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主要功能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机体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 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 ※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解毒作用: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动物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其它:肝脏参与肌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去火穴位 a)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b)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c)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12个重要的穴位 合谷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是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 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处。传统中医认为,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气病,具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胸闷、乳腺炎、缺乳、肋间神经痛、咳嗽等症。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 阳陵泉穴位于胆经上,小腿外侧,膝关节下突出的骨头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压下有酸胀感觉处(离胃经上的足三里较近)。 足三里。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取穴: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丰隆穴:位于胃经上,足三里附近 ,在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2寸处。丰隆穴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偏瘫,咽喉肿痛,癫痫等。 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痛、痔疮、脱肛等症。特别是防治腓肠肌痉挛效果很好。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属于足厥阴肝经。 6大保健区 揉小腹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捏脚底可促进全身血循环;搓双耳对对强肾效果很好;拍打脊椎,可疏通经脉。按腋窝拍前胸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 捏脚底促进血循环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如将当归、红花、三七,川穹、丹参各少量包进纱布,做成中药包,提前放入热水浸泡,约半小时后即可泡出药效,而后还可加点白酒或醋。常失眠的人,特别推荐一试。用一侧手掌的大鱼际(手掌上大拇指与手腕间的突起处)揉按对侧脚底的涌泉穴,既有保健作用,还能活动手脚。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个倒立在子宫中的胎儿,耳垂代表头眼部,耳外缘为躯干及四肢,内侧是内脏器官。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患病。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腋窝是人们平时很少触及的部位。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西医则发现,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因此,常按腋窝,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手法必须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但应当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脏器,要注意力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三式保健操护眼醒脑抗疲劳 面部功 假梳头:双手食指微屈,以指尖接触头皮,从前额到枕后、颞侧至头顶做来回梳头动作,以头部有温热感为宜,具有醒目、止痛、降压、乌发的功效。 干擦面:两手做掩面状,五指并拢,由额头向下拂面,反复做20~30次,具有醒脑、降压、预防感冒等作用。 轻叩齿:双唇微闭,上下牙齿轻叩20次,然后两腮和舌配合做漱口动作20次,待唾液满口后将其徐徐咽下,具有保护牙齿和促进消化等作用。 按太阳穴:用双手食指指腹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15~20次,具有通经活络、止痛、醒脑等作用。 躯干功 揉胸脯:将两手按在两乳外上方,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揉动10~20次,具有加快血液循环的作用。 抓肩肌: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再用左手依上法捏提右肩肌,如此交叉进行,各捏提15~20次,具有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的作用。 扩胸廓:两手微张五指,分别置于胸骨左右两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间隙从内向外滑动,反复做20~30次,具有宽胸、顺气、镇痛、止喘等作用。 搓腰眼:以两手掌按住两侧腰眼,用力往下搓至尾骶部,共搓揉30次,具有壮腰强肾的作用。 四肢功 甩双手:双臂自然下垂,由前向后甩动双手30~50次,具有放松肩、臂、腕和指关节等功效。 旋膝盖:以两手掌心紧按双膝,一起向内、向外旋转各15~20次,具有祛风散寒、灵活筋骨的功效。 擦大腿:两手紧抱一侧大腿根部,用力下擦到膝盖,然后回擦至大腿根,每侧做10~15次,具有促进关节灵活、防止腿痛的作用。 揉腓肠:以两手掌夹紧一侧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做15~20次,具有流通气血、增强肌力的功效。 搓涌泉穴:将两手搓热,分别揉搓两脚心的涌泉穴各50次,具有舒肝明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