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辩证法摘要: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高等内容,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认为必须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逻辑起点哲学基础1.引言: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体,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单独生存。
大家都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但是怎样和谐相处从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来看,似乎人们又不知道。
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发展。
尤其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但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许多自然和社会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比如气温升高、环境污染、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等等。
这些日趋严重的现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抹上了一层重重的阴霾。
因此,研究气候、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兴起并广为人们所接受,可持续发展学科也逐渐完善和壮大起来。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于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
其核心是“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和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创造和谐的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和技术。
从上可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而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恰恰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即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两者的研究目的惊人相似,昭示着两个学科可能存在着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而这正是本文要分析和阐述的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这段时期也是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热带森林的面积已经损失掉1/3,平均每年有260亿吨表土流失或被侵蚀,每年的水污染造成200万人死亡,数亿人患病。
这一切表明,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人类在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经济产值和商品增加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以任意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中。
因此,人类的发展处于面临多种危机的恶性循环状态。
面对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新特点,人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工业化就一定意味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吗?物质文明的进步就必须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了。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此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在1987年召开的“地球的未来”国际会议上,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为了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实际行动轨道,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或政府总理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和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准则。
会议通过的一系列纲领和文件,详尽而深刻地阐明了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丰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为人类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在21世纪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2.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和一面时代的旗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第一,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发展空间具有全球性。
“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全球性经济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以往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和“协调发展观”都是以一国或一地区为研究对象的。
可见,可持续发展关怀的问题更深刻、更高尚。
第二,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时间具有持久性。
该理论要求人类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第三,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是指经济、自然、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它要求人类不仅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经济有效增长,又有利于公正和公平的社会体制;而且要从当代人和未来人的需要出发,从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出发,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第四,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一个全新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
这种公平包括了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
第五,可持续发展迫使当代人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遵循人类已经发现的经济发展规律,更要遵循生态自然演化规律,按照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共存互生等规律,重建人类与自然之间循环制衡、生态经济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决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2.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恩格斯早在百年前就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2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同时,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可避免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草地退化,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资源危机显现,工业废弃物急剧增加,大气污染严重,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臭氧破坏,全球变暖等。
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应运而生。
在 1987 年召开的“地球的未来”国际会议上,“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 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和全人类共同的行动准则。
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 21 世纪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主要包涵:发展空间的全球性和时间的持久性,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全球经济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要实现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自然、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追求质量改善和效益提高,又要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社会环境,还要生态环境良好,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遵循生态自然演化规律,遵循人类经济发展规律,按照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共存互生等规律,是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人类要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循环平衡,要建立生态经济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智慧和责任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等子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和谐世界。
首先我们要努力寻求人和自然的平衡、和谐发展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合理性成长,把人的发展、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的协调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就体现了人和自然必须走和谐与协同进化的道路。
其次要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法治约束、制度保证、文化熏陶、舆论导向、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有效组织的人类活动,实现人和人关系的和谐与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求,区域间体现均富、合作、互补、平等的原则,实现“资源——生产——市场”的协调、统一,代际间应依公正、合理的原则去管理使用属于全人类的资源和环境,同代人也要以公正、合理原则来担负各自的责任,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还要创造“自然——社会——经济”的外部适宜条件和内外动态平衡的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辩证法分析3.1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思想:树立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
他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还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在自然界演化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与此同时也就现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在这个物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人类渐渐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然后产生了自然科学和技术。
人类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主体要反映和改变客体,日益离不开科学技术。
自从有了科学技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中包含着三个方面事物,通过对构成人和自然界关系的客体、主体和中介的仔细考察,我们更能全面地阐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更高发展程度的平衡,协调好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经典原著研究的重大课题。
恩格斯关于自然、人、社会统一的思想,基本内容可概况为:人和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实践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关系中起纽带作用;劳动作为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人的实践的成效是受人本身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