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工程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案

市政工程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案

市政工程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案1 施工测量方案与设计单位进行交接桩后,由项目部建立高精度平面及高程控制网,以方便本工程进行施工测量及量测。

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均实行三级复核制度。

工程开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测量实施方案。

1、桩位保护(1)项目经理部在与甲方、设计单位交接桩后,对在本施工范围之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复测与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控制测量工作。

(2)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栓桩。

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栓桩标记,并填写栓桩纪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应砌筑保护,并立标牌注明“测量栓桩,注意保护”字样。

2、控制测量(一)导线复测与导线点的加密(1)根据所交导线的等级按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使用全站仪测设。

采用导线测量法,在有利观测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时各种数据参数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设置以做修正。

外业测完后,及时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复测成果由技术部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并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甲方、监理及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2)复测后,根据现场测量的需要,对导线点进行加密,加密导线点应沿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附合导线,附合在高级导线控制点上,并注意避开或减少不良影响,主要技术按电磁波测距、城市一级导线执行,如下所示:(3)布设时应保证前后点间通视,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布设时还应满足施工测量放样的需要。

(二)高程控制点的复测与水准点的加密(1)施测过程中,必须执行测量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复测时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变仪器高法进行观测,复测精度按原水准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复测后及时进行平差计算。

复测成果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并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甲方、监理及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2)加密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布设在稳固易保护的地点,埋设标志,水准线路两端附合到高级水准点上,外业观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内业处理时剔除粗差,对观测值进行精密平差。

主要精度指标下表:3、施工放样(1)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导线点,采用全站仪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定线关系和各类参数,计算出路面主要控制点的坐标,按极坐标法测设出各控制点,并使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在规定限差内,及时将各控制点、水准点的成果资料,连同现场点位,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工程的重要部位进行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复核,一并填写《测量复核纪录》,存档保存。

4、定期复核(1)现场测量人员对测量标桩经常巡视检查,发现丢失立即补上,测量仪器应妥善保存,定期检定。

(2)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所有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导线点和加密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测,一般一个月两次。

(3)所有测量资料,也需及时真实的进行填写,作为竣工资料编入竣工文件,并应归档保存。

5、施工测量(一)道路中线桩的测设(1)当道路土方施工完成后,定测出中线桩,再根据坡度定路床高程线,路床高程线每十米定测一个断面,定测出人行步道及绿化带的定测线,再定测出路缘石、侧石的位置和标高,随后根据路面各结构层的高程为摊铺机测定准绳或高程杠。

(2)路面施工测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施测前一定要阅读图纸,根据设计等高线推算好各断面的标高,并注意新旧道路的顺接。

(二)市政管线中线桩的施工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管线上各转点的坐标。

根据控制导线点用极坐标方法首先测设出管线转点,利用测设的转点每20m放出一个管线中线桩,用于中线桩控制管线施工。

6、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测量工作是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工序,对保证工期、鉴定工程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使施工能顺利进行开展,特制定以下几项措施:(1)根据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和要求制定相应施工测量工作进度计划。

(2)严格执行施工测量三级复核制。

(3)施工放线、验线必须按照施组中的施测方案及有关规定进行,关键的部位,要严格验线。

(4)必须履行交接桩制度,放线、验线签字齐全,并且严格遵守先验线后施工的原则。

一级对一级负责,无验线手续不能施工。

(5)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应保证有计算、校核、图标,并且写日期,签字齐全,随时备查。

2 路基施工1、清除青苗、杂物,整理路床:先进行测量放样,放出道路红线,清除道路范围内的青苗、杂物,及有机物残渣等,清除后外运至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放。

耕田地段应清除表土20厘米,清除后的土作为弃土。

2、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

3、彻底清除暗塘回填土和淤泥,在水网地区由于河道及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原河道进行裁弯及其它整治活动造成很多暗河暗塘,暗塘中的淤泥及回填土因处于自然压密状态,含水量大,可压缩性极高,若不处理必将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因此我单位会同监理单位一道加强对暗沟的调查和填土碾压的检查,彻底清除暗塘中的淤泥。

4、河塘路基的处理:先排水、清淤,然后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根据清淤后两侧边坡的坡度确定,内倾3%,底层抛30厘米大块料,在块料应大面朝下,人工摆平,块料间填以碎砖土,机械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0厘米。

路床顶30厘米用6%石灰土回填,分两层施工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路基压实度表的要求。

5、在基底以外两侧开挖深度大于80厘米的排水沟并沟通水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含水量,保证雨后路基范围内不积水。

6、填土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要与压实机械功能相适应。

7、路基挖方,开挖时应注意不使表层耕植土混入,挖方应根据设计图纸所示的断面进行,避免超挖。

8、路基填方路基填料除利用挖方外,采用外购土方,购土前做好有关土工实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一定要注意压实顺序,执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为保证压实质量,必须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及压实度。

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填土分层仔细压实,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下2.5m以内采用6%石灰土,压实度不低于填土路基压实度。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3%。

1)质量标准压实度:95%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mm,-15mm 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限抗压强度:≥2.0MPa弯沉值:主干道≤90(0.01mm)支路≤10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3%,32.5号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

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下基层、上基层施工,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8mm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8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0.3%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5~4.5Mpa弯沉值:主干道≤45(0.01mm)支路≤5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5%。

水泥材料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宜采用的水泥标号为32.5号或42.5号。

水泥稳定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级配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养生(1)成品表面洒水养生,保持7天表面湿润。

如遇炎热天气,来不及洒水时,可使用彩条布覆盖成品表面。

(2)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并派专人进行交通管制。

(3)养生期结束,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喷洒沥青封油层。

4、检验与验收对已完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本工程路面面层做法为:0.8cm厚ES-3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9cmAC-25C 沥青砼下面层+5cmAC-16C沥青砼上面层。

1、喷洒封油层水稳基层施工完毕,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封油层施工。

封油层用沥青洒布机进行喷洒,要求喷洒均匀,无空白现象发生。

每平方米喷洒用量0.8~1.2千克。

2、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各种规格冷骨料由五格冷料仓通过调速电机控制的小皮带放料到主皮带上,完成骨料的粗配,主皮带把粗配料送入滚筒,通过燃烧器对骨料加热,由热电偶监测料温,自动调节燃烧器的风油比,使骨料温度达到设定值。

热料经提升机进入振动筛,把热料按目标配合比的规格要求分筛到不同的热料仓(筛网尺寸可根据要求更换),由计算机控制各热料仓拉门,按输入的生产配合比自动配料、计量,然后放料到搅拌锅进行搅拌,同时添加经计算机配比控制计量的石粉及沥青,拌和40 秒后,完成成品料的生产。

3、运输材料运输至现场应注意以下问题:(1)来料的温度一定要满足摊铺温度,即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0℃为宜,为此在现场应有质量人员对油温进行测定。

(2)车辆等候时,相互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倒车、停车、卸载应设专人指挥,防止运输车辆与摊铺机发生碰撞影响摊铺质量。

(3)自卸车卸料后应将负载卸净,并听从指挥离开,避免粒料倒在摊铺机受料斗外影响摊铺工作正常进行。

4、摊铺(1)高程控制:施工中除底面层挂金属线以外,中、表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控制平整度和厚度的施工方法。

(2)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合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下面层为2 米/分钟,中表面层为3 米/分钟。

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 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段面上不发生离析,在熨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