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论文提纲】一、前言在前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题:对梁启超新闻思想做了探讨分析,并对新闻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正确发挥其应有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二、正文(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从一开始办报就注意到报刊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和党派性,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利用报刊来引导舆论。

“开民智”、“造新民”是梁启超一生新闻思想不变的内容,贯穿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始终。

1、去塞求通,通耳目喉舌之功能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报馆作用的新闻学术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内外上下是通是塞;中国的落后受辱,原因在于上下内外不通,有“废疾”,他将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

2、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之功能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 [1]这一报刊功能认识上的转变,体现出他在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

3、言论自由及出版自由梁启超自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后,一生都没放弃对新闻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他冲破封建统治者和其他统治势力的言禁,打破封建统治者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一文提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

4、党报理论梁启超承认报纸的资产阶级党性。

他认为党报宣传是政治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在他看来“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

”(二)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与推动者,其具体作用有:1、发挥桥梁作用,沟通各方情况。

2、协调各方关系,创造良好环境。

3、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学习榜样。

(三)对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借鉴1、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媒体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监督职能,做好舆论的领头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2、媒体新闻报道的公开性原则:作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重要部分,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同样要发挥其巨大的传播信息的作用;3、坚持媒体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当下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新闻媒体要能够做好党和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耳目喉舌”。

4、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在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时,媒体不仅要发挥自己监督政府的工作职能,还要以正确的理性客观的报道来引导舆论,做好“舆论领袖”,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和发展。

三、小结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论文摘要】在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梁启超先生的新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尊奉为典范。

他丰富的维新宣传和办报实践经验,体现着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事业的新认知。

尤其是在新闻理论方面提出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实用性,也为现代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以梁启超先生的新闻思想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在媒体职能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新时期的新闻工作,如何贯彻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职责和作用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梁启超新闻思想和谐社会启示[Abstract] In the Chinese news history research, Mr. Liang Qichao's news thought is respected for the model.His rich reform propagandizes and publishes a newspaper the experience, is manifesting under the time background to the journalism new cognition.In particular some viewpoints and position which proposed in the news theory aspect, has greatly strengthened urges on the nature and the usability, has laid certain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 journalism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ake Mr. Liang Qichao's news thought as a starting point, through elaborated Mr. Liang Qichao's news thought in the media function display aspect function, the new time news media, how does implemen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the news media request, displays its responsibility and the function ques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carries on the beneficial discussion.【Key words】Liang Qichao news thought Harmonious society Inspiration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众多新闻人的新闻宣传理论和办报实践活动大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晚清巨子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宣传思想的基础上,在长达27年(1895年-1922年)的报业生涯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新闻观点。

以其在维新变法中的活动为标志,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也在随着新闻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趋于完善。

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思想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与探索,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以及新闻思想是当今新闻事业发展巨大的营养源,有着巨大现实意义。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新闻舆论的特性与和谐社会特征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因此,研究新闻媒体与和谐社会各自的本质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研究梁启超新闻思想对于发挥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本文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入手,探讨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事业的思想价值,同时探讨在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引导下,新闻工作者如何将和谐社会中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到最好。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去塞求通,通耳目喉舌之功能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报馆作用的新闻学术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内外上下是通是塞;中国的落后受辱,原因在于上下内外不通,有“废疾”;他将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

报馆怎么“去塞求通”改变因塞受辱的现状?他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主体是报馆;“去塞求通”的途径和方法,就要“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2]他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通上下就是“宣德达情”,使“君恩得以下逮”、“民隐得以上达”;通中外就是要尽量掌握外情,做到知己知彼。

他认为“中国受辱数十年”就是因为上下不通和内外不通。

怎样才能改变因塞受辱的情况呢?他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3]那么,报纸怎样才能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呢?梁启超提出了四条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去塞求通”在当时的媒介发展环境下就是要利用报刊的社会职能,“报馆有益于国事”,也就是说报纸的发展要承担起国家社会兴亡发展的重任,这是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时也是维新变法宣传的主要新闻思想。

(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之功能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这一报刊功能上认识的转变,体现出他在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

梁启超认为,政府受公众委托管理国家事务,权力重且大,若没有限制、监督,不免会存在权力滥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是政府的监督者,报馆控制着舆论。

报馆监督政府应当“如父兄之视子弟……教导与扑责之,同时并行”,应当“务其大者远者”,当纠政府之大局,当“监督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应拘泥于细枝末节。

[4]梁启超重视报刊向导国民的作用。

梁启超认为,报馆是“鉴既往,导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养普通之人物者。

”[5]报馆面对普通人,其发行量大,传播面广,可以长期有效地向导国民,甚至使国民受到教育。

梁启超认为舆论和政府一样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量之一,报馆就是最能反映舆论力量的机关,而当时的报馆尚不具备造成健全舆论所必需的条件,因而当时的社会舆论也是不健全的,甚至是“俗论”、“妄论”,而“健全舆论云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与革命派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冲突的,为了能够让民众接受维新改良思想,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以报刊的形式积极宣传自己的改良主张,这正是发挥了报刊向导民众的职能。

梁启超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并且认为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也就是说对于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向导来说,要体现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通过公正客观的报道来宣传客观的新闻真理,给新闻受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用正直的新闻行为来对社会事件做合理的新闻报道,并且最终实现对民众舆论引导的目标。

(三)言论自由及出版自由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的影响极大,他自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后,一生都没放弃对新闻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他将报刊、舆论分离于政府之外面对政府进行监督,强调报刊、舆论与政府的平等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