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 ○特点:成熟时期
元朝~解放前(公元14~20世纪中叶) 特点:飞跃发展期
◎现存500多种古医籍绝大多数为本期医家所著 ◎很多专著:《本草纲目》、《普济方》等
1)朱丹溪《幼科全书》 2)曾世荣《活幼心书》《活幼口议》中医新生儿学 3)薛铠、薛己《保婴撮要》中医外科学 4)夏禹铸《幼科铁镜》 陈复正《幼幼集成》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证治准绳》《温病条辨·解儿难》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年龄分期是因为—各年龄期对外界 反应不相同,不同年龄病种、病理各有 差异。
一般将小儿年龄分为七个阶段。
年龄分期 起 止 时 间 义
临床意
胎儿期
受孕~分娩
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及不良 心理因素等伤 害,造成流产、死胎 或先天畸形(围产期)
新生儿期
脐带结扎~满28天
体质尤其稚嫩,极易受到损伤应高度重视新生 儿保健,降低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为衡量小儿生长发育和 营养状况,临床给药指标
身高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2岁后至12岁身高(cm) = 70+7*年龄
年龄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 的重要指标之一
名称 正常值计算公式
囟门
前囟生后12~18个月闭合 后囟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出生时头围约33~34cm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脑颅骨 发育的情况
头围过小多为小头畸形 头围过大可能为脑积水
名称 正常值计算公式 临 床 意 义
胸围
新生儿胸围约32 cm; 1岁时约44cm;
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主要反映胸廓、胸背肌肉 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胸围过小—见于营养不良 胸廓畸形—见于佝偻病、 心脏病
名称 正常值计算公式 临 床 意 义
牙齿 生后4~10个月出乳牙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 顺序混乱见于佝偻病、 营养不良先天愚型
婴儿期
出生28天后~1周岁
体格生长快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 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 未健全,易发生疾病
幼儿期
1周岁~3周岁
体格增长减慢,学会走路,接触周围事物机会 增多,智力发育迅速,语言、思维、感知运动 能力增强。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 生意外。易发生脾系病证、传染病
目的要求:
掌握: 著名儿科医家学术思想 ,儿科生长发育规律
及生理常数 ,小儿时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望 诊、问诊与临床意义 ,小儿用药原则、给药方法 及常用内治法外治法的种类。
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成就和著作,小儿年龄
分期标准,病因特点 ,四诊内容,外治法及其他治 法及主要适应症。
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小儿发育要点 。
年龄分期 起 止 时 间 临 床 意 义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3周岁后~7周岁
7周岁后~青春期来临
女孩11、12岁~17、18岁 男孩13、14岁~18、20岁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渐趋完 善,已确立抽象概念。据年龄段儿童 智能发育特点开展早期教育。发病率有 所下降,注意 防护。易发生溺水、烫 伤坠床、错服药致中等,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换恒牙,脑形态发 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成熟,自 控、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适应 学校、社会的环境。要因 势利导,德 智、体全面发展发病率下降,注意防护 具该年龄的好发病
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形体增长出现 第二次高峰,第二性征发育,精神由不 稳定趋向成熟,易于产生相应的疾病。
医学教学方面: 1)整理500多种古医籍 2)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 3)成立中医院校,招收各层次学生
剂型改革:
1)传统的丸散丹膏剂型 2)现在的冲剂、口服液、栓剂、 膜剂、注射剂、滴鼻剂
※学术交流:
1)1983年9月成立中国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会 2)此后各省市先后成立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 3)与海外开展学术交流 4)科研水平提高
隋唐时期~宋朝(公元4~10世纪) 特点:形成期
1)教学方面:太医署、医博士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 2)《诸病源候论》6卷,255候---正确养育观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九门专论小儿,载方 380首
《颅囟经》意义:
巫方所著 首提小儿“纯阳之体”观点 阐述小儿脉法、囟门2诊察法 对惊、痫、疳、痢等病的论述 小儿用药剂型多采用丸散剂 现存最早儿科专著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是小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是不同于成பைடு நூலகம்的基本特点 生理常数是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总结
一、体格生长
名称 正 常 值 计 算 公 式 临 床 意 义
体重 出生体重约为3kg
<6月 体重(kg)=3+0.7* 月龄 7~12个月 =7+0.5*(月龄-6) 1岁以上(kg) =8+2*年龄
重点医家:万全
1.《片玉心书》《幼科发挥》《育婴家秘》 2.贡献: 1)预养、胎养、蓐养、鞠养“育婴四法”中医儿童保健学 2)四不足三有余; 3)善于小儿推拿; 4)用药注重保护胃气; 5)小儿发病三因论;
明清时期,由于麻疹、天花流行
原始人痘接种法的形成
“稀痘方”——世界免疫先驱
痘疹专著:
《麻科活人全书》、《博集稀痘方论》、 《种痘新书》、《三冈识略》
约在2~2.5岁出齐 约6岁左右开始换牙 乳牙依次脱落,恒牙萌出 2岁以内乳牙颗数推算公式:
乳牙数=月龄-4(或6)
二、智能发育
(一)感知发育
包括视感知发育、听感知发育
(二)运动发育
小儿运动发育有赖于视感知的参与,与神经肌肉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清代温病学说的兴起:
叶天士《外感温热病》 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吴又可《温疫论》
开阔视野,对后世启迪
解放以后~今天(公元20世纪中叶~今天)
特点:崭新时期
儿科古代四大证现状:痧、痘、惊、疳
多种重证的中医治疗现状:新生儿破伤风、乙脑、麻疹、 小儿麻痹症、重证肺炎、病毒性肺炎、痢疾、急慢性肝炎、 肾炎、哮喘、秋季腹泻等。
远古~南北朝(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
特点:萌芽期
○散发的文献记载:
商.甲骨文、《52病方》、 春秋战国《史记》、《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
○西汉淳于意《诊籍》—最早儿科医案记录
○文献《隋书·经籍志》南朝医药书列出了儿科医学著作
《小儿用药本草》2卷 《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
重点医家:
扁鹊《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入咸阳, 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