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述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

评述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

评述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
摘要: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主要包括政治、宗教两方面。

在政治上,尚贤,尚同,通过赏与罚来完成,以管理社会的“贤者”、“能者”制定的行为规范为标准,制定法律,依法制裁。

墨子认为,以人类的力量控制人类的行为,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借助“天”和“鬼”的威力,协助人类完成控制社会的工作,在宗教上,墨子提出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

政治上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有类似之处,尽管墨子在宗教思想上有所限制。

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墨子的非命论是墨子天道观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
一、墨子社会控制思想的概要
墨子出生能工巧匠,没有贵族身份,与底层人民接触较深,弟子也大都来自社会下层,可说是小生产阶层礼仪的代表者。

墨子观察和解释社会生活,爱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饥寒、温饱、贫富、贵贱以及社会交往等为例证来表达。

墨子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只有在分析了问题形成原因的同时,提出解决的方案才有意义,所以极为重视管理社会方案的研究,而管理社会的过程就是理想社会的过程。

墨子构象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同”的社会。

为限制现实社会中不合墨子提出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实现理想社会,就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的手段。

而这个社会控制手段就分为两种形式上,分为政治上的与宗教上的在政治形式上,其一便是尚贤。

墨子的国家政治观是尚贤也即贤人政治。

认为“夫尚贤哲,政之本也”(《尚贤上》),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所谓尚贤,通俗地说就是尊重、重视和任用贤人从政,去担任各级官府的官长,甚至诸侯国的君主与天子,也要以贤为否为取舍。

同时,墨子提出了“贤人”、“能者”的标准,由下可见: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尚贤上》)
墨子所推重的贤者,就是今之所谓德才兼备,或有一方面技能、特长的人。

在选贤举能方面,墨子提出了“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而举之”,和“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反对“尚亲”。

也即打破宗法制任人唯亲的原则,扩大选人范围,不分亲疏贵贱,任人唯贤。

“以劳殿赏,量功分禄”,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与管理,墨子特别重视激励机制,按德行分配官位,以官职权利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政绩确定奖赏、职权利三者统一,赏罚分明,以此聚集更多的贤能人才,使他们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其二,尚同——统一于上
墨子认为,人们的思想见解,人们的是非好恶,人们的一切行为准则,都要逐次统一于上级,直到天子,天子又统一于上天。

墨子认为尚同——统一于上,同样是为政的根本和治理国家的关键。

同时,“尚同”也有同一政策法令的含义。

墨子主张运用奖惩包括批评表扬等手段来维护国家机器的良性运转,在“诽,明恶也。

”“誉,明美也。

”“赏,上报下之功也。

”“罚,上报下之罪也。

”(《经下》)这些语句中,墨子明确了这些概念。

墨子认为,上下级即统治者、被统治者、奖惩者、被奖惩者对于是非功过应该有同一的
认识,特别强调,法律上的赏罚必须与舆论上的毁誉相一致,即行政法律与道德的评价必须同一,否则,行政法律上的赏罚就起不了惩恶扬善的作用。

最后,“尚同”还有上下通情的含义,具体则为上级了解下级情况,下级也了解上级的意图,为了实现这种政治局面,则所有人都必须逐级向上报告下情,各级官吏更不能匿情不报。

这样,由下而上地学习,最后到达天。

天是所有人的效法对象,凌驾于人类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之上,目的是为了借用天地神秘力量来督导他所设计的尚同社会的实现,特别是用来制约天子,规范天子的思想和言行,以防止出现桀纣之类的暴君。

至此,墨子已经搬出了上天。

社会控制思想也由政治转向了宗教方面。

在宗教方面,墨子提出了天志、明鬼、非命三种思想。

其一,天志。

所谓天志,即天有意志,通俗的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

在墨子看来,在世界上和在人们的观念里,可以没有任何别的什么,唯独不能没有这个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上天,这个有意志的和赏罚分明的最高裁判者的存在。

其二,明鬼。

“明鬼”说,大体上与“天志”基本一致。

“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

”那么,上天与鬼神又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鬼神可以洞见幽微,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地方,干了什么样的坏事,都躲不过鬼神的眼睛。

其三,否定命定论。

墨子认为,有命论是一切凶恶祸害产生的根源,不可不进行猛烈的驳斥。

墨子认为,有命论是国家社会的大害,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夫有命者,不可不疾非也。

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之。

”(《非命中》)在否定命定论方面,墨子以“三表”证明世界上没有“命”,反证有命论的荒谬。

第一表为“上本之于圣王之事”,即考察古者圣王之事,看是否有命。

墨子以桀纣与尧舜为例,认为治与乱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天命而是人为。

第二表为“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把有命说运用与实践之中,看其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

墨子认为,如果实践中大家都相信有命说,那么,赏罚就不能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因此,社会就会混乱,国家得不到治理。

上承第二表,第三表为“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观之,墨子认为,如果百姓相信有命论,则会好吃懒做,从而导致贫穷,还不知反省,反而把贫穷归之于命,这些人就是被有命论所害。

通过实践证明有命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最后,墨子以此三表,得出结论:天命是不存在的,天命是有害的。

二、墨子社会控制思想的评价
1.对墨子控制社会政治思想的评价
其一,尚贤。

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血缘贵族政治逐渐遭到破坏。

尚贤不尚亲,对农与工嗣之人又能不举和官常贵民终贱的否定,代表了有才能的农与工嗣之人这一小生产阶层政治呼声的反应。

这是对当时贵族特权政治的一种有力的批判,也是小生产阶层的理想政治蓝图。

在贵族特权政治仍然存在着的历史时期,墨子的尚贤学说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统治者对它不可能全部接受的,因而对于墨子来说,他的尚贤学说成为现实,是非常遥远的。

其二,尚同。

墨子尚同——统一于上的这种政治思想立论的前提和根据,是以贤为本和上贤于下。


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墨子设计的尚同社会中,天子和万民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墨子强调的是上对下的权力,尤其是赏罚权,而下对上却只有规谏权,这明显不公平。

忽略了下对上的制约,就导致了权力越大,对其制约的力量就越小,到了最后,便是“尚同乎天者也”,在天、鬼那里,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达到了尊事天鬼与慎重民事的结合,天下便由此而治。

实际上,天是空的,对天子则完全失去了制约。

墨子始终没有摆脱对天鬼的迷信,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思想,表明了小生产阶级的力量还是微弱,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够祈求非自然力量的庇护的表现。

2.对墨子控制社会宗教思想的评价
天志与明鬼在思想上是大同小异,故在此共同评价价。

上承尚同,墨子最后搬出了鬼神来对人事进行了制约。

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虽然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并且参与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创造,勤劳善良并且有一技之长,但却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寄望与天鬼,天鬼是善良的,它是墨子根据小生产者的地位和愿望塑造的。

然而,认为这样的上天为实有并且希望去说动当时的王公大人士君子,仍然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属于落后者。

有鬼神说可以说是墨子思想学说中无法脱离自身阶级特点的一点迷信之处。

但是,从出发点来看,墨子的天鬼一代表了民意,二是为制约统治阶级特别是天子与诸侯,愿望是美好的,值得肯定。

同时,墨子也承认天鬼并不存在的假设,宣传有神论是一种救世的策略。

在墨子看来,如果有神论可以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也不一定要排斥。

最后,非命论是墨子天道观的核心。

第一,墨子对命定论的否定和批驳,与“天志”个“明鬼”鲜明的小生产阶级色彩一样,“非命”仍然是从小生产阶级的美好愿望出发,可以说既是对命定论的否定和批驳以及对命定论宣传者的揭露,同时又主要表达了当时小生产者对他们所处不幸地位的抗争。

第二,墨子在论述时使用的三表法本身,是属于认识论所要讨论的问题。

他在否定命定论中运用了三表法,而在阐述他的政治思想的其他篇章,特别是在与《非命》篇性质相近的《天命》、《鬼神》中,则并不是那样,从这可以看出,墨子对命定论的否定,较之他对天志和明鬼的论证,要深刻得多,也有力地多。

尽管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所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小生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蓝图,但是其中也不乏闪光点,其中,尚贤、非命等命题对当今社会也还有现实意义。

墨子学说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远不止这些。

注释:
[1] 王处辉主编。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二版)2002
[2] 李振宏主编。

·元典文化丛书·平民思想——《墨子》与中国文化2005
[3] 陈克守桑哲著。

墨学与当代社会2007
[4] 辛志凤蒋玉赋著。

二十二子详注全译墨子译注2003
[5] 熊培云。

重新发现社会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