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1873 年5 月30 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说: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
接下来,恩格斯结合物理学和化学简要说明了他的思考。
一般说来,人们把这封信视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起点。
在以后的岁月中,恩格斯先后写下10篇较完整的论文和170多个札记和片断,并在逝世前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粗略整理,这就是后来的《自然辩证法》。
尽管恩格斯没有亲眼见到手稿的正式出版,在其生前手稿的核心思想还是公开了,与之相关的文献是《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则为这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
植根于自然科学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标志着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许多人为之献身。
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
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
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
而后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让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成为新科学的殉难者,用自己生命捍卫了真知。
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
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
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十七和是把世纪的形而上学,是一些迷人的障碍。
”在这个关键时刻,哲学发挥了其巨大作用。
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
康德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中认为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其上面的生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
这样,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这就使得自然科学家们不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
之后,又产生了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
在导言中,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种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完整地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个规律,他在文中写到:“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中被概括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
他们可以简化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不规律。
”这三个辩证法的规律,适合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当然,也是辩证自然观的三个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
事物由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过程,以及通过量变和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产生新质的辩证运动来实现的。
2.对立统一规律
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3.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切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在《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界和社会”一文中,恩格斯明确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是劳动。
”接着,恩格斯马上又强调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文中也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
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
比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即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
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
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征服自然”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人是自然之子”。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4
[2] 恩格斯. 反杜林论.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70
[3] 范畅. 究竟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NO.6,2011
航21 鲁光光201201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