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型淋巴瘤
10年的随访显示,无论是疾病相关还是总存活 率两组均无差别。在等待观察组中,19%的患 者10年内不需要治疗,这一比例在70岁以上和 以下的患者中分别达到40%和16%。
进展期
绝大多数的初治滤泡型淋巴瘤患者为进展期 (Ⅲ/Ⅳ期),除了其中一小部分成功接受造血 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总体来说是不可治愈性疾病
早期
在早期滤泡型淋巴瘤的治疗领域,有关联合放 化疗的作用尚无定论
此外,还有一项早期的回顾性研究也报道了联 合治疗在无复发存活期上的优势
但总体来说,在缺乏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的背景 下,对于早期患者,单纯放疗是一个理想的选 择
进展期
在一项研究中,309例没有症状的Ⅲ/Ⅳ期惰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65%为滤泡型)随机接受了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的治疗,或者仅 仅等待观察直至出现症状才开始治疗
CVP
环磷酰胺 750mg/m2, day 1 长春新碱 1.4mg/m2, day 1 强的松 100mg/m2, days 1~5 3周
CHOP
环磷酰胺 750mg/m2, day 1 长春新碱 1.4mg/m2, day 1 阿霉素 50mg/m2, day 1 强的松 100mg/m2, days 1~5 3周
以往,针对滤泡型淋巴瘤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 单药苯丁酸氮芥或CVP(表2),两者均可以 取得50~60%的缓解率和1.5~2年的缓解期。其 后,包括CHOP,ProMACE/CytaBOM(表2) 等更积极的方案加入到这一治疗领域,试图提 高存活率
表2 常用的传统化疗方案 (1)
方案
用法
间隔
苯丁酸氮芥 苯丁酸氮芥 0.1~0.2mg/kg·day 持续
功能亢进所导致的造血功能下降 患者的选择
早期
由于仅有15~20%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初诊时 表现为Ⅰ/Ⅱ期,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缺乏 需要马上接受治疗的疾病相关症状,因此迄今 为止并无针对这一人群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
滤泡型淋淋巴瘤是一种对放疗非常敏感的肿瘤, Ⅰ/Ⅱ期患者往往仅需要放疗就可以缓解症状, 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治愈的可能
近年来,利妥昔单抗越来越多的应用至滤泡型淋巴瘤的治疗之中, 干扰素在此基础上的额外作用并不清楚。另外,考虑到约三分之 一使用干扰素的患者会发生Ⅲ/Ⅳ度的毒副反应,因此无论是作为 联合还是维持治疗,干扰素都不应该常规使用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针对B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 体,主要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反应(CDC) 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反应来杀灭肿瘤细胞。近 年来还发现利妥昔单抗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的作用,可能与逆转BCL-2基因蛋白的功能有 关
综上所述,虽然福达拉滨在治疗滤泡型淋巴瘤方面有 一定的效果,但考虑其累积性的骨髓毒性,尤其会影 响今后可能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因此主要适用于那些 不考虑移植的复发患者
干扰素
干扰素很早就用于滤泡型淋巴瘤的治疗,既可以与化疗联合使用, 也可以用作化疗以后的维持治疗
迄今为止,大部分的对照试验[13~17]证明了干扰素可以在传统化 疗基础上提高无复发存活期,其中2项试验发现改善了总存活率。 但是在最大样本的SWOG[18]试验中,在化疗基础上结合干扰素 维持治疗,对于无复发存活率和总存活率均无帮助。近期,一项 荟萃分析[19]问世,证明了干扰素在改善生存上的作用,但是该 结论是建立在所选试验存在显著性内部差异的基础上,因此结果 并不十分可靠
米托蒽醌 8mg/m2, day 1
4周
近期,欧洲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评价了福达拉滨 在一线治疗中的作用。381例初治的惰性淋巴 瘤(61%为滤泡型)患者随机接受了最多八个 疗程福达拉滨单药或CVP方案的治疗
经过中位79个月的随访,福达拉滨组的完全缓 解率和总缓解率(39%和70%均优于CVP组 (15%和52%,P<0.001),但在5年无进展存 活率和总存活率上2组均无差别
随后在ECOG组织的一项试验中,303例经CVP方案治 疗后缓解或稳定的患者随机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 疗(375mg/m2,每周一次,连续4周;每6个月一个疗 程,连用4次)或者定期随访。初期的报告显示,维持 治疗显著延长了2年和4年的无进展存活率(2年:74% 比42%;4年:58%比34%),而预测的2年总存活率分 别是95%和91%,其差别还有待于长期随访的验证
由于在体外实验中观察到福达拉滨和烷化剂及蒽环类 药物有协同作用,多种联合化疗方案应运而生,如 FND和FCM等(表3)
虽然与单药相比,联合方案的总缓解率可提高至90% 左右,但中存活率并没有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联合方案的骨髓抑制毒性较强,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 感染发生,特别是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虫性肺炎和皮 肤带状疱疹,因此大多需要预防性口服复方新诺明
甲氨蝶呤 120mg/m2 day 8
甲酰四氢叶酸 25mg/m2 q6h ×6次
(在甲氨蝶呤24h以后开始)
复方新诺明 1片 bid days 1~21 3周
那些多药的联合方案虽然可能提高缓解率和无进展 存活率,但对总存活率没有作用,相反导致更多的 毒副反应
在一项早期的SWOG试验中,在CVP联合博来霉 素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阿霉素,并没有在存活率上取 得任何优势。考虑到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 也限制了该药物的使用
滤泡型淋巴瘤的治疗
滤泡型淋巴瘤
惰性淋巴瘤,只有极少数早期患者有治愈可能 治疗目的是缓解疾病所导致的不良症状,对于进展缓
慢的无症状患者,可以采用等待观察的方法 ⅠⅡ期患者可以采用单纯放疗,尚无充分证据显示联
合放化疗的优越性 化疗是针对ⅢⅣ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常用方案为
CVP,但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 在原有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可增加疗效,
间隔 连用4次
3周
3周
维持治疗
近年来,许多肿瘤学家试图针对那些初次治疗后缓 解和稳定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希望可以 延长无复发存活期,进而提高总存活率。
首先在瑞士的一项研究[27]中,202例初治或复发的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先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的单药治疗 (表4),其后151例疗效为缓解或稳定的患者随机接 受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375mg/m2,每2个月1次, 连用4次)或者不做治疗。经过35个月的初步随访,维 持治疗延长了无不良事件存活期(23比12个月, P=0.02),该项指标的优势在初治患者中尤为突出 (P=0.009)
由于滤泡型淋巴瘤具有一个缓慢的自然病程,并 且一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自发性的肿块退缩,因此 对于没有症状的进展期,特别是老年患者,等待 观察是一个合理选择
化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滤泡型淋巴瘤是一种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常用 的化疗方案包括传统的以烷化剂为主的单药和 联合方案以及新兴的嘌呤类药物,主要包括福 达拉滨(Fludarabine)
表3 包含福达拉滨的化疗方案
方案 福达拉滨 FND
FCM
用法
间隔
单药福达拉滨 25mg/m2, days 1~5 4周
福达拉滨 25mg/m2, days 1~3
米托蒽醌 10mg/m2, day 1
地塞米松 20mg days 1~5
4周
福达拉滨 25mg/m2, days 1~3
环磷酰胺 200mg/m2, days 1~3
在另一项针对57例III/Ⅳ期的Ⅰ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 试验中,同样采用每周一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总缓 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和36%,无复发存活期达 到惊人的2.2年。在亚组分析中,对于那些LDH升高的 患者,总缓解率和无复发存活期仅为33%和6个月,因 此作者建议这部分患者不适合利妥昔单抗的单药治疗
表4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
方案 单药 R-CVP
R-CHOP
用法
利妥昔单抗 375mg/m2, 每周1次 利妥昔单抗 375mg/m2, day 1 环磷酰胺 750mg/m2, day 1 长春新碱 1.4mg/m2, day 1 强的松 100mg/m2, days 1~5 利妥昔单抗 375mg/m2, day 1 环磷酰胺 750mg/m2, day 1 长春新碱 1.4mg/m2, day 1 阿霉素 50mg/m2, day 1 强的松 100mg/m2, days 1~5
综上所述,在缓解率方面,利妥昔单抗 单药治疗与传统化疗相比并无优势,并 且作用相对缓慢。鉴于其较轻的毒副反 应,可以适用于肿瘤相关症状轻微或者 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
联合化疗
由于在针对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利妥昔单 抗联合CHOP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治疗效果,因此在 滤泡型淋巴瘤治疗领域,随着Ⅱ期临床试验的的顺利 完成,多项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得以展开。
单药
利妥昔单抗最先用于复发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 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一 项Ⅱ期临床试验中,57例(95%为滤泡型)复 发的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的治疗 (375mg/m2,每周1次,连用4次)。结果显示, 总的缓解率为40%,其中完全缓解率11%;无 进展存活期达到18个月,高于历史对照水平; 治疗的毒副反应轻微,并且没有人抗鼠抗体产 生
表2 常用的传统化疗方案 (2)
方案 ProMACE /CytaBOM
用法
间隔
强的松 60mg/m2
days 1~14
阿霉素 25mg/m2
day 1
环磷酰胺 650mg/m2 day 1
依托泊苷 120mg/m2 day 1
阿糖胞苷 300mg/m2 day 8
博来霉素 5U/m2
day 8
长春新碱 1.4mg/m2 day 8
在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5]中,321例初治的ⅢⅣ 期滤泡型淋巴瘤患者随机接受了八个疗程CVP或者RCVP方案(表4)的治疗。结果显示,在CVP基础上加 入利妥昔单抗不但提高了缓解率(81%比57%, P<0.0001),而且改善了无进展存活期(27比7个月, P<0.0001),但是预测的总存活期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