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性别意识与农村妇女参政

公共政策性别意识与农村妇女参政

公共政策、性别意识与农村妇女参政———以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例作者:董江爱,李利宏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摘要:农村妇女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男性进城务工、农业女性化的当今农村地位更加突出。

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以及村级治理的力治背景,农村妇女参政状况不容乐观。

由此,应该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通过政策干预实现男女平等。

文章以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例,分析了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及其实施效果,提出了保障农村妇女参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性别意识;农村妇女参政一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的重要性性别意识是指从性别的角度观察和认识问题,并通过性别规划实现男女平等。

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是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要考虑政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并通过政策干预实现男女平等。

现阶段,村民自治中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公平配置农村政治资源的需要,二是村务管理和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是公平配置政治资源的需要妇女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妇女群体分享国家政治权利的前提和依据,妇女参政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

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严重影响了妇女的政治参与,再加上农村治理中强者掌权的“力治”(依靠势力、权力甚至暴力进行治理)背景,加剧了农村妇女参政的难度。

正是中国农村男权统治的文化氛围,造成了村落政治资源配置的不公正和村委会干部中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村民自治组织中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

而且随着村委会职数的减少和竞争的增强,女性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更加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政治权力配置的不公正,在村务管理和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几乎听不到女性的声音。

所以,村委会选举中妇女当选比例低下主要是社会歧视和不公正造成的,与农村妇女的个体因素关系不大。

如果不规定女性参政比例,只强调男女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农村妇女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

如果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村妇女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证,农村基层民主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政府必须审视现有立法和公共政策的缺陷,适当考虑女性的特殊环境,制定与妇女权益保护法相配套的公共政策,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中给妇女参政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并通过政策倾斜实现农村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参与权利。

(二)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是村务管理和农村建设的需要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代表全体村民的利益,作为占农村人口半数以上的妇女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力量, 保证村委会中有适当女性对我国现代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比例的女性成员,可以保证村委会在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因为只有妇女亲身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才能为妇女的切身利益着想。

同时还可以反映妇女心声、保护妇女权益、保证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比例的女性成员,可以为村级组织提供更加充足的干部来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流动,形成了“男性进城务工、农业女性化”的特征,造成了党支部和村委会选举中的干部资源匮乏现象,甚至出现因村干部无合适人选而频繁换届的状况。

这说明以男性为核心选举村委会成员的传统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应该引导村民将自己的选票投给有能力的农村妇女,实现妇女参政和村务管理的双赢。

三是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占适当比例,有利于农村妇女利用其女性特质充分发挥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

如温柔善良和耐心细致的天性更适合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在以发展特色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建设中,在以创建“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在以推进农村民主进程和监督村干部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明建设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们不但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建设者,也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二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及其实施鉴于农村妇女在农村政治资源配置中的不公正待遇及其在参与村务管理和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把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和农村建设提供平台。

(一)政策制定者的性别意识及政策目标自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以来,农村妇女在村务管理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农村妇女参政的问题成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农村妇女参政。

1995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了“要保障妇女的各项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水平”的总目标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的要求,并提出实现该要求的具体措施:“扩大基层民主,鼓励和推动妇女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保障妇女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妇女代表会主任作为候选人提名,经选举进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村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①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村民委员会的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②这一规定对长期以来政治上歧视或忽视妇女是一个纠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平等和性别公正,也为全国妇联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提供政策支持。

1999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努力保证农村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村委会组织法》关于‘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的规定落到实处。

”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认识农村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自觉把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高妇女整体素质等作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时,要引导村民把符合条件的女村民吸收进去;在提名候选人时,要引导村民提名符合条件的妇女,鼓励妇女参与竞争;在正式介绍候选人时,要引导村选委会积极介绍女候选人的业绩,不得给予任何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在投票选举时,要组织、教育和引导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妇女,选进村委会领导班子。

条件具备的地方,可探索在选票上注明妇女应有名额的办法。

对利用宗族、派性势力,给妇女参选、当选设置障碍的,要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理。

凡村委会班子中没有女成员的,当届期内村委会成员出现缺额时,应首先补选女委员,或建议党委部门在村党支部内配备一名女干部。

③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保证妇女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合法权益,使女性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占有适当名额”,要求各地采取具体措施落实中央政策。

①(二)政策执行者的性别意识及政策实施状况在2002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国有湖南、湖北、河南、甘肃、西藏五个省、自治区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办法中把“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妇女”作为落实中央“女性在村委会成员中占适当名额”的具体规定,随后的村委会选举中也有地方采取措施落实中央政策。

湖南省在2002年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省妇联联合省民政厅发布了《关于确保妇女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当选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确保女性进村委的原则要求及具体措施:在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时,要引导选民依法提名女性成员,如果正式候选人中没有女性,应将妇女中得票最多的一名增列为正式候选人;选委会要介绍女候选人的情况,不得有任何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如果选举出来的村委会成员中没有女性,成员职数缺额的可以就女性成员单独投票;成员职数满额的应增加职数,并依据正式投票得票多少确定女性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直至选出女性成员为止;对于利用宗族、派性势力,给妇女参选、当选设置障碍的,要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理。

②2005年第六届村委会换届继续坚持上届选举的具体做法确保女性进村委,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农村妇女参政的范围,规定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占30%以上。

③进一步为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提供了保障。

天津市塘沽区2003年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民政部在此实施了“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政策创新示范项目”,塘沽区民政局、农经办、妇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保障班子成员有适当女性的意见》,提出了“至少要保证1名以上妇女进入村委会”的原则性意见,并将做好这项工作纳入各部门目标考核内容。

随后,又出台了《天津市塘沽区第五届村委会选举规程》,进一步制定了支持妇女当选的操作程序,使保护妇女选举权和提高妇女当选比例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道路。

具体实施措施:各级选举机构均要有妇女参加;村选委会推选中,先确定得票最多的女性为选委会成员,再按得票多少确定其他成员;候选人提名中,分职务提名的要在提名票中为妇女留一个委员候选人名额;不分职务提名的至少提名1名女性候选人;介绍候选人和竞选演讲时可以为女性候选人组织专场情况介绍和演讲;正式选举中,分职务的专门预留女委员职位,不分职务在选票上注明“至少选1名女性”;如果选举没有女性成员,应空额一个委员职位,进行另行选举,在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妇女中产生。

在村民代表的选举中,要求妇女代表不少于20%。

④陕西省2005年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全省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妇女在换届选举中的合法权益,力争有较多的女性成为村选举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成员”⑤的要求。

省妇联专门颁发《关于做好全省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妇女参选参政工作的意见》,提出,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会”班子的具体目标:村党支部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女干部;村委会选举中应有女性候选人,村委会班子中提倡有一名女委员;各县(市、区)的村委会中女主任数不少于3人,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的县(市、区)不少于5人;村民代表选举中,女性代表不少于25%。

⑥2005年合阳县实施的“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示范项目”中,县委、县政府联合各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县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做好妇女参选参政工作的意见》,提出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的具体措施:村选委会中应有1名妇女;候选人中应有妇女,村委会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委员;每个乡镇争取有1名女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选举时,女村民代表的比例不少于30%。

①与湖南和天津相比,陕西省虽然在女性进村委上没有硬性规定,但在女村委会主任的名额规定方面有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