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 杨志勇)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 杨志勇)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5
6 转移性支出

表 6-1不 同 社 会 保 障 模 式 的 比 较
筹资机制
给付标准
实施方式
管理方式
现收现付制
受益基准制
政府强制实施
政府统一管理
基金积累制
供款基准制
政府强制实施 自愿投保
政府统一管理 公众机构管理 私人机构管理
混合制
混合制
多层次模式
中国社会保障 体系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优抚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7

所谓“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手段, 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 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失业而丧失收入来 源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项目。社会 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和私人征 收的社会保险税或社会保险费来筹集。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0
6 转移性支出

所谓现收现付制,是指一个时期的社会 保障收入全部用于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的 制度。例如,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 险制度是用当时的劳动者所缴纳的资金, 用于发放退休者的养老金。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9
6 转移性支出

所谓“社会救济”,也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 家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自然灾害或其他 社会、经济原因而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 会成员提供财力或物质援助,以保证其最低生 活需求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向由于各种 原因陷入生活困境中的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 生活保障的最有效方式。它保障的是公民的生 存权,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 救助的内容,主要是贫困人口救济、自然灾害 救济和孤寡病残救济救助等。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6 转移性支出
14

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实施范围之内,都具 有强制性,但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的管理方式有所差别。从理论上说,不 同的管理方式都可以选择政府统一管理 的形式。但在现实中,现收现付制都采 用政府统一管理的形式,而基金积累制 的个人账户管理则既有政府管理、公众 机构管理,也有私人机构管理。



供款基准制(on contribution basis),又称为 “ 规 定 缴 费 制 ” ( defined contribution system)。这种生活保障计划为参加计划的成 员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其缴费和利息,在成员 符合支取要求时,把缴费形成的本金及其利息 返还给账户持有人或其指定受益人。 现实中,受益基准制与现收现付制相匹配,供 款基准制与基金积累制相联系。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6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和英国为代 表。该制度的主要特征有:(1)按照 “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 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 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 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按 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 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负担。(3)该制度的 运行由政府负责,全面实行高福利。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0
6 转移性支出
对于“社会福利”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各界 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对“社会福利”概 念的界定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一是广义上 的社会福利。它指的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生 活所必需的各种设施、服务和环境,给予各种 社会津贴以及采取各种保护性福利措施的这类 活动与制度。二是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它包括 除社会保险以外的所有社会保障活动。因此, 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将社会优抚、社会救助都涵 盖在内,本章一开首提到的就是这一涵义上的 “社会福利”。三是狭义上的社会福利,它指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的是为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弱者群体(老人、 21 6 转移性支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7
6 转移性支出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传 统社会保障制度,指的就是这种制度。该制度 的主要特征有:(1)企业、私人和政府都是 责任主体,在不同的项目中发挥不同作用。在 社会保险中,主要缴税(费)人为企业和私人, 政府只是最后责任人。在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制度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责任人。(2)与福 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该类型制度的保障对 象是有选择的,提供的保障水平较低,强调的 是保障而非高福利。
11

基金积累制,是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将 私人和企业(所在机构)的缴费直接记 入个人名下,待符合规定条件时,私人 可以对该账户的资金进行支配。例如, 实行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劳动者在 职期间按照规定标准为其退休后的养老 金进行储蓄,待到退休之后从该账户支 取养老金。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2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6 转移性支出
18

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一个年龄界限, 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即依法判定其进入 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 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以保障其晚年生活的制 度。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给予假 期和收入补偿,提供医疗服务以帮助其进行治 疗和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失业保险是国家通 过立法对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而暂时失去工 作、收入时,给予物质性援助帮助其维持基本 生活的制度。
9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智利和新加坡为代表。 该制度强调的是效率,而非公平。在社会保障 制度的筹资机制的选择上,这种制度实行的是 基金积累制(funded),而非现收现付制 (pay-as-you-go)。给付水平是既定供款制度 (defined contribution),而非既定给付制度 (defined benefit)。给付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个人账户的积累,而不是保障计划的承诺。 近年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受这种类型 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相应地,公共部门的社会保障支出,是指财政 向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 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 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世界 各国政府公共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它与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为政府实施社会 保障制度提供了财力保障。它对保障社会成员 的基本生活,缓和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造成的两 极分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
6 转移性支出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以前苏联为代表。 该制度强调的是国家的作用。该制度下, 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国有经济部门的雇员, 保险费由单位负担。中国建国后一直到 改革之前就是按照这一制度的要求构建 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版社 2005年多层次模式
来 源 : 吴 敬 琏 ( 2004, 320页 )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杨志勇
6 转移性支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6
6.2.2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津贴 职工福利 福利服务 贫困人口救济 自然灾害救济 孤寡病残救济 国家抚恤 国家补助 退伍安置 退休安置 图 6-1中 国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架 构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
6 转移性支出
6.2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 会保障支出

6.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历史上和现实中曾经存在或至今仍在运 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四种:福利 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和储蓄性社会保障 制度。
6 转移性支出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
目标


了解各主要转移性支出类型。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与公共部 门的作用。 了解财政补贴的原因和主要种类。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所谓“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根 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对现 役军人、退伍军人和烈军属等提供保证 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 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 制度。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2
6.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是针对现 收现付制进行的。这样,对改革问题的讨论首 先需要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进行比较分 析。 从理论上说,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是可以 等价的。养老保险体系无论采用现收现付制, 还是基金积累制,只要一个经济的最优储蓄率 能够得到保证,养老金增长的物质基础是完全 一样的,即养老金获得增长的物质源泉只能是 下一代就业人口的增长和他们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3
6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争论

(1)改革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当然,改革中资 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方面 也得到了应有的考虑。
6 转移性支出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4
(2)现收现付制是否降低了储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