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及硫酸钾的制备

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及硫酸钾的制备

四 川 大 学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及硫酸钾的制备 学 院: xxxx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xxxxxxxxxxxxx 组 号: 2——20 指导教师: xxxxx老师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在25℃下K+、Na+//C1-、SO4=-H2O体系的相平衡数据的测定、相图的绘制、工艺路线的分析以及实验方案的确定,最终制得K2SO4和NaCl。 2、掌握化工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水盐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相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的是等温法和多温法。 等温法: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使一定组成的系统在实验装置内达到相平衡,然后直接测定液相的组成并鉴定与液相呈平衡的固相情况,从而获得相平衡数据。要测定一个未知多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应按照由二元、三元到多元,由简到繁的程序进行。该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但过程比较麻烦和费时。多温法:通过测定不同组成的体系在变温过程中发生相变时的温度,得到组成与相变温度的关系曲线,进而作图确定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多温法测定比较简单,只需配好各种组成的系统,进行冷却或加热,测定发生相变的温度即可。但由于进程可能发生过冷现象,相变温度不易测准。另外,多温法容易漏掉小的饱和面,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2、相图标绘和分析 根据实际测定25℃和100 ℃相平衡数据,容易绘制出K+、Na+//C1-、SO4=-H2O体系的相图,如图1所示。相图 相图1显示,25℃时K+、Na+//C1-、SO4=-H2O体系存在6个结晶区间,分别是:AEGFA:Na2SO4·10H2O结晶区;FHRGF:Na2SO4结晶区;HRJKBH:NaCl结晶区;EGRJPME:Na2SO4·3K2SO4结晶区;KJPNCK:KCl结晶区;MPNDM:K2SO4的结晶区。 100 ℃时,存在5个结晶区,分别是:Na2SO4、Na2SO4·3K2SO4、KCl、K2SO4。 直接法生产K2SO4: 把配料组成点配制为a点,其反应为,其中W为水,P为含有Na+、SO42—、K+、Cl-、H2O的盐溶液。理论上计算钾的收率为26-29%之间。间接法生产K2SO4: 把配料组成点配制为点“1”处,其反应为Na2SO4+2KCl+W1 Na2SO4·3K2SO4+R 式中,W1为水,R为含Na+、SO4=、K+、C1-、H2O盐溶液,Na2SO4·3K2SO4为钾芒硝,用点g表示。 点g与KCl、H2O配制成物系点b,反应式为g+2KCl+W2K2SO4+P式中,W2为水,P为含Na+、SO4=、K+、C1-、H2O盐溶液。 P盐溶液与Na2SO4配制成物系点3,反应式为P(溶液)+Na2SO4±W3Na2SO4·3K2SO4+R 其中±W3为增加或减少的水量,R为含Na+、SO4=、K+、C1-、H2O盐溶液。 间接法工艺过程的钾收率可达80%左右。 闭路法生产K2SO4和回收NaCl工艺 此工艺在间接法的基础上回收R盐溶中的NaCl和钾芒硝g。由R点组成经人为调节到4点,加热溶液4点至100℃点处,蒸发掉部分水份,由于溶液4处于100℃时NaCl结晶区内,故析出NaCl,过滤得NaCl和C100℃盐溶液。C100℃盐溶液处于25 ℃的钾芒硝结晶区内,故当冷却至25 ℃时,得到钾芒销和盐溶液3。把钾芒硝和盐溶液3反复应用,并结合25℃和100℃条件的相图,理论上钾的收率可达100%。 三、 实验流程: 依据相图分析大致可提出三种工艺路线,即直接法、间接法、闭路法。各自流程拟定如下:直接法见图2,间接法见图3,闭路法见图4. 图 2 直接法生产K2SO4工艺流程 图3 间接法生产K2SO4工艺流程 四、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1、 相平衡数据测定方法:(1)加热水浴于25±0.05℃;(2)按相图R、P点用台秤称量,干盐总量不超过20g;(3)先加入少量水于平衡管中,在依次加入Kcl、Nacl、Na2SO4、K2SO4,开搅拌器,最后把所有水量全部倒入平衡管中,记时间、温度、平衡搅动2—3小时;(4)停止搅动,静止澄清1—2小时,分别取清液分析和湿渣固体分析或固体鉴定。

2、 制备K2SO4的方法:(1)加热水浴25℃,按相图用杠杆原理或用R、P、g的溶解度数据计算物系点“1”、“a”、“3”、“b”所需各自原料量,干盐总量不超过50g;(2)按物系点计算出所需的Na2SO4、Kcl、W(H2O)、g(复盐)、p(盐溶液)、R(盐溶液)的量,用台秤称量;(3)开搅拌器,先加入少量水于反应器中,然后依据不同反应依次加入Kcl、g(复盐)、Na2SO4,最后把所余的水全部加入,记温度、时间,反应3—4小时;(4)反应结束后,盐浆用真空系统过滤,收集固体和液体,并用台秤称量,关闭反应体系和真空体系;(5)用分析天平称固、液样品,用重量法测定固、液体中K+含量,用容量法测固、液中的cl-、SO4含量;(6)根据分析结果计算K2SO4中K+、cl-、SO42-的含量,钾芒硝中K+、cl-、SO42-的含量,K+收率。

3、 制备Nacl的方法:①按相图,用杠杆原理或用100℃和“4”点溶解度数据计算蒸发的水量;②用电炉蒸发水量,用台秤称量;③在100±5℃条件下过滤,并称量固体质量;④用分析天平称取样品,用容量法测定cl-的含量;⑤计算Nacl的含量。

图5 测定相平衡数据实验装置图 1—精密温度计;2—搅拌器;3—相平衡管;4—恒温水浴 图6 生产K2SO4实验装置图 1—温度计;2—搅拌器;3—反应器;4—恒温水浴

4、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1) 测定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铬酸钾(K2CrO4)为批示挤,用硝酸银(AgNO3)直接滴定,其反应如下: Nacl + AgNO3→NaNO3 + Agcl↓(白色) Mgcl2 + 2AgNO3 →Mg(NO3)2 + 2Agcl(白色) Kcl + AgNO3 →KNO3 + Agcl↓(白色) K2CrO4 +2AgNO3 → 2KNO3 + AgCrO4 ↓(砖红色) 因为氯化银的浓度积较铬酸银小,所以氯化银先沉淀,直至溶液中氯离子全部变为氯化银沉淀后,则砖红色铬酸银沉淀出现,即为滴定终点。 (2) 仪器和试剂 25毫升移液管,250毫升容量瓶。L:液体5ml(准确到四位小数)溶于500ml容量瓶中。S:固体1g(准确到四位小数)左右溶于250ml两瓶中。250高升锥形瓶,50毫升量筒,50毫升棕色滴定管;5%K2CrO4和0.05N AgNO3

(3) 测定手续

用移液管吸取10毫升上面制备的稀释液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约20毫升蒸馏水,加5%K2CrO4批示挤5~7滴,在充分摇动下,用0.065N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悬浊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砖红色,经充分摇动后不消失,即为终点。 (4) 计算方法 Cl-% = 式中 V——滴定时所消耗的0.05N AgNO3毫升数; N——AgNO3标准溶液的当量度; G——L,S样品重量; 0.03546——CT的毫克当量,克。 (5) 注意事项 ①溶液的PH最好为9,不得高于10.5及低于6.5。因为溶液为酸性时,则 AgNO3 + H2SO4 → Ag2SO4 + H2CrO4 会降低生成Ag2CrO4的灵敏度,同时Ag2CrO4能溶解于酸中。当溶液为碱性时,则 AgNO3 + NaOH → AgOH +NaNO3 2AgOH →Ag2O↓(黑色) + H2O

5、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1) 用Bacl2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SO4-,使沉淀带负电荷。当达到等当点后,过量的钡离子(Ba++)被硫酸钡吸附,使沉淀带正电荷,此时,带负电荷的指示剂离子(C14H4OS-)被吸附于沉淀表面,与Ba++生成红色的络合物。溶液中加乙醇可降低BaSO4溶解度,并能得到表面积较人的细小BaSO4结晶,使吸附能力增强,终于变色明显。用6N醋酸(HAc)调整溶液深度,使PH在3~3.5之间,避免碳酸根(CO4-)的干扰。 (2) 仪器和试剂 分析天平,称量瓶,10毫升移液管,250毫升容量瓶,25毫升滴定管,250毫升烧杯,10毫升量筒,30毫升滴瓶;0.2%茜素红,6NHAc,无水乙醇,0.1Bacl2标准溶液。 (3) 测定手续 用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取S:固体1~2g(准确到四位小数);L:液体7.5~8g(准确到四位小数)。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溶解。溶液移入250毫升容量瓶,用水洗涤烧杯数次,洗涤并入容量瓶,然后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取10毫升稀释液注入250毫升烧杯中,加5毫升H2O加茜素红的指示剂6滴,6NHAc3毫升,摇匀后,再加无水乙醇10毫升,迅速以0.1NBacl2滴定,将到终点时每次加入Bacl2应间隔3~5秒钟,并充分搅拌,直至悬浊液呈现淡红色为终点。 (4) 计算方法: Na2SO4% = × 100 式中: V——所消耗Bacl2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N——Bacl2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7103——Na2SO4的毫克当量; G——S,L样品重量; (5) 注意事项: ①最好在滴定开始时将Bacl2标准溶液需要量的90%迅速加入,近终点时逐渐滴加入,并充分搅拌。 ②溶液温度宜在20℃以下,温度过高,沉淀吸附能力减弱,终于不明显。 ③溶液的PH值在3~3.5时终点明显。 ④溶液中乙醇含量以30~40%为宜。 ⑤当水硝中CaSO4,MSO4含量较低时,在计算Na2SO4含量的公式中可忽略不计;若含量高,则在计算公式另应减去其SO4-的含量。 ⑥固体鉴定。 6、钾离子含量测定: (1) 本法是由钾离子与四苯硼酸根作用,产生四苯硼酸钾白色沉淀,经过分离、干燥、称量等步骤,计算出其含钾量。KCl+Na(C6H5)4BK(C6H5)4B+NaCl (2) 试剂: 浓盐酸(比重1.19)、四苯硼酸钠溶液(约2.5%,每毫升约含25毫克)、EDTA—氢氧化钠溶液、四苯硼酸钠洗液(0.1%)、甲醛溶液(40%)、甲基红指示剂(0.1%乙醇溶液)。 (3) 操作程序: 固体试液配置:称取固体试样S约4.5-5.5g(准确到四位小数)置于烧杯中,移倾于500毫升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标线,备用。 液体试液配置:称取液体试样L约5g(准确到四位小数)溶于250ml量瓶中,备用。 固体试液或液体试液中钾含量测定(K2O含量以在20~25毫克为宜):取5毫升上述试液置于100毫升烧杯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20毫升(以加入下列各种试剂后溶液总量为50毫升)[注1],顺序加入1毫升盐酸(1:9)、5毫升甲醛溶液和5毫升EDTA—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注2]。在剧烈搅拌下以每秒1~2滴的速度[注3]加入较理论所需量多4毫升的四苯硼酸钠溶液(每1毫升约相当于3.33毫克K2O [注4],共计约10-11ml),静置30分钟后[注5],用已知重量的细密烧结玻璃过滤坩埚过滤,将沉淀用稀四苯硼酸钠洗液全部洗移入坩埚[注6],再用该溶液洗涤5次,每次用5毫升。继之,用蒸馏水洗涤2次[注7],每次2毫升。然后,把坩埚连用沉淀放在120℃[注8]烘箱内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重,重复操作直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