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统一。但现实教育严重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
教育而忽视或无视人文教育的倾向,致使一些学生人文精神的失
落、价值观念淡薄、道德水准的下降。体现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没有为科学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差等等。
而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
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
的思想境界。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的时代呼唤人文
精神。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但是、目前
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精神的
培养,这必然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陷,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渗透人
文教育。
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发
展。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而德育的重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
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德育内容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各科教
学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
想。在教学中学生不仅学到各科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受到其中的德
育知识和情感的感染和熏陶,给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面深刻的影
响,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因此,化学教学是渗透
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德育工作的渗透又将促进化学教
学效果的改善。
一、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化学科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化学教学中,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中学化学教育中德育的核心和首要内容。
培养学生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观点。当讲解物
质时,使学生深刻了解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然后逐
步深入研究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等,尽管肉眼
看不见,但许多事实证明它们确实存在。而且是永恒不息地运动变
化着的。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客观
存在。通过讲解物质的溶解、扩散和物质的三态变化,胶体的性质,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等,可向学生揭示微观粒子的运动,
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的运动观点。
培养学生关于事物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
和周期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量变,化学元
素的性质呈现由金属到非金属,由化学性质活泼到不活泼的元素等
质的变化。
培养学生关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通过无机物与有
机物的分类、氰酸铵转变为尿素说明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通过讲解工业上合成氨的适宜条件选择,逐步分析温度、压力、催
化剂三者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寻求最适宜的生产条
件,但在实际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设备材料和操作技术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关于事物相互联
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观。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化合与分
解、氧化与还原、中和与水解、酯化与皂化等。说明事物是矛盾的
统一体,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实事求是
的作风,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克服主观性、片
面性和全面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提高。最终为
培养合格化学人才铺平道路。
二、以化学史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
国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
深厚的感情。”即对世代相传的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21世纪的
人不仅要“学会生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更
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关
心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问题,形成科学的社会观、伦理观。其中关
心祖国、热爱祖国是核心。而且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的呼唤。
运用我国有关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如举
世闻名的火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等都是世界上
最早的,使学生感到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是勤劳勇敢的,而且是智慧
的民族,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利用建国以来我们在化学及化工生产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如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
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又在1981
年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
完整生物活性的酶核糖核酸,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以及我国近几
年的化工产品居世界前列。这些都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从而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三、巧妙利用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品格
如在讲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时,氢原子和氯原子各拿出一个电
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在讲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时,钠原子甘愿失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而形成稳定体系,赞美钠原
子的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像氢原子、氯原子、钠
原子一样奉献自己的爱,整个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讲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对环境
造成的危害、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时,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
环境,树立全球意识观。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我们身边常发生一些难于理解的事情。如教室扫地一人一排,撮
垃圾一人,倒垃圾一人,分工很细,其中一人不到,清洁做不了;
派人去扳资料,大家都往边里走,或者捻轻怕重;学生打群架;更
有甚者,遇一点挫折,服毒、跳楼随意轻身等。这些现象的发生,
归根于学生德育知识的缺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树造学
生的灵魂,德育必须贯穿传授知识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化学教学论》刘知新主编
[2]《化学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西南师大出版社
[3]《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师大出版社
[4]《德育智育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