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欧姆接触的研究
接触电阻率比较
Ni金属的接触电阻率要比NiCr合金的接触电 Ni金属的接触电阻率要比NiCr合金的接触电 阻率小一个数量级。
Ti基金属 Ti基金属
Ti的功函数较小(4.3eV)其合金温度在800 ℃ Ti的功函数较小(4.3eV)其合金温度在800 左右,就能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Hara等人报 左右,就能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Hara等人报 道Ti/SiC接触无需PDA处理,只要利用合适的表 Ti/SiC接触无需PDA处理,只要利用合适的表 面处理方法,导致带隙表面态缺陷的生成,就 可能形成欧姆接触。 另外,由于金属材料容易与SiC在高温下反应生 另外,由于金属材料容易与SiC在高温下反应生 成硅化物和碳化物,Parsons等人直接研究碳化 成硅化物和碳化物,Parsons等人直接研究碳化 物和硅化物欧姆电极,实验包括欧姆电极的制 备,粘附性和稳定性等,这些研究证实TiC是 备,粘附性和稳定性等,这些研究证实TiC是n 型SiC欧姆电极最合适的材料之一。 SiC欧姆电极最合适的材料之一。
工艺过程
1、RCA清洗 RCA清洗 2、*氢等离子体处 理 3、光刻 4、淀积金属 5、剥离 6、退火
图1 欧姆接触制备工艺流程图
RCA清洗 RCA清洗
基本步骤最初只包括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两步, 但目前使用的RCA清洗大多包括四步: 但目前使用的RCA清洗大多包括四步: (1)先用含硫酸的酸性过氧化氢进行酸性氧化 清洗; (2)再用含胺的弱碱性过氧化氢进行碱性氧化 清洗, (3)接着用稀的氢氟酸溶液进行清洗, (4)最后用含盐酸的酸性过氧化氢进行酸性氧 化清洗。 在每次清洗中间都要用超纯水(DI水)进行漂 在每次清洗中间都要用超纯水(DI水)进行漂 洗,最后再用低沸点有机溶剂进行干燥。
图4 电子束蒸发原理图
溅射
磁控溅射的原理:电子在电场的 作用下加速飞向基片的过程中与 氩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 氩离子和电子,电子飞向基片。 氩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轰击 靶材,溅射出大量的靶材原子, 呈中性的靶原子沉积在基片上成 膜。
图5 磁控溅射原理图
剥离
Lift-off是指用丙酮在超声清洗器中去掉 Lift-off是指用丙酮在超声清洗器中去掉 多余的金属,广泛应用在金属膜的制备 中。 LiftLift-off 方法是利用淀积层不能完全覆盖 掩膜胶边墙而进行剥离完成,因此掩膜 边界要求保持陡峭,再利用湿化学法浸 泡并剥离淀积在掩膜胶上的淀积层。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一般要求Lift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一般要求Liftoff 掩膜的光刻胶和淀积金属的厚度比 为3:1。 3:1。
TiC/SiC氢等离子体处理结果比较 TiC/SiC氢等离子体处理结果比较
右表中A 右表中A样品经 过氢等离子体处 理,B 理,B样品则没 有。 400℃ 400℃低温退火 条件下,A 条件下,A样品 的比接触电阻率 比B样品要低两 个数量级。
光刻
光刻过程:脱 水烘烤、增粘 处理、涂胶、 软烘、曝光、 显影、高温烘 烤。
*氢等离子体处理
金属/SiC接触的费米能级受界面态钉扎效应的 金属/SiC接触的费米能级受界面态钉扎效应的 影响很大,表面杂质污染是形成SiC表面态的一 影响很大,表面杂质污染是形成SiC表面态的一 个重要因素,为了降低和控制势垒高度,采用 合理的表面处理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电子回旋共振(ECR)氢等离子体能产生低能 电子回旋共振(ECR)氢等离子体能产生低能 (<2eV)高电离度、高浓度和高活化等离子 (<2eV)高电离度、高浓度和高活化等离子 体,该等离子体不对样品产生离子辐射损伤, 其强反应活性还能去除表面的C以及OH 其强反应活性还能去除表面的C以及OH-和F-等 杂质离子。 因此,氢等离子体对SiC表面进行钝化处理,能 因此,氢等离子体对SiC表面进行钝化处理,能 够在低温(400℃ 够在低温(400℃)条件下退火就得到较好的 欧姆接触。
退火
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 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沉积金属之后退火(PDA)会引起金属与SiC的化 沉积金属之后退火(PDA)会引起金属与SiC的化 学反应(比如形成硅化物、碳化物以及三元相), 从而降低势垒高度。 退火温度选取得稍高于金属— 退火温度选取得稍高于金属—半导体的共熔点。 退火时间长短与蒸发金属膜厚度相关,若过长会 使金属层与SiC反应过度,欧姆接触特性反而变 使金属层与SiC反应过度,欧姆接触特性反而变 坏。 退火降温的速度要快,否则会影响金属表面的平 整度。
图2 光刻过程
淀积金属
1、热蒸发 2、电子束蒸发 3、溅射
热蒸发(已淘汰) 热蒸发(已淘汰)
热蒸发优点:原理简 单、设备便宜、方法 简单、原则上可制备 各种金属薄膜。 热蒸发缺点:金属消 耗量大、可控性差、 膜致密性差、粘附性 欠佳。 在当今的微电子工业 中,已基本不使用热 蒸发方法进行金属的 制备。
图3 热蒸发原理图
电子束蒸发
工作原理:灯丝发射的热电子 经阴极与阳极间的高压电场加 速,并由磁场聚焦成束、偏转 到达坩埚,轰击蒸发源材料表 面,使其熔化或升华。电子枪 和坩埚是一体化结构,因电子 的偏转轨迹为倒“ 的偏转轨迹为倒“e”字型,故 称为“ 称为“e”形枪。热电子在磁场 的作用下偏转270度到底坩埚 的作用下偏转270度到底坩埚 表面。通过改变偏转磁场,束 斑可以在坩埚内平稳移动。
不同金属材料退火条件(1) 不同金属材料退火条件(
不同金属材料退火条件(2)
N型4H-SiC欧姆接触的研究 4H-SiC欧姆接触的研究
欧姆接触的影响因素
晶片表面载流子浓度 金属的选择 晶片表面的预处理 金属高掺杂 2、退火
半导体侧高掺杂能使势垒变薄,隧穿 几率增大。
沉积金属之后退火(PDA)会引起金属与 沉积金属之后退火(PDA)会引起金属与 SiC的化学反应(比如形成硅化物、碳化物以 SiC的化学反应(比如形成硅化物、碳化物以 及三元相),从而降低势垒高度。因此是最 好的方法。
金属的选择
1、Ni基金属体系 Ni基金属体系 2、Ti基金属体系 Ti基金属体系 3、Au基金属体系 Au基金属体系
Ni基金属 Ni基金属
n型欧姆接触通常采用金属Ni,淀积后高温快速退火 型欧姆接触通常采用金属Ni,淀积后高温快速退火 (900-1000℃,1~5min)形成碳化物及硅化物,目前 900-1000℃ 5min)形成碳化物及硅化物,目前 的比接触电阻达到低于5 的比接触电阻达到低于5×10-6 ·㎝2。由于其功函数较 大(5.15eV),需要很高的合金温度,也不适合作为表 大(5.15eV),需要很高的合金温度,也不适合作为表 面氢钝化处理后的接触电极。 缺点: 缺点: (1)Ni在高温下极易与SiC反应生成硅化物,留下未反应 Ni在高温下极易与SiC反应生成硅化物,留下未反应 的C原子会损害欧姆接触的质量; (2)在高温退火时需要采取特别措施避免氧化(氢气还 原或者氩气/ 原或者氩气/氮气保护); (3)Au高温下容易越过Ni层扩散进入SiC内部。 Au高温下容易越过Ni层扩散进入SiC内部。
TiC
TiC功函数很小,只有3.35eV。经过氢等 TiC功函数很小,只有3.35eV。经过氢等 离子体处理后,在低温条件下退火就能得 到很好的欧姆接触。
Au基金属 Au基金属
Au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能力,是理 Au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能力,是理 想的欧姆接触材料,特别是Au的抗电迁移 想的欧姆接触材料,特别是Au的抗电迁移 能力高于Al,因而特别适合高温大电流应 能力高于Al,因而特别适合高温大电流应 用。 Au的致命缺点是它在半导体中的扩散系数 Au的致命缺点是它在半导体中的扩散系数 较大,这虽然有利于粘接和降低欧姆电阻, 但严重影响器件高温工作的稳定性,且极 易引起热退火。 采用高熔点金属与半导体形成碳化物和硅 化物,可作为接触层和金互扩散的中间隔 离层。如Au/Ni/SiC。 离层。如Au/Ni/SiC。
Ni基金属 Ni基金属
解决:Luckowski等人用NiCr合金替代 解决:Luckowski等人用NiCr合金替代 Ni。 Ni。 高熔点金属Cr有很强的氧化倾向,很容易 高熔点金属Cr有很强的氧化倾向,很容易 和半导体表面存在的氧结合而获得牢固的 粘接强度; Cr也极易与SiC表面多余的C形成碳化物而 Cr也极易与SiC表面多余的C 具有极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Cr也是优良的扩散阻挡层材料,因而它是 Cr也是优良的扩散阻挡层材料,因而它是 理想的底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