灵活网络拓扑能力和高可靠性带来好处,在接入网的建设发展中长期受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