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从高职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考试方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改革20年来,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教育的理念从传统的专业技术教育居主导地位,转化为以能力为核心要素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新的高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依托于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试方法等。
因此改革高职考试方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及存在问题
终结性考试为主。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仍以终结性考试为主。
专业课程考试由平时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两部分构成,结业考试为主,平时考试或阶段考试为辅,结业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60%~80%。
虽然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认识,但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实际应用中随意性较大,没有充分发挥其反馈和激励作用。
理论知识闭卷笔试为主。
大部分课程,特别是考试课,理论考试
基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试题中客观题占较大比重,试题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
部分院校尝试采用机上答题,自动组卷阅卷,但大多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试题内容仍以书本知识为主。
试题题型大多采用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以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多是在检验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等,缺少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等的考查;试题多为规范答案,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无法根据个性差异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不利于求异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由于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计算机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加之学习习惯、方法、目的、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原因,理论考试结果不理想,学生考试分数偏低,使之产生畏惧心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操作考试基本技能为主。
实践内容较多的课程一般采用笔试加操作考试的方式。
操作考试一般为现场(机上)操作,考核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随着观念的改变,高职院校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面加大了力度,实践学时增加,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增加。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的课程较多,操作考试越来越普遍。
2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过程性考试。
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主要方式,必须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
过程性考试不仅考核学生的学
习效果,同时也注重学习动机态度、学习过程的考核,是一种目标和过程并重的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试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或弥补,还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学会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程性考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考试,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可结合“学习文件夹”评价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并记入过程性考试成绩。
在过程性考试实施过程中,要将相对评价与自身评价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
通过过程性考试及时引导教与学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针对课程性质,采用多样化考试。
根据不同专业对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教学方法,合理选择考试类型。
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数据结构课程,可采取理论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C++、VB等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可采用笔试为主加操作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比率为60%~70%;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网页制作等课程应以操作为主、理论为辅,操作技能考试比率占60%~70%;Office、硬件组装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操作技能考试比率可占100%。
理论考试方式除传统的闭卷笔试外,可适当采取开卷笔试或闭卷与开卷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等方式,也可使用考试软件机上答题。
操作技能考试的具体方式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多样,如:Office课程采用统一限时操作、提交电子试卷的方式;硬
件组装与维护课程采用小组抽签现场评分的方式;网页设计制作、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可采取提交作品的方式。
此外,要结合各种行业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将学校课程的学习考核与社会和职业需要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结合职业发展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要从职业发展需要出发,考试内容的确定也应与职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
在考试内容选择方面,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
应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技能和综合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体现“学以致用”。
要改变多年来沿用的题型及答题标准,减少记忆性的书本知识内容,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根据不同专业职业要求,侧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源包括:普通高中理科、普通高中文科、中职。
不同来源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统一命题、统一要求、共性知识的标准化试卷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的发展。
要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中引入“个性化考试”。
具体可采用的措施如:(1)考试内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大部分,增加知识覆盖面。
选做题按不同难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层次,
各级别试题所占分值相同。
学生可选择必做题加某一级别的选做题,选做题难度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分。
(2)提高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命题。
以学生为主,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还可让学生参与考试命题。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考试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试题,教师审核后组卷。
这种方式用于发展快、内容多、实践性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更能体现灵活、自主、开放、发展的职业教育特性,体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徐明刘文琦;建立高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 孙岩岩郭慧玲周四伟梁红陆琳琳;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考试改革思路与措施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
[3] 张晓雁;高等职业教育成绩考核办法改革探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