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调查分析)

论文 (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调查分析)

关于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分析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面对挫折的问题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对挫折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找到了挫折的原因,总结大学生的心理现象,分析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伤害,为大学生能够很好的面对挫折制定方案,提供了解决挫折的方法,减少大学生因为挫折而受到的伤害。

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本次调查分析以论文的形式展示结果。

关键词:挫折类型;承受力;心理健康一.调查背景当代大学生多为九零后,父母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孩子没有独立面对过挫折,进入大学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些大学生不会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不懂得怎样与他人沟通交流,大学生中恋爱的现象也比较多,因为失恋而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近几年在校大学生因不能正确面对挫折而受到伤害的现象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每天遇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校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在2000年的时候,中外媒体开始报道大学生校园自杀、他杀和校园暴力案件,此后也发生了多起校园伤害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的有“马加爵事件”、“厦门投毒案”和“校园枪杀案”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和家长方面开始越来越注意学生在校的生活情况。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方面的挫折压力,比如学业受挫、情感受挫以及和同学相处中产生压力矛盾,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有一定承受挫折压力的能力,但是目前我们不太了解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本次以湖北工程学院及新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他们承受挫折能力为调查内容,以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受挫能力及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为调查目的,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从而提出一些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适合及正确的引导,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快乐的渡过校园生活。

我们通过调查整理数据,得出了如下问题及原因分析二.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针对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5份,其中被调研者男生有47人,女生有48人(一).挫折比例分布表1.一年中遇到的挫折比例分布在调查中26%的人认为一年中遇到了0~2次挫折,40%的人认为自己遇到3~4次挫折,34%的人认为遇到了五次以上,可以看出认为遇到3~4次挫折的人最多(二).性别和性格与挫折承受力分析表2.男生性格与承受力由上图可以看出,男生中性格开朗的人承受挫折能力较强,将失败化为成功的比较多,内向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比较之下破罐子破摔的相对多一些,内向的人介于A.B直间的多一些,挫折面对状况一般,男生面对挫折时要积极一些,特别是开朗的,都会积极地面对挫折,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内向的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的男生化失败为成功的比较多,雨其他两个性格的比较之下是最多的,性格并不是越开朗越好,如果过分的乐观,那么可能会忽视问题的严重性,到最后遇到比较严重的挫折时没有好的解决心态,或者会过度放纵自己。

表3.女生性格与承受力女生开朗的承受挫折能力强一些,比较开开朗的介于AB之间的多一些,内向的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性格和性别与挫折承受力有很大的关系,开朗的人面对挫折时会积极向上,往往会化失败为成功,内向的人破罐破摔的稍微多一些,而比较开朗的人会介于二者之间,所以性格和承受挫折能力是成对应关系的。

(三).学习态度比例表4.学习条件恶劣时的表现由上表可以看出,面临学习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很少,大多数会无法学习和持有一般的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最多,有40人,无法学习的有31人,克服困难的只有24人,进入了大学,学习的方法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没有高中时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战胜学习困难的决心,遇到学习环境不好很多人就无法学习,有的顺其自然。

(四).挫折的的面对与解决方法分析表5.产生挫折感时的面对情况产生挫折感时,25%的人不想面对,29%的人积极面对,46%的人介于AB之间,所以大部分人态度一般,不会不想面对,也不会积极面对产生挫折感时面对情况遇到挫折时,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会积极面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半的人采取的回避的态度,不愿面对,不愿解决问题,还有小部分人采取了最不好的消极面对法。

由于每个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不用,遇到问题是解决的方法和态度也会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在这三种常规情况中,积极面对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是大部分人都采取回避或者消极面对问题的态度,这样会使问题积压在心里,长时间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造成心理疾病,对大学生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表6.解决挫折的办法分布由上表表可以看出,遇到挫折时,自己面对和找人倾诉的较多,有31和30人,手足无措的相对较少,有14人,但是仍占有一定的人数,其他的居中有22人,这些人会选择其他的办法解决挫折,由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大学生遇到挫折时,一般会选择自己解决,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寻找帮助的也比较多,可以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向学校和社会寻求帮助,解决挫折,还有一些手足无措,这些往往是生活在温室里的人,从小没有遇到过挫折,父母对其十分呵护,所以到了大学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面对。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挫折认识不够明确大学生挫折认识存在问题,往往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认为是挫折,产生挫折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对家庭过分依赖。

进入大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的家庭条件较差,这种家庭差别在大学表现的十分明显,当人们的内心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学者们将之称为“需求性挫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常注重物质利益的得失,认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优劣的标准,相互攀比的心理异常严重。

这对一些来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

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本身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多余的物质需求,致使他们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并产生自卑感。

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性格异化分裂,遇到挫折和刺激更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走向精神崩溃,做出极端事情。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和农村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加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所以容易遇到挫折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二).内向的女生挫折承受能力差男生承受挫折能力比女生要强一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性格有关,男生比较看得比较开,遇到挫折时会有乐观的心态,女生心理比较敏感。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性格开朗的承受挫折能力要强一些,内向的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与和他人沟通交流有关,进入大学,有了全新的人际关系圈,大学的同学间的交往时间没有初中多,班外交往圈子变大,人际关系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班级,还有社团中和别的年级,大学生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对许多远离家乡的大学生来说,身处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组建的群体,他们渴望拥有友情的关心和爱护,并希望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能够建立友好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被认可接受。

但大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在人际交往中却会遇到许多障碍,无法得到满足。

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各异,而受到种种阻碍,难以交流;尤其是被父母宠惯的大学生,个性更为鲜明,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表现更为激烈;有些大学生性格特点或道德素养方面存在问题,又不能正确认识改正,而导致不被群体接受欢迎,交不到知心朋友,并因此把自己封闭孤立起来,内心被孤独、焦虑情绪占据,产生人际交往挫折。

大学生恋爱已经变成了普遍现象,据调查显示,各年级中正在恋爱或准备恋爱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一年级15%,二年级25%,三年级40%,四年级65%,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外界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困惑,也是情感最脆弱的时期。

当今社会对爱情的理想化认识的增加,让大学生时常面临着情感挫折。

大学生渴望爱情,期待理想完美的恋爱对象,但是人无完人,恋爱对象往往有时难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则会导致矛盾甚至分手,有的大学生对暗恋对象表白会遭到拒绝,面对这些情感挫折,大学生往往难以承受,会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女生,面对情感问题时更加脆弱。

(三).缺少学习动机许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前对大学里设置的专业并不了解,有些只是根据专业名称做模糊定义,有的根据询问老师或亲戚朋友,有的专注于热门的较容易就业的专业,并不知道具体要学习什么以及研究哪些领域。

由此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非常盲目,有的大学生是因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为了能步入大学校园不得不放弃自己理想中的专业,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方向或者录取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内心充满抵触与压力,并进而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

同时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诸多大学生产生质疑自己能力的不良情绪,并可能会因之否定自己,甚至自我放弃,还有的大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里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方式,导致心理素质下降、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对家庭过分依赖,进入大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的家庭条件较差,这种家庭差别在大学表现的十分明显,当人们的内心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学者们将之称为“需求性挫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常注重物质利益的得失,认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优劣的标准,相互攀比的心理异常严重。

这对一些来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

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本身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多余的物质需求,致使他们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并产生自卑感。

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性格异化分裂,遇到挫折和刺激更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走向精神崩溃,做出极端事情。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和农村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加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

(四).面对挫折态度消极,没有良好的解决挫折的办法产生挫折度时,很多大学生不想面对,有的顺其自然,积极面对的只有小部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生理条件,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上的疾病和残缺会使人在心理上更加脆弱,经验不足和挫折拼了也会影响到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如果平常都没有经受过挫折,那么到了大学面对挫折时也会力不从心,如果在短期内遇到的挫折过多,也会降低面对挫折的积极性。

自我消极的认知会降低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会存在缺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不尽相同,先天性的身体条件是我们不能决定的,有的总是自卑个子太矮小;有的因为自己容貌不够美,内心就看不起自己,悲观失望;有的因为自己体重过大、肤色较黑,往往妄自菲薄,产生心理压力,过分的吃减肥药、尽可能少进食,结果适得其反,体重没有减下去,反而有了其它的病,有的同学身体存在某些缺陷,就过度自尊,怕被别人看不起,被人嘲笑,导致过度封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