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汗斑擦剂”外用治疗花斑癣58例
发表时间:2011-05-27T10:07:37.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郑基志[导读] 治疗期间在搽药患处有轻度灼热、疼痛、皮损,但无其他不良反应。
郑基志(福建省石狮市73315部队卫生队 352700)【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8-0094-01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利用自制“汗斑擦剂”治疗花斑癣取得明显疗效,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14-48岁,其中军人29例,民工17例,农民7例,学生5例,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
1.2 治疗方法患者先用温热水彻底洗澡,拭干后,外搽40%硫代硫酸钠,用医用消毒棉签蘸取少许搽于患处,待硫代硫酸钠干燥后,再用6%稀盐酸外搽,以上两种药液交替搽抹,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4个疗程,自行结痂、脱痂痊愈。
痊愈后,再继续外搽2—3个疗程,以免复发。
1.3 配制方法取99%硫代硫酸钠400克,加消毒蒸馏水1000毫升,即成40%硫代硫酸钠;取36.46%盐酸60毫升,加蒸馏水1000毫升,即成6%稀盐酸,二者合称为“汗斑擦剂”。
2 结果
治愈53例,好转5例,治愈率91.4%,总有效率100%。
治疗期间在搽药患处有轻度灼热、疼痛、皮损,但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花斑癣是由糠秕马拉色真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症状浅表性真菌病,中医称为“紫白癜风”,通常俗称“汗斑”。
此病菌为正常人皮肤常见的腐物寄生菌,仅在特殊条件下致病,如多汗、不勤洗澡换衣或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等,传染性小。
部队军人因训练运动量大,出汗多,民工和农民自身个人卫生较差,故这几类人群发病率较高。
此病皮损多为圆形、不规则形、灰白色、浅黄色及褐色斑,边缘清楚,常融合成大片,此菌常寄生于皮肤角质层内,不引起皮肤深层炎性反应。
故“汗斑擦剂”与皮肤接触后在空气中氧化,解离后产生氢离子或脂溶性弱酸分子,融入菌体,使菌体胞质膜破裂,呈现较强的杀菌能力。
经过对58例临床观察,治愈彻底,复发率低。
但由于治疗期间有轻度皮损、疼痛,在配制此药时,要注意药物配制的浓度,防止对皮肤损伤较大,一般情况下2周内结痂,3-4周内脱痂,愈后不留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