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使用时间:2017-9-【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①句式②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具有抒情的风格。

(3)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概念阐释]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

[核心比较]《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①时代特征: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2.宋词(1)词的起源: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又称“__________”,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 宋词兴起发展的原因: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感情更丰富,诗歌已满足不了;③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便于抒发感情、反映现实。

(3)主要代表人物: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北宋—《雨霖铃》;南宋—《声声慢》3.元散曲(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_____、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元朝汉族文人;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教材互补]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兴盛起来。

(人民版)三、明清小说1.背景: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兴起,对文学发展的推动;②________技术的不断完善;③明清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等。

2.主要成就(1)明代:出现风靡全国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也广受人们青睐。

(2)清代:出现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聊斋志异》、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____________》等一批的文学力作。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预习自测】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儒林外史》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苏轼3.“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4.明清时期,以大量记述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的繁荣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的逐步提高【课堂探究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发展有何趋势?有何认识?2、同步练习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和新内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与时代的关系【体系构建】【课后巩固】1.(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C.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2.一位同学说:“春秋时期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

”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A.1处B.2处C.3处D.4处3.唐代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反映现实生活。

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繁荣B.科举考试的实行C.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D.中外文化的交流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5.“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6.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

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楚辞与汉赋B.汉赋与唐诗C.唐诗与宋词D.宋词与明清小说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9.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根据明朝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拍摄的,其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这间接地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0、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

……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所说世情小说出现的“社会状态”。

(6分)选做:同步练习册P37,学业达标检测预习自测:AADCB(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课后巩固1.B[2.B3.A4.C5.D6.D7\D8答案:A9.答案:A10(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预习自测:AADCB(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