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
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要从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系统学习、多方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和加强指导五
个方面来培养。

【关键词】教师 教学 反思能力 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
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
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
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
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
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
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
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
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
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1.1 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
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
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
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
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
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
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
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
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
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 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
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
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
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
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
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
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
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
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
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
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 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
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
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
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
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
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
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
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
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
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
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
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
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
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
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
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
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
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
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
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
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
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
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
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 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
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
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
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
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
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
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
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 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
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
等形式,走出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