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在人们的心目中会有很多的关于海派的词汇来形容上海,比如有人曾经总结有:时
尚、奢华、重商、开放、创新、竞争、法制、宽容、崇洋、爱国、活跃、流动等等。
虽然这些特点与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有很大的脱节,被西方世界完全浸染,但又隐
隐约约从最深处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
因此,从那时起,上海就具有了中国其他城市
所不具备的鲜明的海派气息。
[2]当然这种海派文化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忽略或否认旧海派文化所代表的消极一面,比如自傲、小气、重实利、崇洋、媚俗、享乐等等。
这些都是事态的反映,旧时的上海同样离不开这些消极的一面。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新海派文化重新被唤起,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如今提倡的新海派文化既承接了旧海派文化,又不尽相同:新海派文化更强调重视“个人”,个性、自由、独立;新海派文化与大陆文化联系密切,不孤立大陆文化也不被孤立。
虽然与内地广大城市经济差距在拉大,但文化上始终是藕断丝连的;在众多地方亚文化圈层中,海派文化离政治、社会解决方式最远,与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海派文化是最具商业气息,注重消费与时尚潮流的文化;海派文化“始终追求新奇、实利,不避琐屑和平面无深度的特性,同时,它也注意现代都市的审美,包括城市建筑线条的美、城市夜色的神秘美和人工灯光的色彩美,以及市声的音响美。
”[3]
飘一代:
他们是一群强烈追求自我、追求自由、追求消费享乐、追求洒脱与快乐的年轻人,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能够确定的只是这种不确定的状态。
“飘一代”具有怀疑精神、不迷信权威、敢想敢为、冲动、有创意、冒险、浪漫、性感的特性,又有“X世代”那种自信、宽容、悠闲、安逸、多方式、多元性、无定性的年轻人的形象,同时还有“新新人类”的那种崇尚青春、激动、虚幻、刺激、狂热的卡通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