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不饱和聚酯的制备

髙材 131
黄鑫成

学号:
1303010129

指导老师: **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实验九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原理及合成方法;
2、考察原料种类和配比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
二、实验原理
o
大分子链中含多个酯键 c o 的聚合物称为聚酯。 按化学结构

不同,聚酯树脂一般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饱和聚酯树脂,其分子结构中的碳原子皆以单链
连接。 再进一步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构及分子量的变化,呈热塑性。涤纶、聚芳酯、聚碳
酸酯等属此类。第二类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其结构中部分原子间以双键相连, 在进一步加工
过程中分子中的双键可参与化学反应, 一般由可溶的线型结构转变为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
所以呈现热固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通常是指不饱和二元酸 (或酸酐),饱和二元酸与二元醇三者之
间的缩聚产物。当其与乙烯基单体(常用苯乙烯)

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即
可发生共聚反应而交联, 由线型结构转化为体型结构, 加入促进剂叔
胺可使固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1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2

3

二、主要试剂配比与实验仪器
1、试剂与配比

试 剂
配 比

顺丁烯二酸酐(化学 33 份
16.5

纯)
g

邻苯二甲酸酐(化学 50 份
25g

纯)
丙二醇 (化学纯)
56.5 份
28.25

g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2、主要仪器
三口烧瓶、烧杯、量筒、温度计 300℃、冷凝管、可调式电加
热套、 50ml 碱式滴定管、 250ml 锥形瓶、台式天平等。

图 1、制备不饱和聚脂树脂仪器安装示意图
三、实验操作
如图 9-1 所示安装实验仪器,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顺次加
入计量的顺酐,苯酐和丙二醇,开始缓慢加热,同时在直形冷凝管内
通冷却水.在 15 分钟内升温到 80℃,充分搅拌,再用 45 分钟将温
度升到 160℃。以后在 30 分钟内将温度升到 190~200℃,并在此温度
下维持反应 1 小时,停止加热,将反应物冷却至 180℃。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四丶实验现象与记录
时间 操作 现象
1:50 称量药品,安装装置
2:09
开始加热,调节搅拌器转速 白色固体溶解
N=328rad/min
2:20
温度计示数达到 80℃
溶液些许泛黄

2:57
温度达到 160℃
溶液呈淡黄色

3:10
温度计示数℃左右 冷凝管回流明显
178

4:00
用温度计取几滴反应物到白纸 打开白纸,可见反应
上,液体变得很黏 物呈拉丝状
4:05 停止加热,开始降温至 95℃
4:10 将废液倒入废液桶,清洗整理
仪器
五丶实验分析
1 酸值
酸值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有很明显的影响,随酸值的降低,聚
合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大, 粘度逐渐增大, 但酸值过高容易导致缩聚反
应不完全,影响产物的物理性能。原材料配比必须充分考虑,从而确
定酸值的合适与否。
2 温度
温度过高,副反应多,体系黏度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反应难
以控制,当高于 200℃易使树脂凝胶化。温度过低,反应难进行,温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度低于 190℃,酯化反应太慢,耗时过长。
应尽量使用逐步升温的方式,合理控制反应的时间。
六丶实验思考 -------对反应的投料方式的思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反应物原料一次加入三口烧瓶中,各种反应同时进行,
是否不利于聚合产物的结构控制及其结构影响的化学物理性能。所以,为什么不分步加入
反应原料,先加入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顺丁烯二酸酐,是否
更加利于聚合产物的结构控制及其结构影响的化学物理性能呢。

七丶怎样评估反应进行的情况
1通过酸值
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物不断被消耗, 体系酸值逐渐降低,通过测量体系的酸
值,便可以估计反应进行的程度。

2通过 水

此反应是生成不饱和聚酯, 在实验过程中会不断有副产物水的排出,通过收集反
应出的水的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消耗, 由此得出反应进行的程度

3通过 粘度
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不断增大,在不同时刻取出一小滴反应液,测其粘
度,由此可大约估计反应进行的程度。八、思考题

1、计算树脂合成配方中 —OH 与 —COOH 哪者过量?过量多少怎么
定?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顺丁烯二酸酐 M=98,16.5g,0.168mol。邻苯二甲酸酐 M=148,25g,
0.168mol。丙二醇 M=76,28.25g,0.372mol。醇过量,过量数值大约
为酸的总量 10%,可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2、酸值的意义?为什么用酸值来判定反应的终点?
意义:中和 1g 树脂所消耗的 KOH毫克数( KOH/g树脂)。

因为在反应未开始前原料有一个理论酸值,随着反应的进行酸或酸酐不断被消耗,其酸
值随即改变,直到反应结束也应该有一个酸值,由此可以判断反应的终点。

3、树脂合成时为什么要逐步升温?分析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升温过快会导致丙二醇逸失, 使体系黏度增大而酸值高, 升温过快,副反应容易发
生。 升温过慢,反应速率很小, 反应时间被延长,同样导致丙二醇逸失。

温度过高,副反应多,体系黏度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反应难以控制,当高于 200℃易
使树脂凝胶化。温度过低,反应难进行,温度低于 190℃,酯化反应太慢, 耗时过长。所以反
应温度应以 190~200℃ 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