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海海洋真菌2492号中的甾体成分

南海海洋真菌2492号中的甾体成分

第21卷第6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1No.2 2003年2月 Jour nal of Fos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2003文章编号:1008-0171(2003)02-0060-03南海海洋真菌2492号中的甾体成分朱 峰1,彭毓敏2,陈光英3,林永成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广东佛山,528000;2.南海中医院药学部,广东佛山,528000;3.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对南海海洋真菌2492分离自香港红树林植物P hr amites a ustr a li,从其菌丝体的乙醇粗提物分离出3个甾体化合物:(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B-醇;5A,8A-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B-醇和(22E,24R)-24-甲基麦角甾-7,22-三烯-3B,5A,6A-三醇。

它们的结构通过I R,F ABMS和NMR谱图得到确定。

关键词: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甾体化合物;结构中图分类号:Q949.32 文献标识码:A陆源天然产物一直以来是人类丰富的药物资源,但随着对陆地资源的深入开发,从中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已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传染性病菌对传统抗生素的抗药性正在迅速发展,因此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海洋这个尚未开发的巨大天然资源宝库,特别是对从海洋微生物中找到新的特效药物寄予极大的希望[1]。

本研究组在从海洋微生物筛选新药的过程中,已发现多种结构奇特而具有强生理活性的化合物[2~4]。

本文研究了分离自香港红树林植物的海洋真菌2492的胞内代谢产物,从其菌丝体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通过解析IR,FABMS和NMR谱图推出它们分别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B-醇(麦角甾醇,A),5A,8A-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B-醇(过氧化麦角甾醇,B)和(22E,24R)-24-甲基麦角甾-7,22-三烯-3B,5A,6A-三醇(三羟基麦角甾醇,C)。

图1 甾体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1 实验部分1.1 仪器、试剂与菌种INOV A-500核磁共振仪,VG ZAB-HS质谱仪,Bruker Vector2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北京X4型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

收稿日期:2002-02-26基金项目:国家863资助项目(2001AA624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2058)作者简介:朱 峰(1971-),男,江西上犹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林永成(1945-,男,广东肇庆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葡萄糖CR ,蛋白胨BR ,酵母膏BR ,粗海盐(微生物养殖用),其他均为市售AR 试剂。

海洋真菌2492从采自香港红树林植物Phr agmites austr ali 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其种属未定,为内源真菌。

菌种由香港城市大学Vrijmoed 和Jones 教授提供。

菌种分别保存在香港城市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

1.2 菌种培养培养基用葡萄糖5g ・L -1,蛋白胨1g ・L -1,酵母膏0.5g ・L -1,牛肉浸膏0.5g ・L -1,天然海水50mL ・L -1,pH 7.0制成。

120L 培养基分装500mL 三角瓶,每瓶装培养基200mL ,1.25×105Pa 灭菌15min,冷却后接种,在30℃静置培养45d 。

1.3 提取与分离120L 发酵总物用纱布过滤,收集菌丝体,湿菌丝体用5L 乙醇充分提取(冷浸提取3次,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6次,得粗提物约10g,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纯化得化合物A (50mg),B(3mg)和C(10mg)。

1.4 化合物的实验数据化合物A,无色针晶,H mp 184~186℃,FABMS (m /z ):396[M+H ]+,377,157,119,91,69(base),55;1H NMR(CDCl 3)D :6.50(d,8.5Hz,1H),6.24(d,8.5Hz,1H),5.21(dd,15.5,8.0Hz,1H),5.14(dd ,15.5,8.0Hz ,1H ),3.97(m ,1H ),1.00(d ,6.5Hz ,3H ),0.91(d ,6.5Hz ,3H ),0.89(s ,3H ),0.84(s ,3H),0.82(dd,6H),未列出氢为不可分辨多重峰。

化合物B ,无色针晶,H mp 154~156℃,IR (KBr )v :3423,2956,2871,1655,1459,1369,1241,1057,1034,969,833,802,610cm -1;1H NMR (CDCl 3)D :5.57(d ,3.5Hz ,1H ),5.38(d ,3.5Hz ,1H ),5.23(dd,15.5,7.5Hz,1H),5.17(dd,15.5,7.5Hz,1H ),3.63(m,1H ),2.47(dd,13.25,2.5Hz,1H),2.28(t,12.25Hz,1H),2.07~2.02(m),1.98~1.96(m),1.90~1.84(m),1.78~1.42(m),1.41~1.24(m ),1.04(d ,6.0Hz ,3H ),0.95(s ,3H ),0.92(d ,7.0Hz ,3H ),0.83(d ,7.0Hz ,6H ),0.63(s ,3H )。

化合物C,无色针晶,H mp 243~246℃,FABMS (m /z ):431[M +H]+,413[M-H 2O+H ]+,395,377,205;1H NMR(DMSO-d 6)D :5.23(dd,15.5,7.0H z,1H ),5.18(dd,15.5,8.0Hz,1H),5.07(m,1H ),4.48(d ,5.5Hz ,1H ),4.21(d ,5.5Hz ,1H ),3.75(m ,1H ),3.58(s ,1H ),3.36(m ,1H ),2.02~1.90(m),1.87~1.77(m),1.67~1.58(m),1.50~1.19(m),0.98(d,6.5Hz,3H ),0.90(s,3H),0.88(d,6.0Hz ,3H ),0.80(d ,d ,6.5,7.0Hz ,6H ),0.53(s ,3H )。

13C NMR (DMSO -d 6)D :139.6(s ),135.3(d ),131.3(d),119.4(d),74.4(s),72.1(d),65.9(d),55.3(d),54.1(d),42.9(s),42.2(d),41.9(d),40.0(t),39.8(d),38.9(t),36.6(s),32.4(s,2C),31.1(t),27.6(t),22.5(t),21.3(t),20.9(q),19.7(q),19.4(q ),17.6(q ),17.2(q ),12.0(q )。

2 结果与讨论化合物C 的FABMS 给出分子离子峰431[M+H]+,结合氢谱有46个质子和碳谱有28个碳推出分子式为C 28H 46O 3,计算不饱和度为6。

从氢谱可看出甾族化合物的特征:18-角甲基(D 0.53,s,3H)和19-角甲基(D 0.90,s,3H )的单峰信号,质子信号主要密集在D 2.02~1.19范围,可初步判断这是一个甾族化合物。

氢谱中显示两组烯质子信号,其中一组侧链烯质子信号[D 5.23(dd,15.5,7.0Hz,1H),5.18(dd,15.5,8.0H z,1H )],另一组为甾环母体烯质子信号[D 5.07(m,1H)]。

碳谱也可看到4个烯碳信号[D 139.6(s),135.3(d),131.3(d),119.4(d )]。

因而确定化合物C 含有两个双键。

碳谱提示只存在3个连氧碳信号[D 74.4(s),72.1(d),65.9(d)],对应氢谱位移为D 3.75(m,1H)和3.36(m,1H)。

由于碳谱不存在其他连氧信号,因而说明氢谱中D 4.48(d,5.5Hz,1H),4.21(d,5.5Hz ,1H )和3.58(s ,1H )处的信号为羟基质子信号。

从FA BMS 谱可找到三个失水后的碎片强峰(413[M-H 2O+H]+,395[M-2H 2O+H]+,377[M-3H 2O+H]+),进一步说明该化合物含有三个羟基。

氢谱中提示存在四个成双峰的侧链甲基质子信号D 0.98(d,6.5Hz,3H)、0.88(d,6.0Hz,3H)和61第2期 朱 峰等:南海海洋真菌2492号中的甾体成分6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1卷0.80(dd,6.5,7.0Hz,6H)。

FABMS谱可找到碎片离子峰306[M-125+H]+,说明有式量为125的侧链。

这是麦角甾醇的特征。

综合解析谱图推出该化合物为三羟基麦角甾醇,进一步通过与文献[5]波谱数据对比以及与标准物的NMR谱图对比,并与标准物进行T LC对照确定化合物C为(22E,24R)-24-甲基麦角甾-7,22-三烯-3B,5A,6A-三醇。

化合物A的FABMS给出分子离子峰为396[M+H]+,结合氢谱推出分子式为C28H44O,不饱和度为7。

氢谱给出甾族类化合物特征:18-角甲基(D0.84,s,3H)和19-角甲基(D0.89,s,3H)的单峰信号;四个成双峰的侧链甲基质子信号D1.00(d,6.5Hz,3H)、0.91(d,6.5Hz,3H)和0.82(d,6H);两组烯质子信号:一组侧链烯质子信号[D5.21(dd,15.5,8.0H z,1H),5.14(dd,15.5,8.0Hz,1H)],另一组为甾环母体共轭烯质子信号[D6.50(d,8.5Hz,1H),6.24(d,8.5Hz,1H)];1个连氧CH信号D3.97(m, 1H);其余质子信号主要密集在D2.00~1.00范围内。

这是麦角甾醇的氢谱特征,结合其熔点为184~186℃,故可初步推断这是麦角甾醇。

进一步通过与文献[6]波谱数据对比以及与标准物的1H NMR谱图对比,并与标准物进行T LC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B-醇。

化合物B的氢谱与化合物A很相似,差别主要在于甾环母体烯质子信号移向高场D5.57(d,3.5 Hz,1H)和5.38(d,3.5Hz,1H),这说明化合物A中甾环母体共轭双键变成了化合物B中的单个双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