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
三明二中谢志华
2018年6月27-30日,在陈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福建生物命师班的三位学员一起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骨干教师一起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主办,育才中学协办的全国“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研讨会”。

本次“四新”研讨会安排紧凑有序,安排了3场专家报告和由四位老师开设了2节同课异构接力研讨示范课。

01开幕式
6月28日上午8:00,与会专家、领导和老师们在微格教室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研讨会开幕仪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专家和嘉宾有:课标修订组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峰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学生物教学》期刊主编李高峰教授;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徐蔚琦校长等。

02主题报告
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曹保义校长作专题报告:《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解读》。

曹校长对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详细介绍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各模块的设置与安排。

就课程结构的调整而言,主要介绍了落实《课程方案》要求和三类课程及其设计意图。

并且着重介绍了新的课标中利用大概念及概念体系组织内容框架的思考,1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将相关的生物学内容有结构、有联系的组织起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割裂。

2是消减知识细枝末节的内容,淡化记忆背诵的内容,强调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概念的形成和学生主动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曹校长还
特别谈到了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为老师们的将来围绕新课标进行新教学指明了方向。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谭永平主任作专家主题报告《科学思维与中学生物教材教学》。

谭主任首先谈到,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不是在一个维度上的分工,所以不能用切饼式的方式平面分割,线性的串联。

四个方面,都有关系,是四面体的结构,科学思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以前不够注意的方面。

关于科学思维,谭主任的报告从“科学思维是什么”开始,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重点介绍科学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他认为,对科学思维标签化的理解或标签式的表扬等都是不准确的。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

科学思维、理性思维都是人类理性精神在思维中的体现。

谭老师认为,科学思维是思维工具,并且用了丰富的案例来分析科学思维到底是如何思维的,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陈述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第三,谭老师介绍了上前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思维”的问题;最后强调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态度十分重要,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懂思维、讲道理的公民。

陕西师范大学的李高峰教授作专题报告《例谈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李教授将中的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结合17个生物学字词的读音为例,与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相结合,以文理兼容中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顶层设计。

第二,李教授重点谈了概念教学,介绍了概念图的绘制方法,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不同,以及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三,李教授还专门介绍了STEAM教育。

李教授的讲座特别注重与老师们的互动,如教学中两点阈的内涵定义,通过操作定义建立,如用绳编法的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感受盲点等过程,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将讲座气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

03研讨课
本次研讨会,别开生面地安排二节同课异构接力课。

由深圳和广州两地各两位名师合作完成,主题是“假说-演绎法”。

接力课是指两位老师每人半节,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一整节授课的形式。

这种上课方式非常新颖,对授课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对于听评课教师也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授课教师由广州执信中学科研主任万妍、广东广雅中学教导处副主任苏科庚、深圳中学生物教研组长刘越、育才中学教科室副主任徐鹍等四位名师担任。

两组名师各显神通,话剧情景、生活体验、科学分析、得分策略多管齐下,
学生们目不转睛全程投入,讨论的高潮一浪接一浪。

课后,四位老师与老师们互动交流,回答参会老师提出的问题,精彩的回答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回响在微格教室。

展示课后,多位专家和名师对两节课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的完善建议。

评课后,授课的4位名师与部分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探讨。

04参观互动
最后,与会老师们一起参观了育才中学,了解育才中学的发展历程。

《中学生物教学》专栏主编夏献平老师结合杂志互动平台栏目做了《生物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的专题讲座。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紧密结合新课标,参与编写课标的曹校长的课标解读让我们对课程结构和内容框架有了深入了解;人教设参与教材编写的谭永平主任阐释了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李高峰老师介绍了要实现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接力课,“假说演绎”,让我们对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有了直观的认识,也领略到了名师的教学艺术。

也让老师们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

既开阔了视野,又对“四新"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受益匪浅。

感谢
各位专家的专业引领,感谢四位名师接力课堂的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