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 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 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D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 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
化水平
B
26
延伸: 1、 学习和了解古代的科举
制度以后,我们对当今的考试 制度和形式,有什么新的认识 或思考吗? 2、古代曾经困扰的考试公平等 问题,今天怎样解决?
8
B
9
江南贡院-----中国古B 代最大的科举考场10
B
11
八股文特点
1、取材于四书五经 2、代圣人立言 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
策于一体。 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 “其为仁之本欤?子曰巧言令色” 枯窘题:“互乡”、“居”、“其 然”、“叟”
B
12
B
13
清朝 -- 科举制度的终结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B
1
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是举世
闻名的中国四大发明。但是,中国历
史上的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却
鲜为人知。但不少西方学者还认为科
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
中,对西方和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
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B
2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 2、了解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B
27
B
28
2、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
3、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4、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重 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 发展。
5、相韩国重现古代科B 举考试场
17
B
18
对世界:
• 科举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科举制传播 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促进了 这些国家封建发展,以及科教事业的进 步。科举制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 献
B
22
挑战自己
1、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
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
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
主要得益于实行( B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世卿世禄制
B
23
挑战自己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 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
现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C )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
设置
设置较合理。
考试 偏重经书、诗赋,结合学生实际,有利 内容 比较脱离现实。 于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
根本目 拔人才,以巩固 展选拔人才。
的
统治。
B
21
系统小结
1、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2、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3、科举制度的利弊; 4 、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和演变; 3、探究科举制度的利弊。
B
3
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隋文帝
“分科举人”
隋炀帝
B
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4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B
5
B
6
科举考生看B 榜图
7
宋朝-------改革时期
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
B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参加科举考试 D.投作官吏幕僚
B
24
挑战自己
3、《隆平集·取士》载:“隋大业中 ,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
映的选官方式是( D )
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
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
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
25
挑战自己
B
19
(二)消极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 3、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 庸。 4、忽视实用性学问,从事科学研究人才 力量薄弱。
B
20
合作探究 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考试成 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1.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遏制创造力 的发挥,人们提倡经世致用。
2.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面临统 治危机,以教育改革来笼络民心 。
3. 西学传播和近代工业发展,社会 需要大批新式人才。
1905年在我国实行达一千三百年之
久的科举制度终结了。
B
14
B
15
三、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积极意义: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 大了统治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