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2000年4、6、8月,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分别在北京和南京召开 了无线车次号校核系统技术和工程实施的会议,对技术方案的确 定、工程实施的步骤、产品生产的进度等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并 决定在京沪线南京分局管内组织实施,在总体组和有关工厂、铁 通公司、机务、电务的共同努力下,使无线车次号校核系统按期 完成,为实现全部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
2
第一节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路信号研究设计部门、科研机构、 各铁路局的信号工程技术人员,为全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的立项决策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从1994年开始,铁道部电务局、运输局在广泛调查研究后,正 式提出建设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名 称确定为DMIS工程。
A
5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001年10月底由通号设计院创立的“南京模式”在南京通过了铁道 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为全路推广创造了条件。抓住南京分局模式这个典 型,运输局基础部在南京多次召开现场会,向全路推广南京分局经验, 由此带动了DMIS工程建设的新高潮。
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经过参建单位的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兰 州铁路局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全路率先建成并开通了覆盖全局所 有干线及主要支线的DMIS。
调整、绘制运行图,转移到对 TDCS 自动实时处理的行车 信息及绘制的运行图进行分析,提出更加有效的调度方案
,进一步挖掘线路的运输能力,为铁路创造更多的效益上
来。因此, TDCS 应用系统设计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出发, 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方便灵活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
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A
1
第一章 绪论
以TDCS为平台,组建分散自律、智能化、高安全、高可靠的新 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简称CTC系统),是实现铁路提速、高速以及减员 增效的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铁道部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我 国铁路是以TDCS为平台,以调度集中(CTC) 为核心,构建铁路现代 化的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以现代运输的理念大力推动铁路运输调度 指挥系统建设。
(2)TDCS是从现代运输管理的角度构造全新的现代化调度指挥系统。 TDCS实现对列车在车站和区间运行的实时监视,动态调整、自动生 成列车运行三小时阶段计划,实现列车调度命令的自动下达和实际运 行图的自动描绘;实现分界口交接列车数、列车运行正点率、行车密 度、早晚点原因、重点列车跟踪等实时宏观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关统计 报表;显示铁路路网、沿线线路、车站、救援列车分布等主要技术资 料和气象资料,为铁路事故救援、灾害抢险、防洪等提供决策参考。
系统连续不间断地稳定运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
正确性。同时,系统对网络及设备的运行具有监控和管
理能力,对非法用户或计算机病毒入侵具有抵御能力。
另外,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后备和恢复手段,提供系统
故障恢复功能,在系统故障时尽可能减少数据丢失。
A
17
第三节 技术特点
五、开放性
TDCS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系统,这样的系统需要集 成大量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打印设备、存储设备、 显示设备,同时在集成化的环境下还得依靠软件支撑平 台开发大量的动、静态数据处理、实时信息处理、智能 分析计算统计、界面显示程序,因此系统采用了符合国 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开放式系统平台。同时, TDCS工 程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的实 际情况开发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 个摸索、学习的过程,期间难免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需求, 因此有了开放环境,便于今后系统扩展。
A
3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996年1月18日部长办公会上通过了工程实施可行性报告,决定在全路 组织建设以铁道部全路运输调度为核心的DMIS工程。
同年10月3日,铁道部以铁计营【1997】137号文下达了《关于铁路运 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总体方案的批复》。根据批复,总体设计 组开始了DMIS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
第三节 技术特点
七、互操作性
TDCS是一个两级三层的系统,由于牵涉的范围广、地 域宽,其工程由通号设计院、铁科院、卡斯柯公司三家单 位在TDCS技术总体组的协调下共同承担。由于各铁路局、 车站所管辖范围内的线路、车站、调度强度都有很大的差 异,不可能对所有铁路局、车站采用同样的软硬件平台, 因此,技术总体组规范了各铁路局、车站的软硬件平台的 标准配置,也组织各建设单位共同形成了网络间的数据传 输和交换的格式标准。各单位在TDCS设计中考虑了与异种 机、异种网的互联,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保证铁道部和 铁路局之间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分布式数据 库系统便于访问和维护管理。同时,TDCS作为运输调度指 挥管理信息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与 铁路其他系统A之间交换数据20 的功能,以更好地发挥为铁路 运输服务的作用。
2005年3月铁道部决定撤消铁路分局,由铁路局直管站段,在经历了调 度台搬迁、调度台合并整合工作后,铁路局调度员管辖范围大了, TDCS透明指挥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为此各铁路局加大了对TDCS的 投资力度,使TDCS迅速发展起来。到2005年年底,全路有139个行调 台、3012个车站、30580km线路完成了TDCS建设,一个适用于现代化 铁路运输的行车指挥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A
16
第三节 技术特点
四、可靠性
TDCS是一个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重点是行车调度指 挥和管理,它的应用和工作性质确定了它的系统必须是
高可靠和高安全的,而且必须保证24h无间断正常运转。 作为一套行车设备,一旦系统中断或故障,将会直接影
响整个调度指挥的正常工作。因此,网络及关键设备采
用双套冗余设计以及双电源,提供系统容错机制,保证
第三节 技术特点
八、可扩展性
铁路每年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大修、新建, TDCS设计 的范围和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因此,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 到今后升级、扩展的能力。同时,由于TDCS大量采用了计 算机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远程控制技术 、网络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这些技术现在也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不断地进行淘汰 、更新换代工作。系统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预 留今后方便地进行CPU、内存、磁盘容量升级和扩展的能 力。
A
14
第三节 技术特点
二、实时性
TDCS是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列车在 运行过程中对铁路沿线的各种信号灯、道岔、轨道等信 号设备的状态显示及位置产生大量的变化信息。这些信 息主要是通过基层网的列车运行系统自动采集的,必须 及时、准确地向上传递给铁路局、铁道部的各级调度人 员。按照铁道部信号专业相关标准,在信息高峰的情况 下,这一过程延时时间不能超过4s;在两级三层的任何 一台信息处理机上,这些信息必须实时、有序地进行处 理,既不能定时处理,也不能批处理。
A
9
第二节 总体目标
TDCS工程的总体目标是: (1) 至2006年底,建成覆盖铁道部、18个铁路局、全路70条繁忙 干线和主要干线共4400多个车站的TDCS,为实现全路运输调度 的集中管理、透明指挥、实时监视、自动调整,达到提高运输效 率、保证行车安全、减员增效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A
10
第二节 总体目标
A
12
第三节 技术特点
一、先进性 二、实时性 三、安全性 四、可靠性 五、开放性
六、可维护性 七、互操作性 八、可扩展性 九、友好性 十、节约性
A
13
第三节 技术特点
一、先进性
系统设计具有高起点,在研制中采用最先进并具有 发展前景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决策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 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同时吸收采纳了国外新技术, 采用了国际标准及国内外最新产品,使系统整体在一定 时期内保持技术领先性。
A
18
第三节 技术特点
六、可维护性
TDCS工程涵盖了铁道部、各铁路局及基层的车站,集 成了大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大量的硬件设施都需要及时 进行日常维护、保修,适当的时候也应该进行更新换代工 作;铁路每年都有大量的站场改造、大修、运行图调整等 等工作,造成相关的静态基础数据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而 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需要对软 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升级工作,因此TDCS提供方便的维护手 段,便于维护和维修。另外,考虑到TDCS是一个24h不间 断运行的实时系统,尤其在铁路局和车站层要通过它来直 接对行车进行调度指挥,因此有足够的技术措施保证维护 工作不会导致A整体系统停机19 或中断。
1997年6月11日由刘志军副部长和华茂崑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的DMIS工 程专题会议,确定了DMIS一期工程范围。
1997年12月,由铁道部运输局组织对上海、北京、济南、沈阳、郑州 铁路局及广铁(集团)公司等DMIS一期工程方案进行了审查。
A
4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998年3月26日,铁道部以铁电务【1998】6号文下达了《关于加快DMIS一期 工程建设的通知》,对全面启动DMIS工程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工期要求 ,工程实施正式起步。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004年,经过有关铁路局和DMIS研制单位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完成了 DMIS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形成了铁道部、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和四大 干线(京沪、京哈、京广、京九线)车站基层网。
A
8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005年,根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 DMIS更名为TDCS(铁路列车调 度指挥系统)。运输局基础部提出了以TDCS为平台, CTC为核心,构 建我国铁路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力争在2006年前在全路所有繁忙 干线和干线装备TDCS的建设目标,从而实现我国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 的历史性突破。
A
6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003年底,在京沪全线全面实现了DMIS功能,上海铁路局上海、南京 分局,北京铁路局北京、天津分局,济南铁路局济南、徐州分局全部或 部分调度台已实现“甩图”,全线100多个车站全部实现车站值班员用 计算机接收阶段计划、调度命令、生成行车日志等功能,为繁忙干线建 设DMIS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