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中医诊治
肝血管瘤(中医名为: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胁胀痛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症瘕范畴。
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
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
如血瘀,就采用: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如气滞,就采用: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采用经多年铁氏祖方临床实践成果首创:“活血化瘤系列”与“清肝解毒颗粒”制剂疗效更佳。
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积日久,非单纯行气活血之法可以奏效,故在选用药材时,在用行气、活血药的同时,配炒山甲、皂角刺、川足,不仅能软坚散结,而且能通络止痛,具有独当一面的功效。
肝血管瘤的治疗偏方:组成:党参30g,赤芍、枳壳、郁金、白术、鳖甲各15g,当归、柴胡、茯苓、鸡内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何首乌各20g。
疗效:经服药1个月后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精神佳。
继以上方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经ct复查肿块比前缩小1/3。
后以上方加工成药散间断服至1年。
经省某医院彩超检查:肝脏右后叶见1个椭圆形结节状肿物,回声约2.2cm×1.7cm,肿块周边尚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呈较强回声。
提示:右肝结节型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血管瘤。
随访近2年,患者体健,能正常工作。
组成: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制用法: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
每次煎40分钟。
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
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肝血管瘤21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以上就是我们对肝血管瘤的治疗偏方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患者。
虽然说偏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要让医生看过以后方可食用。
在此,祝患者早日康复。
肝脏血管瘤中医治疗方法
对肝血管瘤病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
如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如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再配合口服“熊胆丸”和“丹火透热疗法”,疗效更佳。
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积日久,非单纯行气活血之法可以奏效。
【熊胆丸方】
熊胆、珍珠、七叶一枝花、田七、牛黄,适量,焙干,研为细末调匀,每服一克。
功能:通窍止痛,活血化瘀。
肝血管瘤(中医名为: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胁胀痛等症状。
西医学对此病治疗方法主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等。
许多患者因此惧怕手术,求治于中医。
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肝脏血管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4、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不要喝酒,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如见腹内有积块、身体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应早期检查,及时治疗。
5、要尽量避免引起瘤体增长的因素,如正确对待各种事情,解除忧虑、紧张情绪,避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四大偏方
发布时间:2012-10-10 17:10:23 来源:中国广播网健康频道编辑:bjnews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四大偏方。
肝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它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仍然是不能忽略的,因此,一旦出现肝血管瘤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治疗偏方一
[组成] 黄芪、土茯苓各30g,党参、蜀羊泉各20g,生地黄、何首乌、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灵脾、黄柏、知母各12g,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治疗偏方二
[组成] 紫丹参、生牡蛎(先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当归尾、藏红花、制香附、乳香、没药、淡子芩各lo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服。
并服水蛭胶囊2粒(每粒含水蛭干粉0.5g)/次,2次/日。
治疗偏方三
[组成]党参30g,赤芍、枳壳、郁金、白术、鳖甲各15g,当归、柴胡、茯苓、鸡内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何首乌各20g。
治疗偏方四
[组成] 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 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
每次煎40分钟。
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
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推荐阅读:胆囊癌的病因有哪些
北京丰台长峰医院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