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气船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有限元强度分析

液化气船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有限元强度分析

第28卷第6期 2011年l2月 江苏船舶 

JIANGSU SHIP Vo1.28 No.6 

Dec.2O1l 

液化气船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有限元强度分析 郭 维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以12 000 m 液化气船的上层建筑为例,对上层建筑在吊装过程中的吊点选择、吊耳形式的设计和上层 建筑的变形控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船体局部的结构、材料规格和制作安装工艺进行调整,以 确保吊装的安全性。 关键词:整体吊装;上层建筑;吊耳;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U663.6 文献标识码:B 

O 引言 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液化石油气(简称LPG) 在我国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我国LPG 年消费量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约250万t增至 2004年的2 012万t,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 第3大LPG消费国。 LPG船主要用来运输以丙烷和丁烷为主要成分 的石油碳氢化合物,也包括丙烯和丁烯及其他一些 化工产品,近年来乙烯和氨也列入其运输范围。 LPG船因其特殊用途而产生了多方面的特殊要求, 因而其建造难度大,是代表当今世界造船技术水平 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而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方 案,是提高上层建筑区域的预舾装率,缩短船舶的船 台建造、系泊试验周期的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实际 建造时却有一定难度。通常船舶在详细设计前是不 考虑建造方案的,因此,上层建筑的强度是按照普通 设计来确定的。在实际建造中,根据其基本条件进 行必要的强度计算,就显得非常重要。计算时要考 虑起重能力以及安全系数,吊点的选择、吊耳的形 式、吊点区域的结构加强、吊装定位装置的设置等。 

1结构说明及有限元模型 1.1结构说明 12 000 m 液化气船为单甲板、球艏、方尾、尾机 型,柴油机驱动单螺旋桨的半冷半压式液化石油气 运输船。其总长为138 m,型宽为21.6 m,型深为 11.9 m。该船甲板室共有6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罗 经甲板及其下围壁、驾驶甲板及其下围壁、D甲板及 其下围壁、C甲板及其下围壁、B甲板及其下围壁、A 甲板及其下围壁。整个上层建筑长为27.61 m、宽 21.7 m(包括翼桥)、高为16.9 m。上层建筑各层甲 板采用横骨架式。12 000 m。液化气船总布置图如 图1所示,上层建筑中纵剖面图如图2所示。 

1.2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图1 12 000 m 液化气船总布置图 收稿日期:2011—09—05 作者简介:郭维(1976一),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生产没计工作。 坐标系统采用右手坐标系,原点O位于FrO A 甲板与船舶中心线相交处,x轴向船艏为正方向,z 轴向上为正方向,Y轴向左舷侧为正方向。 第6期 郭维:液化气船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有限元强度分析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范围选取为该船上 层建筑整体吊装模型,模型的纵向范围从Fr3+250 mm至Fr42+410 mm;横向范围为整个上层建筑宽 度;垂向范围为A甲板下围壁到罗经甲板。有限元 模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l7 驾驶 D甲板 C甲板 B甲板 A甲板 ●’’ .【.. 艉楼呼 rrr I I【 主甲板 图2上层建筑中纵剖面图 板 板 

对吊码。 (2)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按840 t总重进行,平均 每个吊点受力140 t。 (3)由=F使用吊梁进行吊装,每个吊点只能设 置4根钢丝绳。设计计算时需按每个吊点140 t,每 根钢丝绳(每个吊点)35 t考虑。 1.3.3 吊码的形式及结构加强 考虑到吊码附近结构的受力情况,需要对吊点 区域进行局部加强,力求简单可靠,以确保吊点受力 能够有效传递。本船采用永久性的船体结构加强形 式,在吊点区域加厚相关围壁板,并增设若干加强 板 筋。吊环及结构加强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3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边界条件: (1)吊装前(工况LC1):A甲板下围壁下端位 移和转角完全刚性约束。 (2)吊装过程中(工况LC2):在有限元模型中 约束处理采用D甲板Frl8围壁上缘约束X、Y、z三 方向位移,左舷驾驶甲板(距中9 250 mm处)上缘 约束X、Y、z三方向的位移,右舷驾驶甲板(距中 9 250 mm处)上缘约束x、z方向的位移,D甲板靠 近吊码的边缘约束x、Y、Z三方向的位移。 1.3吊装方案 1.3.1重量、重心等基本情况 重量、重心等基本情况见表1。 表1重量、重心基本情况 

重量 重心位置x 重心位置Y 重心位置Z 参数 /t /m /m 

实际结构 5.5 (含舾装) 7oo Fr25 0 (距A甲板) 

有限元模型 355.4 Fr25+0.400 0.133 6 5.oo5 

(钢结构) (距A甲板) 

1.3.2吊点位置设置 (1)本船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吊码布置在上层建 筑围壁加厚板延伸部分及D甲板上。D甲板Frl8 围壁、驾驶甲板(距中9 250 mm)、D甲板上共布置3 

i@ ⑨i@I④i n甲煽、 J-j 1 距基线26 350m \笙塑里 

I l l 1 l l l I I P 1 _r I l 

l l l J I C甲板 

: ^— ^— ^ /一 ^几/ ̄、 

图4吊环及结构加强示意图 1.3.4吊装工况 考虑上层建筑结构的响应主要是由于结构的重 量载荷引起的,因此需要分析吊装前的结构响应及 吊装时结构的响应,进而确定由于吊装所引起的结 构的响应。计算步骤如下: (1)工况LC1:吊装前的结构响应。 (2)工况LC2:吊装时的结构响应。 (3)吊装引起的响应=吊装时结构的响应一吊 装前的结构响应。 1.4计算工况及载荷 (1)吊装前(LC1):惯性载荷口 :一g(重力加 速度)=一9.8 kgm/s ,其余方向为0。 (2)吊装过程中(LC2):吊装过程中考虑其冲击 载荷的影响在计算吊装时的惯性载荷,在垂直方向 取n2=1.1g:一10.78 kgm/s ,其余方向为0。 

2 计算结果 2.1应力值及位移值汇总 吊装引起的上层建筑结构应力值、位移值分别 见表2、表3, 上述计算表明,该船上层建筑在吊装前结构的 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驾驶甲板的船中ID围壁处,其值 12 江苏船舶 第28卷 为48 MPa,小于屈服极限 ;吊装过程中结构的应 力最大值出现在D甲板上对应吊耳的下端位置,其 值为214 MPa,小于 ,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该船上层建筑在吊装前结构的绝对最大位移为 14.6 mm,位置在B甲板F l+280 mm边缘处;吊 装过程中结构的绝对最大位移为29.2 mm,位置在 A甲板Fr3+250 mm边缘处。 由吊装引起的结构相对应力水平为166 MPa, 出现在D甲板上吊耳下缘加强筋位置;引起各甲 板、围壁的最大相对位移为14.6 mm,出现在A甲 板Fr3+250 mm边缘处。该处为自由端,需采取临 时加强。 2.2 吊装时应力云图、位移云图 吊装时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见图5、图6。 表2 吊装引起的上层建筑结构应力值 

应力/NPa 吊装引起的最大 结构构件 吊装引起的 应力值所在位置 吊装前应力 吊装时应力 最大应力值 

罗经甲板 甲板 5.72 13.1 7.38 距中3 500 mm处 及其下围壁 21.6 22.6 l Fr25围壁开口处 围壁 

驾驶甲板 甲板 48 50.4 2.4 I』】附近 及其下围壁 43.1 65.9 22.8 Fr4O、距中9 250 mm围壁与驾驶甲板接触处 围壁 

甲板 

D甲板及 甲板 44.6 214 169.4 D甲板上吊耳下缘加强筋位置 其下围壁 围壁 38.8 48 9.2 Fr31围壁开口与C甲板接触处 

C甲板及 甲板 46.1 55.8 9.7 连接D甲板与C甲板的临时加强柱子处 其下围壁 围壁 34.9 40 5.1 Fr31围壁开口处 

B甲板及 甲板 40.2 47.9 7.7 连接C甲板与B甲板的I临时加强柱子处 其下围壁 围壁 36.3 37.7 1.4 Fr31围壁开口处 

A甲板及 甲板 33.3 42.4 9.1 LP0附近 其下围壁 31 62.2 3】.2 Fr7围壁开口 围壁 

上层建筑汇总 应力最大值 48 214 l66 D甲板上吊耳下缘加强筋位置 

表3 吊装引起的上层建筑结构位移值 位移/mm 吊装引起的最大 结构构件 吊装引起的 位移值所在位置 吊装前位移 吊装时位移 最大移位值 

罗经甲板 甲板 1.65 2.59 0.94 Fr37附近 及其下围壁 围壁 1.09 1.57 0.48 Fr31附近 

驾驶甲板 甲板 5.12 5.94 O.82 Fr35附近 及其下围壁 0.755 1.59 0.835 Fr31附近 围壁 

● D甲板及 甲板 5.53 6.19 O.66 Fr35附近 

其下围壁 1.13 1.6 0.47 Fr31附近 围壁 

C甲板及 甲板 14.2 16 1.8 C甲板Fr3+300 mill附近 其下围壁 围壁 0.903 1.61 0.707 Fr31 

B甲板及 甲板 14.6 16.7 2.1 B甲板Fr41+280 mm边缘处 其下围壁 围壁 1.71 2.53 O.82 FI40开U处 

A甲板及 甲板 11.4 29.2 17.8 A甲板Fr3+250 mm边缘处 其下围壁 围壁 0.937 13.3 l2.363 距中8 500 mm处 

上层建筑汇总 位移最大值 11.4 29.2 17.8 A甲板Fr3+250 mm边缘处 

2.3 吊码的强度分析 168 MPa,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经分析,吊码局部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水平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