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止对策1 农药污染现状近年来,农药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主要表现在土壤和水体、粮食、蔬菜、水果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污染上。
农药残存在农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积累,造成人畜中毒;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破坏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1 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不仅寄主植物本身吸附大量农药,而且通过渗透进入植物内部,造成农药残留,进而对农产品产生污染,尤其是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产品农药残留将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2009年,据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蔬菜农药残留量抽查结果表明:农药检出率达36.7%;农药残留量超标率23.3%,还检出了国家明令禁止或限用的农药甲胺磷、对硫磷、毒死蜱、氧化乐果、敌敌畏等。
1.2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农药不断地通过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的传递,逐级浓缩,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受害也最严重。
据调查,我国每年发生农药急性中毒约1.3万例,死亡1000例以上。
急性农药中毒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则往往被人忽视。
农药进人人体后,参与人体生理代谢过程,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且大多数农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这是目前各类危险性病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它对环境介质的污染,主要是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据调查,粉剂农药的利用率仅为10%,液体农药的利用率仅为20%左右,其余40%~6o%降落到地面,20%--40%的药剂漂游于空中。
空气中的农药又可通过降水返回陆地,并随着降水和灌溉传播或随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1.4 大规模的使用农药破坏了生态平衡大规模的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同时,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据报道,1948年全球抗药性害虫有l4种,1981年达到589种,目前已超过1500种。
害虫产生抗药性后,使得防治效果降低,需要不断增加用药次数、浓度和用量等,或者应用新的活性更强的杀虫剂,这样必然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 导致农药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2.1 对农药的危害性普遍认识不足混淆高效和高毒的概念,许多人认为某药使用23rain后害虫死亡就是高效,专门购买高毒、高残留农药,至使我国高毒高残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
不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刚刚喷过剧毒农药的蔬菜、水果随后就采摘上市,随便在河流、池塘、水井等处配药和冲洗施药器械,农药包装物残留物乱扔乱丢。
2.2 违规使用农药比较普遍生产中,农民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
化肥的超量使用导致地下水污染加剧,而农药的滥用致使其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现象日益严重。
目前使用的农药中以杀虫剂为主,约占农药总用量的78%。
据河北省农业植保部门的统计,在菜叶上使用过高(剧)毒农药的种植户占32.8%;几乎100%的农户用药浓度和用药量超标。
温室种植,施底肥往往要加入3911或对硫磷、呋喃丹、六六粉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杀死地下害虫。
调查发现,菜农们普遍使用一种黑色的颗粒物(据查证是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
农民说:“这种农药不仅能防止韭菜生蛆,还能使韭菜长得壮实,叶片宽大翠绿,人们都愿意买,但我们自己不吃,主要是向外卖”。
可见,韭菜普遍使用剧毒农药,农残严重超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3 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长期以来,农药用量逐年增加。
以河北省为例,农药使用量从1995年7.3万t增加到2008年的8.5l万t,13a增加了1.21万t,平均年增加900t,用药量的不断增加势必会导致污染的不断加重。
2.4 施药方法落后,用药不对路,盲目施用我国农药喷洒最常用的工具是工农—l6类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发达国家上世纪中叶已基本淘汰。
这种施药方法药液损失率达80%以上。
实际生产中,农民使用农药的种类、数量、次数、用药浓度大多不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随意性较大。
统计表明,1998~2008年,河北省农药的使用强度从11.1kg/hm'-增长到13.35kg/hm2,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土壤、水、粮食、水果、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已经成为一种公害。
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和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设施设备的限制,大多农民不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防治措施,盲目施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和药量,既浪费农药,又污染环境,还对作物造成污染;不清楚农药的特性与功能,盲目混配,导致药效降低,造成用量加大且效果不好。
2.5 防治时期不准大多数农民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部分农民凭经验施药。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打药不及时,看见病虫大量发生时才打药,延误了最佳防治时间,以后虽加大用药量和喷药次数,但收效甚微;另一种情况是不按病虫情指标用药,见病虫就治,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有虫无虫打保险药、放心药,同样造成过量施用农药。
3 解决对策__3.1 加强农业防治,降低病虫基数清洁果园。
大多数越冬害虫、病原体均在枯枝、落叶、僵果、杂草及粗皮中越冬。
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将园内的枯枝、落叶、僵果、杂草及刮掉的树皮等清理干净,集中销毁,可以消灭大量的病菌、害虫及虫卵,降低第二年的病、虫基数。
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梢,如在春季及时剪掉顶芽上的虫梢,消灭梨黄蚜;击毁黄刺蛾的虫茧,杀死其越冬幼虫;刮除病斑和老翘皮,消灭隐藏于树干上的越冬害虫;结合秋季施肥深翻土壤,利用冬季低温冻死一部分在土壤内越冬的害虫、蛹或虫卵等。
3.2 加强技术培训,科学施用农药农民对农药知识和植保技术的缺乏,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农药危害的主要原因。
通过技术培训,传授农药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做到科学用药。
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和轮换使用农药的指导,从农药剂型、用量和喷撒方法、技术、药械等进行系列改进,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农药的投放量。
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其特点是:超高效,药剂用量少而见效快;高选择性,仅对特有害生物起作用;无公害,无毒或低毒且能迅速降解。
3.3 提高测报水平。
合理选用农药加强基层植保部门的投入力度,尤其要重视对新的虫害发生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密切注视害虫发生趋势动态,及时准确发布害虫发生趋势短期预报。
根据对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针对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抓住有利时机选择适合的农药。
3.4 物理、化学防治技术3.4.1 杀虫灯应用技术河南省汤阴县佳多科工贸公司制造的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将光、波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成虫,灯外有高压电网触杀害虫。
这种杀虫灯可以杀伤大量的有害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而且对人畜安全,成本低。
这种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效果十分明显。
3.4.2 粘虫胶应用技术近年来,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出~种新型无毒粘虫胶,其优点是:由天然生物制品合成,无毒、无腐蚀、无污染,对环境安全,粘着力强,风吹、日晒、雨淋对其粘着力影响不大,其粘性可维持3-6个月以上,在室内粘性可保持1年。
利用粘虫胶防治害虫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1)树干涂胶环。
对有爬树为害习性的害虫可以采用树干涂胶环的方法。
对红蜘蛛、食心虫、介壳虫、尺蠖、大灰象甲等害虫具有较强的粘除作用。
每年春季树体萌芽后直接在树干上涂一圈2em宽的胶环或先用2厘米宽的胶带缠一圈,再涂胶环即可。
注意及时清理胶环上的虫尸,防止因活虫从虫尸上爬过去造成危害;当发现胶失去粘性时及时更换,一般la更换1次即可;虫口基数大时可增加1~2道胶环。
(2)悬挂粘虫板。
针对蚜、螨、虱、蝇、蛾和蓟马等害虫对颜色的趋性,河北冀林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出了黄色板、蓝色板系列粘虫板,可以有效防治这些害虫的大发生。
有翅蚜对黄色有特殊的趋性,在发生盛期,每隔一定距离挂一块黄色粘虫板,可诱杀大量的有翅蚜,大大降低蚜虫基数;篮色粘虫板可以诱杀蓟马等害虫。
挂板数量可根据上年的害虫发生量确定,一般每公顷悬挂300~375块板,数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挂板量。
(3)性诱剂与粘虫胶结合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害虫性诱剂的研究比较成熟,很多害虫的性诱剂已经研究成功。
将制成的诱虫板挂到田间,板上涂上无公害粘虫胶,每块板上方0.5em处放置一枚诱芯。
根据作物及害虫的种类确定悬挂时间、高度和挂板密度等。
3.5 利用昆虫的趋化性春天果树萌动后,把红糖、米醋、酒精、水按一定的比例(1:1:4:16)混合搅匀,分装到瓶中,挂到田问。
既可以进行虫情测报,也可以防治害虫。
作为防治方法应用时,每公顷挂750个瓶子。
调查发现,害虫发生盛期,平均每瓶可诱杀成虫25~5O头/天,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
3.6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是一种经济、环保、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
常见的自然天敌有:瓢虫、草蛉、胡蜂、食蚜蝇、猎蝽、步行虫等捕食性昆虫及一些蜘蛛、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
保护天敌的常用方法:禁止使用广谱性、高毒农药,避免过多的杀伤天敌;生产上主要利用冬季清园、刮树皮的时间尽量推迟,避免天敌遭受冻害;果树行问种植天敌蜜源植物,补充食料等措施创造适宜天敌生活的环境条件,促进天敌的自然繁殖,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