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概况
摘要: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
我国在开发利用人工鱼礁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人工鱼礁聚鱼原理、建设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关键词: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发展概况
人工鱼礁的聚鱼原理
关于人工鱼礁集鱼的原理,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使水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把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吸引鱼群前来觅食;另一种理论为,人工鱼礁能产生阴影,许多鱼类喜欢阴影,故愿意游过来;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能给鱼儿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因此它们喜欢来这里生活。
鱼礁投放在海底,改变了海水流态,鱼礁的前侧会产生滞流和紊流,后侧会产生涡流和流影,在礁体内部和周围形成几何阴影区,给许多底栖性鱼类提供了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
另外鱼礁提供了广大的礁体表面积,成为许多鱼卵、乌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浮游性鱼卵孵化后的稚鱼也可获得庇护成长的环境,同时礁体表面积适宜许多附着生物的生长,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为生的饵料生物,鱼类为摄食方便争相聚集。
人工鱼礁的建设现状
美国是最早投放人工鱼礁的国家。
1935年,热心海洋的体育性捕鱼者在新泽西州梅角附近建造了世界上第1座人造鱼礁,第2年,里金格铁路公司在这个州的大西洋城疗养中心建成了另一座人造鱼礁。
当时的人造鱼礁主要是用于休闲游钓渔业的,而不是以渔业增殖为目的而建造的。
二战后,建礁范围从美国东北部逐步扩展到西部和墨西哥湾,
甚至到夏威夷。
自1972年美国政府通过92-402号法案以来,美国沿海各州掀起了人工鱼礁建设的高潮,并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至1983年就建造了1200个鱼礁群,每个礁群的体积均有数万立方米,遍布水深60m以内的东西沿海、南部墨西哥湾、太平洋的夏威夷岛等海域,礁区的渔业生产力为自然海区的11倍;每年约有5400万人到鱼礁区参加游钓活动,游钓船达1100万艘,钓捕鱼类140万t其产值相当于全美渔业总产值的35%;可安排50万人就业,每年游钓渔业的总收入达180亿美元,这正是人工鱼礁的效果;同时,美国还在加大人工鱼礁研究的力度。
世界上投入资金最多和对鱼礁研究最深入的国家是日本,也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造鱼礁的国家,于1800年即开始设置鱼礁捕鱼。
早在1945年,日本就开始进行人工鱼礁的建设,它大体上经历了3个建礁阶段,包括普通型鱼礁、大型鱼礁和人工礁渔场等。
日本对人工鱼礁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其水产厅属下的几个水产研究所都有专人研究人工鱼礁与鱼类的关系以及人工鱼礁的效益等方面的问题,而水产工学研究所则专门研究人工鱼礁的机理、结构、材料和工程学原理。
为了更合理地建设人工鱼礁,日本在人工鱼礁建设上出现了新动向,开始建设贝壳礁、高层鱼礁等,贝壳礁的建设,可以使大部分废弃的贝壳得到有效的利用;而高层礁具有稳固性和位置不易发生移动的优点,其高度可达40m,体积可达3558空立方米,重量可达121t有的礁体的高度甚至可达70m。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人工鱼礁建造规模最大的国家,该国将鱼礁建设作为发展沿海岸渔业的重大措施,由国家、府县和渔业行业组织联合实施,大型鱼礁经费由国家承担60%、府县政府承担40%;中小型鱼礁经费则由国家承担50%、地方政府承担30%、渔业行业承担20%。
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投资340亿日元,沉放了1万艘小型渔船,建成了5000多座人工鱼礁群,体积达336万m3。
1976—1981年,日本又投资705亿日元,设置人工鱼礁3086座,体积达6255万m3。
据报道,日本的渔业产量由1979年的189万t增加到1984年的338万t。
1952—1966年,日本在全国设置的各种人工鱼礁达140×104多座,投资了上亿日元。
1975年投放了336×104空立方米的人工鱼礁,投资达304亿日元,到1979年共投放736×104空立方米,投资达574亿日元。
1983年日本又投放近1000×104空立方米的人工鱼礁,总投资额超过1200亿日元。
近几年,日本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还投入600亿日元(约折合3。
6亿人民币)用于人工鱼礁的建设,建礁体积约为600万空立方米。
可见,日本对人工鱼礁的建设是何等重视;此外,日本出版的有关人工鱼礁的著作也最多。
韩国政府也重视人工鱼礁的投入,自1973年起先后投入了40亿元人民币,建立人工鱼礁区达14万hm2。
亚洲的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投入的资金却不多,
投礁数量也少,他们大部分是投放废旧船、废轮胎等作鱼礁。
澳大利亚认识到人工鱼礁会改善环境,于是在一些海域投放了几艘废旧船和几万个废轮胎,并从1974年开始,在悉尼以南约30km的波特赫金近海投放了70万个废轮胎。
然而,欧洲国家则认为只要投置一些废旧船和废轮胎就能奏效,很少投放混凝土鱼礁。
据调查研究发现,最好的人工鱼礁是石油平台,其体积大、空间大、礁体高,且集鱼效果好。
人工鱼礁的主要类型
人工鱼礁的类型较多,根据其投放的目的和作用,人工鱼礁可以分成生态保护型、渔业开发型和休闲渔业型等种类;按鱼礁的用途,它可以分为诱集鱼礁、增殖鱼礁、产卵礁、幼鱼保护礁和藻礁等;按礁体的材料,它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鱼礁、钢制鱼礁、玻璃钢鱼礁、竹制鱼礁、木制鱼礁和废弃物鱼礁等;按鱼礁的设置位置,它又可以分为底置鱼礁、中层鱼礁和浮鱼礁等。
这里主要介绍按其组成材料进行的划分,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人工鱼礁的总体发展策略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宏伟工程,并非在海区投放一些礁体或废旧车船等物品的简单工程。
人工鱼礁建设应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带动相关产业,如滨海生态旅游、海洋药物开发、海洋化工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促进海洋保护区建设、渔业资源增养殖工程建设、海洋执法管理能力建设、资源和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设等工作。
目前,我国的人工鱼礁建设工作刚刚开始,技术和管理都还不成熟,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善;而一些发达国家则起步较早,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美国是最早进行人工鱼礁建设的国家,日本则对人工鱼礁建设的研究较为深入,他们的先进经验能为我国的人工鱼礁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交流和合作研究,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通过借鉴别人的技术和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提高人工鱼礁建设工作的水平。
在人工鱼礁选址方法方面,发达国家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因此,我们在人工鱼礁的选址工作中也可以利用GIS方法,对候选投放地址进行勘测(如勘测海底底质、海洋水纹指标、海洋生物环境等),进行科学选址。
在人工鱼礁的科研方面,我国还要
加大科研力度,不仅要在投礁前对投放地址进行勘测,而且在投放使用后还要对人工鱼礁的鱼群进行跟踪监测。
人工鱼礁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引诱鱼类等,更重要的是为了修复已被破坏的海洋环境,因此,人工鱼礁的建设工作要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出发,要从长远考虑,这样,才能使所建设的人工鱼礁能够收到最大的综合效益。
在法律法规方面,发达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日本于1986年颁布了“沿岸渔场准备开发事业人工鱼礁渔场建设计划指南”,该指南对鱼礁渔场建设计划的基本要素、建礁计划的确定、鱼礁渔场的合理利用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是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依据和标准。
美国与日本有所不同,它是实行许可证制度,先通过地方和州政府的审批,然后美国国防部陆军工程部队根据国家利益、航道、人工鱼礁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核,最后才确定是否颁发许可证。
由此可见,国外在人工鱼礁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详细的明文规定。
参考文献
[1]张本,孙建璋。
南麂列岛人工鱼礁休闲渔业设计与初步实施[J]。
渔业现代信息,2002,17(9):3-7。
[2]刘同渝。
国内外人工渔礁建设状况[J]。
渔业现代化,2003(2):36-37。
[3]尤永生。
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渔业现代化,2004(4):36-37。
[4]李珠江,钱宏林。
建好管好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J]。
水产学报,2001(7):8-11。
[5]国家海洋局科技司、辽宁省海洋局《海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海洋大辞典[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529。
[6]刘惠飞。
日本人工鱼礁研究开发的最新动向[J]。
渔业现代化,2002(1):25-27。
[7]陈荣发。
发展生态渔业,营造人工鱼礁[J]。
今日科技,2001(7):49-50。
[8]杨吝,刘同渝,黄汝堪。
人工鱼礁建设实绩考察[J]。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1):6-8,20。
[9]王波,武建平,高峻,等。
关于青岛建设人工鱼礁改善近海生态和渔业环境的探讨[J]。
海岸工程,2004,
23(4):66-73。
[10]刘思俭。
广东省应大力发展海洋牧业[J]。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5,15(2):1-3。
[11]吴树敬。
南麂营造海洋生物“安乐窝”[J]。
海洋信息,200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