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协议.doc(教学教案)

网络协议.doc(教学教案)

1.4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任务驱动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思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分层思想的好处。OSI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OSI/RM与TCP/IP协议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 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由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组成:(1)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通信协议(主要是指网络协议)。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个通话规则,否则双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一般采取NETBEUI,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这三种协议的特点详见课本P21表1-6

二、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现在网络教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活动任务:

任务一:检查安装的硬件

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通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打开

“系统属性”窗口中的“设备管理器”选项卡,可以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任务二:安装NetBEUI网络协议。

任务三:让同学们观察,如果把教师机上TCP/IP协议卸掉,只保留NETBEUI,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演示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安装一下NETBEUI(5分钟)

讨论归纳:

(1)安装网络协议的过程如何,期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网络协议为什么不与网卡驱动程序、网络应用软件都集成到一起,这样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要单独安装网络协议软件呢?(为后面讲述分层思想时作一个铺垫)

总结:

(1)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一个网络协议,首先要安装好网卡,然后安装好网卡对应的驱动程序,最后安装网络协议。

(2)因为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如果把以上的软件都打成一个包,只要硬件设备或应用软件稍作改动,整个软件包都要重新设计。

三、网络协议OSI模型

1、分层体系结构

对一复杂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在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计中,就采用了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前面所述的三种协议都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不同协议的分层结构是不同的,每种协议都会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是由各自的生产厂商自行定义的。

2、OSI层次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与数量都得到了迅猛增长,但是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这使得它们之间不兼容,而且很难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为了解决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研究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层次模型)。

分层情况如下: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

表示层:数据转换、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

会话层:建立传输规则,传输内容

传输层:分组、流量控制、查错与错误处理

网络层:确定传送地址、选择传输路径。——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信号同步、差错校验、流向控制——交换机

物理层:传输信息的介质、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插件的规格。——中继器、集线器

OSI层次模型的优点:

(1)分层中的每一模块便于研发,更易于理解

(2)网络部件能够标准化

(3)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4)各层功能相对独立,易于维护

(5)各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同时也为它的上层提供接口

同学们,网络模型“为什么分层”、“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

采用分层的原因:网络通信的涉及因素多而复杂,包括:通信线路、传输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业务、安全等。

分层的优点: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为多个可在不同层次上处理的部分;提供了模块化的设计,对部分层的修改、增加不影响其它层。

四、TCP/IP协议简介

TCP/IP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OSI参考模型出现前10年就存在了,实际上是许多协议的总称,包括TCP和IP协议及其他100多个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应用层:定义了面向应用的协议,网络应用都要依赖于这些不同的应用协议。如FTP,TELNET。

传输层:有两个并列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负责保证数据按次序、安全、无重复地传递,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一次传输交换大量报文的情况,如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UDP提供的是高效率服务,用于一次传输交换少量报文,如ICQ,OICQ。端口是TCP和UDP与应用程序打交道的访问点,就像通道两端的门一样,进行通讯时门必须是打开的。80是WWW常用的端口,21和20是FTP常用的端口,23是Telnet服务的端口等。

网际层:分配地址、打包、路由数据。如I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它提供将一个数据报从一台计算机或设备传送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或设备的方法以及网络寻址的方法。

网络接口层: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

五、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网络协议的OSI模型及其每层的作用,掌握了TCP/IP协议的组成及作用。关键的是我们要充分掌握网络协议的应用。

[教学反思]: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6.2TCP协议教案

1、知识巩固 (1)传输层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数据分段封装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提供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两种服务 (2)端口的作用是什么? 识别不同应用进程 2、自学内容检查 (1)TCP协议总共多少个字段? 13个 (2)TCP协议中,你认为哪个字段最重要,为什么? (3)TCP建立连接经过几次握手? (4)TCP释放连接经过几次握手? (5)TCP通过什么手段进行流量控制? 3、学生知识讲解(这个可以忽略) 4、教师难点讲解 (1)TCP协议格式 ①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16+16=32bit 确定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 源端口号为随机数,一般使用临时端口号 目的端口号:对应接收端的进程(qq、微信、浏览器等等) ②序列号(发送方给)32bit 数据段的编号,便于接收端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列 ③确认号(接收方给)32bit 下一个期望收到的字节的序列号。 ④数据偏移4bit TCP首部的长度,单位4B,1000表示8行=8*4*8=256bit ⑤标志6bit URG:紧急指针有效位,取值为1时有效 ACK :确认序号有效为,取值为1时有效 PSH :推送位,取值为1时有效指示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 给应用层而不用等待缓冲区装满,相当于VIP用户 RST:重置位:取值为1时表示重建连接

SYN:同步序号位,取值为1时表示发起一个连接FIN:结束位,发送端完成任务,断开连接 ⑥窗口大小16bit 可接收数据段的大小,单位字节 ⑦校验和16bit 差错控制 ⑧紧急指针16bit 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⑨填充16bit 填充0 ,确保头部长度为32的倍数 ⑩可选项(长度可变) 表示头部的附加信息 (2)建立和释放连接过程 ①建立连接过程(三次握手) ②释放连接(四次握手)

(经典1-1)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协议教学设计

1.4 网络协议 一、课型、课时 1.课型:新课 2.课时:1课时 二、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2.能力目标: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起点:通过前面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2.新旧知识关系:相互联系,逐步深入 3.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了解并掌握知识。 四、内容分析 1.重点:理解网络协议概念;描述开放互联系统分层模型的思想;描述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掌握网络协议软件的安装方法。 2.难点:开放互联系统分层模型的思想;TCP/IP协议与OSI体系结构分层情况比较。 3.要点:网络协议软件的安装方法 五、教法:注入式教学法 六、学法:注入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策略与了解网络数据数据通信的知识后,是否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就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如果不行的话,缺少什么?或者说,还需要什么东西配合? 举例:打电话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双方的谈话约定,对话是无法进行的。而这种约定、规则就是一种协议。计算机网络除了物理上的连接外。还需要考虑计算机之间、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也就是网络协议的问题。现在网络课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引出网络协议的定义P21) 网络协议: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有一定的规则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2.活动任务(老师演示如何安装网络协议) 任务一:检查安装的硬件 (1)确定使用的网络硬件设备,观察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种类与数量,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检查网络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连接到计算机上。 (2)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通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打开“系统属性”窗口中的“设备管理器”选项卡,可以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任务二:安装NetBEUI网络协议 让学生体验任务完成的乐趣,并认识到在一台计算机上可以允许不止一种网络通信协议的存在。 任务三:了解TCP/IP协议的几个参数。IP地址、网关、DNS等在那个位置,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3.讨论归纳 教师通过电子教学平台,控制学生桌面,也可以控制学生的活动情绪,进入讨论过程。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安装网络协议的过程如何,期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TCPIP协议分析教案

《TCP/IP协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了解网络和应用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必备知识范畴和技能。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TCP/IP协议的运作方式和细节,并掌握利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能力。具体任务包括:掌握ARP、IP、TCP、FTP、HTTP等常见协议的工作原理、流程及相互联系;掌握通过协议栈接口编写网络通信程序的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 该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和具体细分指标点: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支撑指标点1.6: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计算机体系构成及相关基本原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理论教学安排 加深对于TCP/IP协议的体系架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理解。

2.课内实践教学安排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和实验演示等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主要对TCP/IP协议栈中重要层次典型协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网络抓包演示相结合,分析TCP/IP栈中重要协议在各种场景下的数据交换过程,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TCP/IP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并具备利用抓包工具对网络中数据包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结合网络编程训练,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TCP/IP协议栈与网络程序之间的关系,了解TCP/IP协议栈向网络程序提供的编程接口,并初步掌握利用该接口编写简单的网络程序的能力,从而加深对TCP/IP协议栈功能的理解。 通过课后作业、自学和讨论的方法来使同学们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习题内容注意网络协议分析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认真批改作业,并统计记录每次作业成绩。对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和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课堂内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动手进行抓包分析,编写简单的网络程序代码,并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和实验报告的编写,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TCPIP协议教案

课题名称^^TCP/IP网络协议教者庄志龙课型新授课时间12. 10. 23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TCP/IP网络参考模型 重点 1、能说出TCP/IP网络协议的起源; 2、熟记分层及各层中常见的网络协议; 3、能说出TCP/IP的分层与OSI分层之间的关系。 难点TCP/IP的分层与OSI分层之间的关系 研究点类比法教学 教具准备教师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各?台、课件 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ISO/OSI参考模型巩固练习 具体内容详见导学案学生练习 巡视指导回答答案 师点评解释理由 新课导入学生互评什么是网络协议?目前网络使用最广泛的协议是什么协 议?(板题)提问回答 新授课 一、TCP/IP的概述: TCP/IP是指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它起源于是 ARPANet (填网络名)。完成填空 二、TCP/IP的分层模式 TCP/IP协议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对应开放系统互提问:“也采用 连OSI模型的层次结构,可分为四层,由低到高依次为:分层体系结构”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即IP层)、传输层(即TCP 层)、什么意思? 应用层。提问:OSI参考小组讨论 模型有七层,是回答 哪七层,与 1.网络接口层(又称网络访问层)TCP/IP参考模 对应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接收型是如何对应 上一层(IP层)的数据报,通过网络向外发送,或者的? 接收和处理来自网络上的物理帧,迸抽取IP数据报 向IP层传送。 2 .网际层(也称IP层) 对应OSI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计算机之间 的通信问题,它负责管理不冋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IP阅读课本相关 层主要有以下协议:内容,找出答案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使用IP地址 确定收发端,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报”传递,也是 TCP/IP协议簇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一个协议。 ICMP 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际控 制报文协议):处理路由,协助IP层实现报文传送的 控制机制,提供错误和信息报告。回答 ARP 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提问:什么是路 议):将网络层地址转换为链路层地址。由? RARP 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完成填空 计算机网络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TCPIP协议》教案

《TCP/IP协议》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TCP/IP协议,并且能够说出其每层的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交流能力。 3.提升信息素养,激发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说出TCP/IP协议的每层的作用。 【难点】能够认识到TCP/IP协议的每层在网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红灯停,绿灯行”是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交通法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系统之间互相通信是否也需要共同遵守一种规则呢?称之为网络协议,那么网络协议中都有哪些协议呢?——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网络协议概念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书本,找出概念。 教师总结:计算机系统之间互相通信也需要共同遵守传递和管理信息的规范,即网络协议。 任务二:认识TCP/IP协议 请学生谈谈对到TCP/IP、HTTP、FTP等协议的理解。

由教师总结:在网络中,网络协议无所不在,最常见的是TCP/IP 协议。实际上TCP/IP协议是一组协议,通常称为TCP/IP协议簇,其中包括了HTTP、FTP等协议。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得知TCP/IP协议分为四层,且作用各不相同。 TCP/IP协议规定的体系有四层,位于下层的协议要为上层的协议服务。在网络接口层,主要作用是规定连接网络设备的接口,在网际层,只负责找到相应的计算机并向它发送数据,而不关心数据的用途和传送的数据是否正确;到了传输层,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数据有错,会要求通过网际层重新传输,但不关心数据的用途;在应用层,要确定数据的用途,而不关心数据的传输过程。 由此引出分层解决问题的思想:TCP/IP协议把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成了若干相对容易解决、功能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问题。通过分层分解,可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通过各层协调工作,可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三)巩固提高 任务三:认识TCP/IP协议簇的各层协议 请学生小组讨论各层的协议分别是什么 由教师总结:应用层:TELNET(远程登录协议)、protocol(网络数据交换规则)、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网络层: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传输层:IP(网际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ICMP(控制报文协议);

《网络协议》教学设计

课题:网络协议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信息技术(选修3)的第1.4节《网络协议》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2节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理解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网络协议的安装方法;通过对TCP/IP协议的“取消”、“勾选”操作,体会网络协议与因特网接入的关系; 2.采用类比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协议及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3.通过对上课机房的观察,了解三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的应用场合。 4.通过生活中的形象事例结合图示法、动画演示,理解OSI模型的分层思想。 5.通过图例、Flash动画,对比OSI模型,理解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TCP/IP协议在计算机网络配置中的重要性;形成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粗略的框架; 2、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3、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4、能将分层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内容分析 网络的组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网络协议软件的选择和安装。在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中,除了规划与设计硬件选型配置外,还要考虑采用哪种网络协议软件进行通信。因此,本节内容是从设计阶段向组网实施阶段过渡的内容。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属于异构网络,这些网络之间彼此是不能够通信的。因此,要求学生理解正确选择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从内容上看,这部分教学内容说教式的多、理论方面的也多,从教学目标上看了解的也多。因此,对本节的学习,会以讲授为主,在技术方面注意进行淡化,着重强调对

STP协议教学设计

课题:STP协议 一、基本说明: 科目:广域网组建项目设计 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 课时:20分钟 提供者:单家凌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STP协议及其作用,掌握STP的实现过程。 2、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广域网组建项目设计》课程中让学生实现的项目设计之一,主要介绍了网络中解决故障的方法,以及广播风暴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实现STP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在教学安排上,STP的实现网络收敛的方法,根桥、根端口、标志性端口的计算与选择既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必须攻破的中心环节,也是广域网组建项目设计中必须掌握的方法。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民办本科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等课程。掌握网络项目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方法。初步接触具体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该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缺乏实际动手经验,对一些具体的项目应用环境想象和理解能力比较低,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因此,老师应多加入动手操作环节,增强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而少一点“听”的抽象思维水平高的活动。同时,此阶段,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对于参与性和实践性课程有相当的兴趣。因此,老师因以多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性。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广域网组建项目设计在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动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以“实际项目”主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端口的计算与选择 解决措施:通过课件动画、实例讲解加强学生认识。 教学难点:STP生成树实现过程 解决措施:通过软件模拟演示方法,提高学生对STP具体实现过程了解。

tcpip协议教案

tcpip协议教案 【篇一:ip地址教案】 《ip地址》教案 一、教学内容:ip地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ip地址概念; 2、掌握ip地址表示方法; 3、理解ip地址分类; 4、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internet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ip地址的表示方法; 2、掌握ip地址的分类; 3、掌握一些特殊ip地址应用; 四、教学难点:掌握ip地址的表示形式 五、教学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问,让学生的自学、探究、讨论等探究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六、课时安排:45分钟(1个课时) 七、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一)导入(2分钟) 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整学生心理,并引入ip地址。 1、同学们平时要联系朋友常用什么工具(停顿一下,等待学生回答)。对了,我们可以用手机、qq,而通过这些方式与朋友联系,就需要对方的手机号 码、qq号码。哪两台电脑之间要取得联系,需要什么呢?需要的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说的内容:ip地址。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什么是ip地址?有哪些类型?ip地址有什么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二)主要内容 1、什么是ip地址(2分钟)

ip地址就像是我们的家庭住址一样,如果你要写信给一个人,你就要知道他(她)的地址,这样邮递员才能把信送到。计算机发送信息是就好比是邮递员,它必须知道唯一的“家庭地址”才能不至于把信送错人家。只不过我们的地址使用文字来表示的,计算机的地址用十进制数字表示。ip地址也像我们的手机号码和qq号,只不过是表示的形式不一样。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全局唯一的号码。 2、ip地址的现状(2分钟) 随着internet用户和可上网的终端数量的激增 , 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ip地址的扩充需求也愈加迫切。其中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而新一代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新一代寻址方案ipv6将成为未来因特网的主流协议。 3、ip地址的作用(1分钟) ip地址在internet 上为计算机用数字指定的唯一的地址,以便与其他计算机联系,进行各种互动,如文件传输,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等,方便我们之间的交流。 4、ip地址的表示方法(5分钟) ①ip地址的结构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网络标识用来表示一个主机所属的网络,主机标识用来识别处于该网络中的一台主机,如下图4-1所示,如果两台主机其ip地址具有相同的网络标识,不论他们物理地址如何,那这两台主机就属于同一个网络。 图4-1 ip地址组成 用户可以在一台主机上安装几块网卡,并为每块网卡设置不同网络标识的ip地址,那本台主机就同时属于多个逻辑网络。在同一个网络中,如果有两台主机的ip地址相同,则会发生冲突,系统会提示用户ip冲突。 ②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 目前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ip地址为ipv4,由32位二进制组成。把每8位组成一组,共分4组,每组用0~255间的十进制表示,组与组之间以圆点分隔,简述就是四个以小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或点分十进制。如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1001010 01110010

网络协议教学设计

B 网络协议教学设计 济源四中 赵传丽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理解因特网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类比,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层结构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网络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看短片、模型的转换、数据传输的演示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相似点的挖掘,能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各功能层的类比,又使学生关注到了日常生活的细节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养成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对OSI 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TCP/IP 协议的基本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处处类比、层层深入、不断追问;理论和实践结合;分析与探索结合。 四、教具 多媒体教室,教学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巩固知新:复习组建局域网的硬件及其作用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寄信这个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分析 教师活动:让学生看短片蜡笔小新《寄信的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寄信时如何保证对方看得懂?(语言相通) 问题2:要使信能够顺利寄出应注意什么?(贴邮票、正确填写信封) 问题3:由谁把信送到异地(运输子 系统) 问题4:如果信件丢失了怎么办? (如果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迅速定位故障所处层次,便于查找和纠错) 学生活动:看短片, 从中找出在寄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也就是说注意哪些环节可以使 信顺利寄出,并且保证对方看得懂 (二)、新课讲解 1、整个邮政系统从而引出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doc(教学教案)

1.4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任务驱动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思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分层思想的好处。OSI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OSI/RM与TCP/IP协议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 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由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组成:(1)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通信协议(主要是指网络协议)。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个通话规则,否则双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一般采取NETBEUI,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这三种协议的特点详见课本P21表1-6 二、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现在网络教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活动任务: 任务一:检查安装的硬件 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通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打开

网络协议教学设计20

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任务驱动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思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分层思想的好处。OSI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OSI/RM与TCP/IP协议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网络由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网络由计算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网络软件(主要是指网络协议),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个通话规则,否则双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一般采取NETBEUI,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这三种协议的特点详见课本P21表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7)网络协议分析-TCP和UDP协议4

网络协议分析-TCP和UD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CP/IP协议中的传输层协议。 2.了解TCP、UDP报文结构。 3.掌握TCP连接建立和拆除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利用Ethereal来观察pcattcp命令产生的UDP数据。 2.利用Ethereal来观察pcattcp命令产生的TCP数据。 三、实验环境 主机2台。1台为服务器;1台作为客户机。 四、实验步骤 1.主机地址配置 (1)配置主机IP地址及子网掩码。 2.启动Ethereal,设置过滤器,开始捕捉。 (1)在客户机上运行Ethereal。 (2)选择Ethereal菜单Capture Interface,选择本地连接所在接口。(3)设置包捕捉过滤器。在捕获选项设置窗口中,设置过滤器为udp其余选项不变。(4)点击Start按钮开始捕获数据包。 3.从客户机上发送UDP数据到服务器 (1)在服务器的命令窗口下输入: pcattcp–r–u–p6000【在端口6000上接收UDP数据】 (2)在客户机上命令窗口下输入:

pcattcp–t–u–p6000–l500–n l192.168.1.1【向服务器端口6000上发送1个长度为500字节的UDP数据】 4.停止数据包捕捉 点击客户机上Ethereal的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停止数据包捕捉。 5.查看捕获的数据包 (1)在Ethereal中查看捕获的UDP数据。 (2)查看实际捕获的UDP数据包的个数。 (3)注意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端口号,记录UDP各个报文中的总长度等字段。 (4)保存捕获结果。 6.捕获从客户机发送到服务器的TCP数据 (1)设置包捕捉过滤器为tcp。 (2)开始捕捉。 (3)在服务器上输入命令: pcattcp–r–p6000【在端口6000上接收TCP数据】 (4)在客户机上输入命令: pcattcp–t–p6000–l500–n l192.168.1.1【向服务器端口6000上发送1个长度为500字节的TCP数据】 (5)点击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 (6)查看捕获的数据包 u记录捕获的TCP报文的个数,注意客户机的端口号。 u记录TCP建立连接时的3个报文详细信息。注意其中的标志位(ACK、SYN)、序号、确认号。 u记录TCP拆除连接时的报文的详细信息。注意其中的标志位(ACK、FIN)、序号、结束标志。 u记录第1个和第2个TCP报文中的头部选项。 (7)保存有关结果。 7.捕获从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但服务器相应端口没有程序接收时产生的数据 (1)设置包捕捉过滤器为tcp。 (2)开始捕捉。 (3)在客户机上输入命令: pcattcp–t–p6000–l500–n l192.168.1.1【向服务器端口6000上发送1个长度为500字节的TCP数据】 (4)点击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 (5)查看捕获的数据包 u记录捕获的TCP报文的个数。 u记录服务器相应的报文。TCP头部标志位为:RST+ACK。 u记录客户机在建立连接时的尝试次数。 (6)保存有关结果。 五、实验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协议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协议教学设计 一、课型、课时 1.课型:新课 2.课时:1课时 二、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2.能力目标: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起点:通过前面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2.新旧知识关系:相互联系,逐步深入 3.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了解并掌握知识。 四、内容分析 1.重点:理解网络协议概念;描述开放互联系统分层模型的思想;描述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掌握网络协议软件的安装方法。 2.难点:开放互联系统分层模型的思想;TCP/IP协议与OSI体系结构分层情况比较。

3.要点:网络协议软件的安装方法 五、教法:注入式教学法 六、学法:注入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策略与了解网络数据数据通信的知识后,是否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就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如果不行的话,缺少什么?或者说,还需要什么东西配合? 举例:打电话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双方的谈话约定,对话是无法进行的。而这种约定、规则就是一种协议。计算机网络除了物理上的连接外。还需要考虑计算机之间、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也就是网络协议的问题。现在网络课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引出网络协议的定义P21) 网络协议: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有一定的规则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2.活动任务(老师演示如何安装网络协议) 任务一:检查安装的硬件

1.4网络协议

1.4网络协议 一、教材分析 网络的组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网络协议软件的选择和安装。在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中,除了规划与设计硬件选型配置外,还要考虑采用哪种网络协议软件进行通信。因此,本节内容是从设计阶段向组网实施阶段过渡的内容。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属于异构网络,这些网络之间彼此是不能够通信的。因此,要求学生理解正确选择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从内容上看,这部分教学内容说教式的多、理论方面的也多,从教学目标上看了解的也多。因此,对本节的学习,会以讲授为主,在技术方面注意进行淡化,着重强调对技术的思想方法的理解。特别是对于OSI分层模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分层、分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 二、学情分析 尽管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有了一些基础。但本学期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对于刚升上高二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偏难。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则会觉得难度更甚。对他们来说,“网络”指的就是因特网,可以上网查资料、聊QQ、听歌、购物……。网络协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什么是OSI模型?为什么要装TCP/IP协议?他们是一点也不了解的。基于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从身边的事例入手,结合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专业名词概念和技术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理解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网络协议的安装方法;通过对TCP/IP协议的“取消”、“勾选”操作,体会网络协议与因特网接入的关系; 2.采用类比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协议及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3.通过对上课机房的观察,了解三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的应用场合。 4.通过生活中的形象事例结合图示法、动画演示,理解OSI模型的分层思想。 5.通过图例、Flash动画,对比OSI模型,理解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TCP/IP协议在计算机网络配置中的重要性;形成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粗略的框架; 2、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3、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4、能将分层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理解网络协议概念; ②描述OSI分层模型的思想; ③描述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2.难点: ①OSI分层模型的思想。“为什么分层”、“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分层设计的思想方法; ②TCP/IP协议与OSI体系结构分层情况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