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2006年4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25No.2Apr.2006
文章编号:10014373(2006)02001704
从百年孤独看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对莫言的影响*
周琳玉
(佛山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当代拉美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一股思潮。其代表作家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
他的百年孤独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朽著作。作为新时期崛起的乡土作家莫言,更是深受其影响。马尔克斯对
莫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念方面给予莫言以重要启迪,二是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讨提供了一个
必不可少的心理依托。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乡土作家;拉美;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在大陆新时期崛起的乡土小说作家中,莫言是属于受外
来影响比较大的作家之一。而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如他自己
所说的就是马尔克斯。可以这样论定:如果没有马尔克斯,
莫言现在将另是一番模样。莫言在谈及对百年孤独的认
识时说过: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
巨著,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它最初使我震
惊的是那些颠倒的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
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的东西,总是表
层。[1]莫言又说:我在一九八五年中,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
个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
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
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百年孤独提供给我们,值得借鉴的、是加西亚马尔
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
他之所以能如此潇洒地叙述,与他哲学上的深思密不可分。
我认为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
神家园,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轮回,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的
位置十分渺小。他无疑受了相对论的影响,他站在一个非常
的高峰,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1]显然,莫
言是深深领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之灵魂奥妙的,并成功
地拿来为其所用,在民族文化的源泉中,在民族心理的燧
火上,熔成一炉,烩为一锅[2]以其新的技巧开拓了属于他
自己的艺术领地。
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观
念方面给予莫言以重要启迪,二是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讨提
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依托。莫言的创作可以分别以
1985年与1986年创作的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为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莫言的创作基本上是现实主
义的,其民间音乐、售棉大道等作品大都有情节有人物,
条理清楚、线索分明;作者追求的是再现而非表现,作品的格
调也基本明朗与高昂。但是从整个创作来看,这个时期的莫
言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特点,他在对常规的认同中,其艺术个
性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压抑。虽然这个时候,莫言对社会、人
生与艺术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它们都还混沌未开,尚在烟雾
缭绕之中,他的创作也较多地受传统挟持。虽然,1985年以
前莫言的艺术个性还是浑金璞玉,但是在循规蹈矩的学步
中,他仍然感到来自意识深层的内在迫压力。童年淤积的印
象在心中发酵、涌动,直接使他感到必须冲决传统的规范,开
辟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就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
意义的转折点上,莫言遇到了与自己艺术个性有颇多相通之
处的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这两位作家
身上,莫言的艺术个性得到了某种印证,他那些本来散乱无
章的观念渐渐汇聚成型,莫言惊喜地发现他在两位外国作家
身上找到了一个新的自我。同时这两位作家在艺术上的大
胆尝试也给莫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直接结果就是为莫言
进行相应的试验提供了一个心理依托。
二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变现实为幻想
而又不失其真,从而取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魔幻效
果。马尔克斯说过:魔幻只不过是粉饰现实的一种工具,但
是,归根结底,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3]魔幻现实主义允
许作家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但首先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决
不能背离拉丁美洲的现实而任意夸张。作家的根本目的是
为了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作现实来表现。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朽巨著百年孤独,汇集了不
*收稿日期:20051205作者简介:周琳玉(1966),女,湖南湘潭人,讲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
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深刻地反映出哥伦比亚
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在艺术上突出
的一点就是将魔幻与现实奇妙地结合起来,获得一种既真实
而又神奇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描写外界文明进入马孔多镇,既是现实的,又是
幻化的:吉卜赛人墨尔斯阿德斯拖着两块磁铁,挨家挨户地
走着,人们惊异地发现铁锅、铁盆、铁钳和小铁炉纷纷离开
原地,铁钉、螺丝钉由于自拔,弄得木头嘎嘎作响;长久寻觅
不见的东西,居然在找过多遍的地方出现了,并且争先恐后、
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斯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
这种细节显然只有在虚构的世界中才能出现,但它却又真实
可信。
在拉丁美洲,政府与美国人勾结广为人知,然而在教科
书和宣传机器里是不准提到的,而百年孤独中用夸张的手
法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现实。小说中香蕉园工人大罢工,遭到
了美国佬的残酷屠杀。政府把大批罢工者的尸体装上火车
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两百节车厢,前、中、后竟有三
个车头牵引。他们不但镇压了罢工者,而且为了惩罚马孔多
镇,订购了一场洪水。结果,马孔多镇下了四年十一个月
零两天的大雨,最后,马孔多镇被一阵飓风刮走。在百年
孤独中我们还可以找到类似的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
的画面。作者正是在这一幅幅的杂揉了想象、梦幻、夸张、荒
诞色彩的画卷中勾画出了拉美的历史和现实。
三
莫言显然借鉴了马尔克斯的魔幻技法,并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特色。在莫言的许多乡土小说中,常常出现一种幻景的
世界。为了在有限的形式中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内容,让读者
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似曾相识而又觉陌
生的艺术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深究作家创作真谛的愿
望,莫言尝试在现实生活层面蒙上一层迷离恍惚的幻象彩
衣,将现实与幻象融合,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更为强烈的艺
术表现力。中篇小说球状闪电写的是承包责任制后,回乡
知青蝈蝈和他的女同学毛艳合伙组成澳大利亚奶牛专业
户的故事。作者为了表现出处在巨大变革之中的我国农村
飞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生产,在以闪电般的速度和威力冲击着
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道德
伦理观念、以及人们深层的心理结构方式等等,采用了幻象
与现实交汇的魔幻技法,从雷鸣闪电中出现的五个乒乓球
大小的黄色火球,一边滚,一边还发出辟辟啪啪的炸裂
声。五岁的蝈蝈竟对它飞射一脚,于是火球穿墙破壁,进
入了牛棚,蝈蝈似乎听到了奶牛们像墙壁一样倒下去,而
他自己的身体也轻飘飘地离开了地面。在作品中刺猬、奶
牛均通人语、知善恶,小蛐蛐亦能象鸟儿一样飞去,鸟老
人总相信自己能升天入云。这一切既是现实的幻化,又是
幻化的现实,既神秘虚幻,又真实可信。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这种幻象与现实交相变化的特色亦体现得较为鲜明。那个通篇不说一句话的黑孩,就是一个十足的小精灵。在寒冬腊月里赤着脚光着脊梁,而
无半点瑟缩;他能用脚捻断、捻碎蒺藜尖;能听到头发落地的
声音,树叶落下来震动空气的响动;他还能嗅到水里飘上来
的血腥味,看到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孕育着活泼的银色液
体的红萝卜;他抓着烧红了的钢钻,手里冒着肉糊的黄烟而
不用扔掉,钢花碰到他微微突起的肚皮会软软地弹回去。
但他又毕竟不是小精灵。他一出那座桥洞,便感到寒
冷,便再也看不到那透明的红萝卜了。作者要表现的是动
荡的岁月对幼小黑孩的心灵扭曲。动荡的岁月,残破的家
庭,失去母爱的童年,铸成了黑孩对现实苦痛的坚韧和冷淡
的倔强。黑孩的世界充满虚幻神秘,但又不失其真。这正是
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所获得的独特艺术效果。
在对现实进行极度夸张以造成魔幻效果时,莫言与马尔
克斯有不尽相同之处。马尔克斯常在夸张现实时,运用印地
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等加强作品神秘虚幻之气
氛。如老布恩迪亚受仇人普罗登肖的冤魂纠缠,是取材于印
地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而
俏姑娘乘床单升天的情节则是来源于天方夜谭;马孔多镇
连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是圣经创世纪
中有关洪水浩劫故事的移植。而莫言在建造幻象世界时,更
多的是运用童话、寓言的手法,把幻想与现实巧妙地糅合在
一起。球状闪电中有几段关于老刺猬的心理描述,可算
得上是精彩的童话片段。而澳大利亚奶牛的回忆。则完
全像一则精悍有趣的寓言。
象征、隐喻、暗示、借代等表现手法,是魔幻现实主义作
家经常使用的技法。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运用象征、隐喻方
法与传统的象征主义作家又不尽相同。传统的象征主义常
常是以象征物所蕴涵的抽象意义,使被描写的实体获得一种
哲学的升华,但它往往受到象征实体的客观属性的框架范
畴,因而很难言简意赅地对复杂事物、对漫长历史做出全面
而又准确的哲学概括。而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是在传
统的象征主义基础之上增加了虚幻、荒诞、变形的成分,使象
征物与被描写的象征实体的确定性增强,弱化其自身的确定
性,因而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较少受到象征实体的客
观属性的框架范畴,表现出了一种超表象、超现实的复合。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百年时间的兴衰史,
但它令人难以置信地完成了再现整个拉美百年历史的任务。
显然,作者是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作为拉美百年来历史兴
衰的象征,将那小小的马孔多镇隐喻为神奇的拉美大陆。
百年孤独中曾有一段描写马孔多镇流行一种失眠症的情
节:当失眠症在马孔多镇流行时,人们都得了一种会传染的
不能入眠的疾病。他们整日整夜不想睡觉,在白日里恍惚做
梦,并能看到别人梦里的景象。最后整个马孔多镇竟然集体
丧失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许多物品上贴上标签,
注上名称和用途,譬如在牛身上贴上一张标签:这是牛,每
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
这种荒谬之举,虽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其象征意义是十
分明显的:作者提醒人们,要牢牢记住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