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包括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如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等,在不同取得方式下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1.外购固定资产(1)不需安装成本=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相关税费(如增值税不可抵扣时也计入成本)因购买后即达到可使用状态,则直接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2)需安装成本=(1)+安装费因购买后还需要经安装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因此,在购买时将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安装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安装完毕以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固定资产的全部成本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例: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进项税17万,发生运输费5000元,款项全部付清。
分增值税不可抵扣和可抵扣两种情况处理。
例:2009年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用机器设备,设备价款50万,进项税8.5万,支付的运输费0.25万,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价值3万,购进该批材料时支付的进项税额为0.51万,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4900元。
分增值税不可抵扣和可抵扣两种情况处理。
不可抵扣:(1)借:在建工程587500贷:银行存款587500(2)借:在建工程40000贷:原材料30000应交税费—增(进项税额转出)5100应付职工薪酬4900(3)借:固定资产627500贷:在建工程627500可抵扣:(1)借:在建工程502325应交税费—增(进)85175贷:银行存款587500(2)借:在建工程34900贷:原材料30000应付职工薪酬4900(3)借:固定资产537225贷:在建工程537225企业如果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该项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固定资产的成本与企业承担的负债差额作为未来还款期间的利息费用处理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购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应付款总额)在未来还款期间应确认利息费用,冲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金额,如该利息费用发生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确认为“财务费用”。
可资本化的:借:固定资产贷:未确认融资费用不可资本化的: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
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
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在2007年至2011年的5年内每半年支付90万,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分别为当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
2007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
2007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398530.6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假定甲公司使用的6个月的折现率为10%。
购买价款的限制为5530140元。
(1)2007年1月1日借:固定资产5530140未确认融资费用3469860贷:长期应付款9000000(2)2007年6月30日确认利息费用=5530140*10%=553014借:在建工程55301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53014借:长期应付款900000贷:银行存款900000(3)2007年12月31日确认的融资费用=(5530140+553014-900000)*10%=5183154*10%=518315.4借:在建工程518315.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18315.4借:长期应付款900000贷:银行存款900000借:在建工程398530.6贷:银行存款398530.6借:固定资产7000000贷:在建工程7000000(4)2008年6月30日确认的利息费用=(5183154+518315.4-900000)*10%=480146.94借:财务费用480146.9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80146.94借:长期应付款900000贷:银行存款900000以后期间产生的利息费用均计入“财务费用”账户。
2.自行建造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自营:自行组织工程物资的购买、自行组织施工人员从事工程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完工后将其成本从“在建工程”结转至“固定资产”实务中企业很少采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多数情况下采用出包方式。
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为本企业存货的,按其成本进行结转。
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相关人员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工程项目的成本。
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或毁损,计入当期损益。
所建造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案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在出包方式下,企业通过招标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建造承包商(即施工企业)组织工程项目施工。
企业要与建造承包商签订建造合同,企业是甲方,也成为建设单位,建造承包商为乙方。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一般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需安装设备成本以及需分摊计入各项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建筑工程支出和安装工程支出有建造承包商核算,企业只需按合理估计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贷:银行存款等工程完工时按照补付的工程款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企业将需安装设备运抵现场安装时,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贷:工程物资●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等费用。
其发生时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贷:银行存款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首先计算各项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然后将各项工程的相关成本全部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例:P2883.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分别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准则来确定。
(3)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4.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弃置费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
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例:乙公司经国家批准于2007年1月1日建造完成核电站核反应堆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为2500000万,预计使用寿命40年。
该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在该项设施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预计发生弃置费用250000万,其现值为5525万元。
假定使用的折现率为10%。
(1)固定资产的成本=2500000万+5525万=2505525万借:固定资产2505525贷:在建工程2500000预计负债5525(2)2007年12月31日计算第一年应承担的利息费用=55250000*10%=5525000借:财务费用5525000贷:预计负债5525000以后年度,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每年的财务费用。
分录同上。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本节内容: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2)减值损失的确定3)后续支出一、固定资产折旧(一)折旧的定义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二)折旧范围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开始计提折旧,终止确认时或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时停止计提折旧。
为了简化核算,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3.已达到固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三)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的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德一种方法。
此方法计提的每期折旧额相等。
年折旧率=(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优点:计算简便缺点:当固定资产在不同时期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时,不合理。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