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
参考书籍
1、萨缪而森,《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核要求
课堂要求: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考试方式:平时(考勤,作业,讨论)
+期末考试 =总成绩
20% 80% 100%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的产生 二、稀缺导致选择 三、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四、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亚当· 斯密(1723-1790)集其大成:1776年
《国富论》。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最后完成: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6
• 研究中心是国民财富如何增长。 • 核心思想是自由放任。斯密提出了著名的 “看不见的手”原理。
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 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 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 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 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 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 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 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 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 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 到的效果为大。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基本假定之一:理性人(rational man,economic man) 在任何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追求最大的私利。 或者说: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 市场本身没有改变人的本性 ,而是规范人的行为,即以利 人之行,实现利己之心。 • 在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不是什么坏事, 并不是恶的行为,相反,他这样做的时候给社会带来的好 处比他直接去追求社会利益时还要大,还要好。 • 2.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 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 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 信息。 •
2 .需求和供给曲线及相关基本概念 3.效用论 4.生产理论
5.成本理论
6.完全竞争市场
7.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五篇 分配理论
8.生产要素的需求 9.生产要素供给和收入分配
第六篇 观政策
总体均衡与微
10.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11.微观经济政策
9
参考资料
指定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或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的比重,意识形态的成分较多。 • 本教材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第三方面。
7
I学科概念:究竟何物-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纯粹经济理论
高
一般所谓 本书所指
抽 象 程 度
部门经济理论与政策 企业经营管理 理论、方法与经验
低———直接的实用程度———高
低
主要内容
1.引论
第一篇 经济学基础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消费者理论 生产者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供给者的一种制度或机制。价格是市场机制 中最重要的机制。
21
3.混合经济
• 混合经济就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 结合的经济。 • 各个国家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混合经 济”。只是在“度”上有所差异。
22
三、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
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经济学是一门 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科学。 萨缪尔森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 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价值的 商品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陈岱孙)
理论形成的流程图
1.定义行为变量 2.列出假设 3.推导出假说 4.做出预测 5.检验预测 提出新的理论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在某 一理论(或模型)中 需要被解释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由这一理 论之外的其他因素所 决定的、且会影响到 内生变量的变量。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 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 的加总量,而存量为 一个时点数。
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基人
38
马歇尔之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
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1933年,罗宾逊、 张伯伦分别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 1930年代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一般 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否定 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可以使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宏观经济学诞生。
• 侧重技术分析,使用运筹学、数理统计和其他 方法 • 属于经济管理范畴
5
二、部门或领域内集中研究成果
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 ������ 纯技术分析较少,经济理论的成分较大 ������ 属于应用经济范畴
������
6
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 主要是研究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经济政策 制定的依据,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途径。 • 和第一、二种类别相比,第三种在理论上有更大
3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简单地说,就是西方人研究经济问题的总 结。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人与企事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二)一个部门和领域内问题的集中研究成 果,行业研究规律。 (三)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4
一、个人与企事业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 炒股致Leabharlann 秘诀 • 美国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理论,福特公司 的管理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单位,
如消费者、企业的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 数值如何决定。
3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 环流动图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17
选择包括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 • • • A.生产什么? 如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及什么地点生产。 B.如何生产? 如由谁来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以及用 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 C.为谁生产? • 如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 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 • 一个好的经济制度,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 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出的稳步增长。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一个经济系统所具有的功能。
12
一、稀缺的产生
• 稀缺产生于资源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 限性的矛盾 (一)资源有限性 (二)人的欲望(需要)的无限性 (三)稀缺性与稀缺法则
13
(一)资源有限性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
手段或者物品。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
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要素。生产主要包括四要素: 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企业家才能 E 任何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14
(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
清朝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 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所以,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权衡利弊的 世界里(the world of trade-off)
第三节
经济学的分类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经济学的分类
28
经济学的分类
社会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个别经济行为者 研究与整体经 —包括个别消费者 济有关的各种 与厂商—的决策及 变量之间的关 总体 其相互作用,以及 系,及政府政 由此决定的市场 策。 价格及资源配置。
假设一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那么资源投入其他用途 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被放弃),就是将它投入该用途所 付出的机会成本。 例如:1000元储蓄3%(30) 买股票,20%(200) 买基金,10%(100) 储蓄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26
稀缺性,并有多种用途 意味着必须进行选择
选择 就必须放弃某些方案 次优方案的价值就构成了 机会成本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看得见的手--- 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3
三、微观经济学演化
经 济 学 世 系 图
34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14世纪末、15世纪初--17世纪中期)
15
(三)稀缺性与稀缺法则
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
不足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 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 品来交换。 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 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16
二、稀缺导致选择
•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对现有的 资源的使用去向做出选择。 • 选择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 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 代表人物:托马斯· 孟,柯尔培尔等。 • 主要观点: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 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 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 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政策主张: 国家干预、保护贸易。
35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 成时期
(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法国重农学派魁奈 ,1758年《经济表》。 威廉· 配第(1623-1687)始创:《赋税论》
(
20
2.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 手段的一种经济。 • 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