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PPT课件

儿科学PPT课件

病史采集内容
❖ 传染病接触史:疑似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 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 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归转、患儿与该患 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方法
• 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注意保温 • 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 消除患儿紧张心理,顺序灵活掌握 •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 • 危重儿先抢救,后全面检查
心脏杂音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注意事项
▪ 安静、光线/室温适当 ▪ 被检者取卧位 ▪ 医生站在其右侧 ▪ 适耳的听诊器 ▪ 按规范检查手法检查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腹部检查
– 视诊:腹部形态,有无膨隆、舟状腹、胃肠型、 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新生儿注意脐部有无 出血、分泌物、炎症及脐疝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和外表 • 皮肤和皮下组织 • 淋巴结 • 头、颈、胸、腹部 • 脊柱和四肢 • 肛门和外生殖器 •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
– 体温测试不少于5分钟,正常腋下温度为 36℃~37℃
– 呼吸、脉搏在安静情况下计数 – 血压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 体重准确测量 – 身长:3岁前用量板测量
语气来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回答,否则会 给诊断造成困难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一般内容,主诉,现病 史,个人史,既往史, 家族史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 一般内容 • 正确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年龄(采用实
际年龄:新生儿记录天数、婴儿记录月数、 一岁以上记录几岁几个月)、种族、父母 或抚养人的信息、病史叙述者与患儿的关 系及病史的可靠程度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饮食治疗原则:适当的饮食有助治疗和康 复
– 稀释乳:早产儿和新生儿 – 脱脂奶/酸奶:腹泻或消化功能差者 – 蛋白奶:丰富的蛋白质,用于营养不良 – 豆奶:不含乳糖,牛乳过敏和乳糖酶缺乏者 – 无乳糖饮食:用于半乳糖血症患儿 – 低苯丙氨酸饮食:用于苯丙酮尿症患儿
– 触诊:有无压痛、肝脾肿大 – 叩诊:正常除肝脾区呈浊音外,余均为鼓音,
移动性浊音(腹水﹥1000ml) – 听诊:肠鸣音亢进/减弱,有无血管杂音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正常婴幼儿肝边缘在右肋下1~2cm处触及,6~7岁后不应 再触及
• 小婴儿有时可在左肋下触及脾脏 • 婴儿肾位置较低,其下极可低至髂嵴以下第四腰椎水平,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考虑变化:
– 起病急、变化快,容易并发一个甚至多个器官 或系统病变
– 治疗措施:适时、全面、仔细、突出重点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倾注爱心:
– 康复疾病治疗过程中,较成年人更需要爱心、 耐心和精湛的医术
– 儿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护理、饮食、用药和心 理等各方面的治疗技术,使患儿身心顺利
– 触诊:无双侧语颤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 – 叩诊:婴幼儿较成人“清” – 听诊:呈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无干/湿啰音及摩擦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心脏检查
– 视诊:心前区是否隆起,心脏搏动范围(正常 2~3cm2内)和强弱
– 触诊:心脏搏动位置,有无心包摩擦感及震颤 – 叩诊:心界随年龄而改变 – 听诊:心音强弱、心率快慢、有无心律不齐和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
年龄 新生儿
~ 1岁 1 ~ 3岁 4 ~ 7岁 8~14岁
呼吸(次/分)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脉搏(次/分) 呼吸:脉搏
120~140
1:3
110~130
1:3~1:4
100~120
1:3~1:4
体格检查内容
• 头部
– 头颅:大小与形态,有无血肿、特殊面容及畸 形,囟门及骨缝是否闭合
– 眼:眼睑有无下垂、水肿,结膜充血,巩膜黄 染,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射
– 鼻、耳和口腔:有无畸形、糜烂、异常分泌物、 充血/出血、炎症等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肺部检查
– 视诊: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无呼吸困难 及“三凹征”
2岁以后达髂嵴以上 • 右肾略低于左肾 • 2岁以内健康小儿腹部触诊可及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神经反射检查
– 原始反射:觅食、吸吮、拥抱、握持反射生后 存在,3~6月消失
– 生理反射:腹壁、提睾和各种腱反射出生时不 易引出,1岁才稳定
– 病理反射:巴氏征2岁内可阳性,布氏征、克 氏征新生儿可为阳性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疗原则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考虑年龄:
– 儿童阶段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年龄 小儿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上各异,发病原 因、疾病过程和转归等与成人不同
– 不同年龄小儿表达能力不同,更增加了儿科医 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和判断的难度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用药情况,如药物名称、剂量、方法、时间、 治疗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等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 现病史
– 起病时间:不易问准,应认真详细回顾 – 临床症状:不会叙述,以特殊行为表示 – 分清主次:小儿患病常累及多个系统 – 全面了解:除主要疾病,问其他疾病 – 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 – 与现病密切相关的的疾病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护理原则
– 细致的临床观察:观察不典型或细微表现,并 考虑其存在的病理基础
– 婴儿哭闹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要求 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护理原则
– 合理的病室安排:按年龄、病种、病情轻重及 护理要求安排病房及病区
– 规律的病房生活:定时进餐,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观察病情应尽量不影响患儿的睡眠, 尽可能集中进行治疗和诊断操作
– 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药物剂量宜 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 则可适当增大用量
– 重症患儿用药剂量宜比轻症患儿大,须通过血 脑屏障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 的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也应相应增大
• 要运用系统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及正确的临 床系统思维,规范地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 正规书写病历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病史采集
• 态度要和蔼亲切 • 语言要通俗易懂 • 注重与家长沟通 • 对孩子关怀耐心 • 家长和孩子信任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病史采集
• 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隐私并为其保密 • 不可先入为主,尤其不能用暗示的言语或
1.05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原则
–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须与病儿具体 情况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
– 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 救中毒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 几十倍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原则
情况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 既往史:
– 以前患过何种疾病、与本次疾病密切关系者
• 家族史:
–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过敏性或急慢性传染病患 者如有,应详细了解与患儿接触的情况,父母 是否近亲结婚、母分娩情况、同胞的健康情况 (死亡者应了解原因和死亡年龄)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80~100
1:4
70~90
1:4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外表 营养状况、病容、神志表情、反应、体位、 行走姿势及语言 • 皮肤和皮下组织 颜色、弹性、水肿/脱水、皮疹、出血点、结 节等 • 浅表淋巴结 大小、位置、数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 痛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 按成人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 体 重 (kg) / 50 , 此 法 仅 用 于 未 提 供 小 儿 (幼儿)剂量的药物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药量计算方法
– 按体表面积计算: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 – 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关系更为密切 – 小儿计算公式为: –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 0.1 –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药量计算方法
– 按体重计算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 计算公式:每日(次)剂量=体重(kg)×
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 病儿体重以实测值为准 – 按体重计算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 确的药物,按每次每岁1~2ml计算,最 多每次用10ml
无盐饮食、﹤1.5g为少盐饮食;用于、肾功 能不全有水肿患儿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胃肠外营养
– 组成:平衡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电解 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输入量:每日﹤135ml/kg,通过周围小静脉或 中心静脉24小时均匀输入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