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病证名。
又称肺气不足。
即肺的生理功能减弱。
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
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晄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
治宜补益肺气。
《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病因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乎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
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临床表现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
辨证要点有肺脏功能衰减之表现,如咳嗽无力,短气;属气虚之证,多见于肺脏疾患之后期及肺系慢性疾患之中。
鉴别诊断1.与脾气虚证相鉴别二者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
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与心气虚证相鉴别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
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
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心肺气虚证。
辨证施治1.肺脏虚损、肺气不足(1)证候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
(2)治则补益肺气。
(3)主方保元汤加五味子。
(4)方药人参、黄芪、生姜、五味子、炙甘草,加水煎煮,取汁,日服3次;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
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胡桃仁、生姜、五味子,加水煎煮取汁,日服3次。
2.易患风寒感冒者(1)证候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
(2)治则全身疲倦,恶寒无力。
(3)主方玉屏风散加紫苏。
(4)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生姜、紫苏。
加水煎煮取汁,日服3次。
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
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
也可用北芪片1次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片,1日2次。
3.虚寒性慢性鼻窦炎(1)证候头昏、恶寒、自汗等。
(2)治则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
(3)主方鼻通宁滴剂滴鼻,或用鼻通丸,均加服北芪片。
(4)方药辛荑、苍耳子(鼻通宁滴剂)。
用法:1次~2滴,每日3次。
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鼻通丸),用法:1次丸,1日2次。
4.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1)证候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
(2)治则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3)主方补阴煎加减。
(4)方药生地、麦冬、天冬、北沙参、地骨皮、女贞子、天花粉、甘草。
5.肺气虚兼肾阳不足(1)证候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
(2)治则补气温肾。
(3)主方保元汤。
(4)方药人参、黄芪、肉桂、生姜、炙甘草。
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3次。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司呼吸。
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大类型。
肺阴虚者多因津液消耗,肺失润养所致,通常表现为形瘦羸弱;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喉痒音哑,舌红少苔等。
肺气虚者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因久咳伤气,以致肺气亏虚,表现为咳而气短,咳喘无力,久咳不愈,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发白,畏风形寒,易患感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等。
肺虚者多见于肺结核病、肺气肿、肺心病、肺痿、肺不张以及肺癌晚期之人。
人参的功效和作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特别提示: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此药。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生地的功效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天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除燥降火。
天冬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北沙参:清肺止咳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清热养阴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
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益胃健脾治疗胃级不足,胃火上亢,目赤口舌生疮。
滋阴益肾用于阴虚火旺,热病津伤口渴,骨蒸劳热,肌皮枯燥,口苦烦渴等证。
地骨皮:清热,凉血。
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内服:煎汤,3~6钱;女贞子功效: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
补肝肾,强腰膝。
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用量煎服,10~15g天花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
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
内服:煎汤,3~4钱。
肉桂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
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肺虚吃什么食物好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司呼吸。
一身之气皆由肺所主。
肺是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的重要器官。
肺的呼吸运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一环。
人体气的生成、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等,都离不开肺的呼吸运动。
肺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
如肺气不足,功能下降,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呼吸功能减弱,不仅使人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身体倦怠无力、气短喘促,而且易感外邪,引发疾病。
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种。
肺阴虚者多因津液消耗,肺失润养所致。
通常表现为形体消瘦,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盗汗,午后潮热、面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肺气虚者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久咳耗气伤肺,以致肺气亏虚。
表现为咳而气短,咳喘无力,痰液清稀,动则气喘,倦怠懒言,声音低怯,畏寒,易感冒或有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弱等。
肺虚者多见于肺结核病、肺气肿、肺心病、肺痿、肺不张以及肺癌晚期之人。
若是上述两种症状都有,即气阴两虚。
肺虚吃什么好治疗肺虚证的中药方剂很多,如百合固金汤、补肺汤等。
补肺气,中药主要用蛤蚧、冬虫夏草、核桃仁。
这三味药都有补肺止喘之功,故用于治疗肺虚或肺肾两虚之咳喘。
蛤蚧性平,味咸,能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用于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
李时珍亦认为蛤蚧补肺气,功同人参。
凡肺虚久咳久喘者宜食之。
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冬虫夏草性温,味甘,除有补肾作用外,还可补肺气,治疗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对肺病日久,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尤其是阴虚肺弱,动则喘嗽之人,最宜食用。
与山药等一同服食,更为有益。
核桃仁性温,昧甘,既能补肾,又能补肺,对肺肾两虚、久咳痰喘之人最为适宜。
可用于治疗肺肾不足之虚寒喘咳及肺虚久咳、气喘,还能润肠通便。
《本草纲目》中记载:胡桃性热,能入肺、肾,惟虚寒者宜之。
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
肺虚久咳久喘的人可经常食用。
黄芪最善补气,尤其能补肺虚之气。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自汗出,又易患感冒。
《本经逢原》认为黄芪入肺而固表虚自汗。
对肺虚之人体表不固者,配合红枣,煎水代茶,颇为适宜。
人参为强有力的补气强壮药,尤以补肺气和补脾胃之气为最。
《滇南本草》说它治肺气虚弱。
元代医家李呆也认为人参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
《医学启源》还说治肺气促,短气,少气。
由此可见,凡肺气虚弱之人,食之皆宜。
肺气虚可选用生晒参10克,核桃仁50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水煎饮用一日一剂;肺阴虚可用玉竹、沙参各25克,鸭肉200克,加调料焖煮一小时以上后食用,一日一剂。
也可用甲鱼一只,川贝母10克,加调料煮熟后食用,一日一剂。
也可用百合20克,花生米50克,梨100克,猪肺200克,加调料煮熟后食用。
服上三方的同时,可多吃些蜂蜜、银耳、胡萝卜、梨等。
那你肾肯定也不好,肺为肾之母,母强才能子壮,多吃些百合,苹果,那你就采用腹式呼吸法,和逆腹式呼吸法,具体如下: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
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
然後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著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的将气吐出。
吐气时宜慢且长而且不要中断。
做完几次前述方式後,不但不会觉得难过,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
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
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
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炖雪梨川贝:雪梨1个,川贝母6克。
将雪梨挖去核,川贝纳入梨中,盖好孔,用白线扎好,放锅内水炖,约1小时左右,梨熟烂,饮汤食用,每日1次,连服3~5天。
功效:本方用于肺肾阴虚感冒之发热、咳嗽等。
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
桑菊薄荷饮:洁净的桑叶、菊花各5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
上五味一并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温浸10分钟,频饮,也可放凉后饮用。
丝瓜花蜜饮:洁净丝瓜花10克。
以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加入蜂蜜适量,温服,每日3次。
鲜藕姜汁:去节鲜藕500克,生姜50克。
将藕与姜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