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并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14-03
信息素养在1974年首次被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指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1]。
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也随之产生。
但目前对于信息素质教育尚无权威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国内学者皮介郑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在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诸方面达到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水准。
”[2]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基地,对公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职责[3]。
笔者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近几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者活动,笔者对其网站公告栏发布的活动公告进行梳理,对其有关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进行分析[4]。
从2012年到2015年5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举办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78场/次。
自2013年4月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月都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1.1 活动分类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数字资源阅读推广。
主要以电子资源检索培训的方式进行,活动对象主要是一般读者,偶尔也有针对少儿读者的“畅游数字阅读,分享快乐学习”及针对视障读者的“‘聆听世界’――视障读者培训”等活动。
②电脑基础知识培训。
主要针对老年读者,长期举办,为其讲解电脑的基本应用。
③专题馆藏资源推荐。
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及时事对本馆专题馆藏资源进行推荐。
1.2 特色与不足
1.2.1 特色。
①连续性。
如:针对老年读者的“乐龄学习e起来――老年人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以及“专题期刊阅览”等,均多次举办。
②地域性。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结合本馆特色资源,向广大读者介绍南粤文化,引导读者关注和了解本地文化。
如:“南粤文化之旅”专题馆藏资源导读、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等活动。
③时效性。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常结合时事或时节进行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如:在春季开辟“春季养生”专题期刊和专栏;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开展航天航空专题期刊导读等。
1.2.2 不足。
①延续性差。
如:针对老年读者的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举办过多次,但内容是重复的,且不具备延续性,读者很难学到系统知识。
②对象单一。
大部分活动都是针对普通读者,只有极少数是针对特殊读者的。
③内容比较单一。
基本还是依据本馆已有资源,仅向读者传授获取信息的技巧,对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均未涉及。
2 香港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截止到2015年5月26日,笔者在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检索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共有1,140场/次[5]。
2.1 活动分类
活动共分为以下四类:①“轻松生活@互联网”工作坊。
介绍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技巧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网上信息,鼓励市民利用互联网信息及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电子服务[6]。
②“it新世代”讲座。
介绍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并分享相关技术知识和应用[7]。
③“保护个人资料私隐――日常生活与善用科技”讲座。
指导公众在使用互联网及通信产品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④其他信息科技活动。
如:科技如何改变学习模式、网上社交活动的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8]。
2.2 特色与不足
2.2.2 不足。
①对象单一。
活动对象基本都是普通读者,极少针对残障人士,没有针对少年儿童读者的活动。
②系统性不足。
没有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设置完整课程,读者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并且某些活动内容还有重复。
3 澳门中央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澳门中央图书馆定期举办各项阅读推广活动、展览、讲座等,服务对象遍及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及长者,自2005年至今,澳门中央图书馆共举办过14期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9]。
3.1 活动分类
澳门中央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主要是“图书馆e学堂”课程,兼有少数其他课程。
①“图书馆e学堂”课程。
“图书馆e学堂”课程自2004起开始举办,介绍一般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方便市民使用图书馆资源[10]。
该活动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在固定时间举办不同主题的课堂。
内容不仅包括电脑基本知识、网络应用技巧,也会指导学员如何检索图书目录,如何在网上办理续借及预约手续,介绍本馆各项网上书刊数据库资源和服务,让学员通过利用图书馆的设备和资源进行阅读[11]。
②其他课程。
如iphone和ipad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2 特色和不足
3.2.2 不足。
①对象单一。
澳门中央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报名对象限定为12岁以上读者,没有针对特定读者的活动。
②内容单一。
除“图书馆e学堂”课程外,鲜有其他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4 三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比较
4.1 共性
三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有以下几点共性:①内容丰富多样。
除了推介图书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还包括电脑使用基础知识等。
②形式灵活多变。
既有展览形式的资源推介,也有讲座形式的课堂,还有讲授和读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③持续性不足。
三地大部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都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基本上每次活动都以一个内容为主题,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每一期活动的内容也有所重复。
4.2 特色
三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都有各自的特色:①内地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各种形式,对本馆资源做全方位的推介。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完善,其推介的资源几乎涵盖了图书馆资源的所有形式,既包括纸质资源中的图书、期刊,也包括电子资源。
②香港和澳门公共图书馆则已经脱离了本馆资源的限制,更多的是让图书馆扮演社会大众继续教育机构的角色,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为读者提供获取信息、信息使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全方位提高读者的获取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香港公共图书馆表现尤为突出。
③澳门中央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课程设计。
他们的课程定期举办,并且内容设计上系统性非常强。
5 建议
5.1 图书馆功能重新定位
今天,现代图书馆不再满足于为用户提供单一图书期刊的服务,它将成为学术信息中心和普及教育的基地。
英国早在2003年发布的《未来框架:新十年的图书馆、学习和信息》中就指出:未来十年英国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是“促进阅读和学习、帮助获取数字技能和服
务、促进社会和谐和公民权利”[12]。
公共图书馆应以培养公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为己任,积极推进公民信息素养教育。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公共图书馆必须走出传统服务的框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了解新的信息资源,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5.2 系统性课程设计与服务方式多样化
目前,大部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都是比较零散的,系统性的内容并不多。
公共图书馆不应仅满足于向读者提供单次课程和零散的内容,而应该在内容规划方面多下功夫,为读者提供完整、系统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在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个人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在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开展适合不同类型读者的活动。
5.3 引入新形式
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国内多音译为慕课)是近年来兴起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形式。
它是互联网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具有聚集、混合、转用、推动分享等原则[13]。
由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形式,mooc具备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特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予参与学习的人员很大的自主性。
mooc的出现和发展为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