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读者借阅需求分析
摘要 通过对浙江图书馆2009年馆藏图书流通量进行的统计分析,
研究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借阅需求,并讨论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
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借阅需求;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094-02
公共图书馆是在与社会互动中存在与发展的,公共图书馆的工作
目标体系也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作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的
公共信息机构,公共图书馆一直积极努力地参与着社会变迁。在面
临图书馆事业纵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图书馆除了有高质量的藏
书外,更重要的还应表现在其为读者服务的水平上。公共图书馆要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各个阶层读
者的需求,就必须重视和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借阅统计是衡量读者
利用馆藏图书数量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种统计指标,定期对图书
借阅量、借阅图书种类等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可使图书
馆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从而可以调整馆藏结构,进
一步提高馆藏利用率,并改进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
1 浙江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浙江图书馆创建于1900年,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
一。以曙光路馆为总馆,另有湖州嘉业藏书楼、孤山路古籍部和大
学路馆舍,并在全省各地设有7个分馆29个流通站。浙江图书馆是
浙江省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中心,承担浙江省地方文献的收藏和服
务职能,是全世界学习和了解浙江的重要窗口。目前拥有400多万
册藏书和超海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学科门类齐全,文种涉及中、
英、日、俄、德、法等。浙江图书馆实行天天开放,并在互联网为
用户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
2 浙江图书馆图书外借情况分析
浙江图书馆至2009年底馆藏图书数量250余万册,本文只对曙光
路馆的中文社科图书借阅室、中文自科图书借阅室、中文文学图书
借阅室、中外图书闭架借阅室、外文图书借阅室的在流通的170万
余册图书,利用millennium统计功能进行分析。
2.1根据时间统计读者借阅量
表1 的数据是以2006年到2009年4年度外借流通量统计。2007
年浙江图书馆出台了两个政策,一是从2007年9月1日起浙江图书
馆的读者借书总册书由3册增加为5册,二是2007年12月1日起
所有的借阅证都不收取年费。由于这两个政策的出台,2008年起读
者借阅量有大幅的提高。网络图书馆的推广,读者可以方便的进行
网上续借、预约。可以看到表1中读者续借预约数量逐年明显递增。
2.2 根据大类统计借阅量
表2中的中文社科图书借阅室中的图书是从a~k大类除去i文学
类的图书,中文文学借阅室的图书是i文学类图书,中文自科图书借
阅室的图书是n~z的各类图书,外文图书借阅室存放外文的原版图
书及影印本,中外图书闭架借阅室存放的从前面4个阅览室剔出的
旧书。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借中文图书的占了绝大多数,外文书的借
阅量占了很少的比例,相对较新的图书也更受读者欢迎,借阅率也
较高。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服务的是广大市民,其
中的大部分是普通读者,在图书馆借阅的多是符合大众文化潮流,
符合大众文化表现特征的文化休闲图书,以及和自己工作、投资、
兴趣等相关的专业类图书,而一些生僻冷门的研究类图书相对来说
借阅量偏少。
3 建议与对策
3.1 设置合理的馆藏结构,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3.1.1 合理布置馆藏的分布
要利用有限的空间,科学合理的布置文献资源,让读者花最少的
时间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图书。开设新书架,读者可以浏览到最新的
图书及畅销书。布置图书时,要根据读者的借阅规律,把流通率高的
图书尽可能的放置在书架醒目的位置。对那些过于陈旧、学术价值
低、缺少实用性、无人借阅的藏书,根据文献资源的不断变化,及时
做好剔旧工作,充实新的文献资料,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3.1.2 制定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计划
从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可以看出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那么
如何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呢?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及专业图书馆来讲,
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它要为领导决策服务,要为经济建
设和文化建设服务,更要为普通民众服务。尤其作为省级公共图书
馆,其藏书要具有较高级别,要有大量藏书达到研究级,作为一个地
区的总书库,还要求确保入藏品种齐全,又要具有一定普遍性。公共
图书馆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开展社会教育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
活。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采访原则必须建立在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
基础上,要以“用”为中心。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需求多表现为求
知型和实用型,以科学技术类、文学类、经济类、成人教育类、保
健类等类别为借阅热点,而这类图书出版周期短,价格相对偏低,采
访时可适当补充,这不但有助于缓解经费紧张的矛盾,而且也有助
于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及服务功能,有一定量的通俗读物以满足
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
3.2 制定科学的文献采访政策,因地制宜地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
的需求
馆藏图书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可以作为图书馆采访人员购买各类
图书的参考,以及作为调整购书经费的依据,采访人员应在确保各
专业、各学科的文献的采购得到相应的保障前提下,应用发展的眼
光洞察读者需求变化趋势,有预见性地选购有关的新学科、新专题
以及热门书畅销书。
3.3 针对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培训工作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培训活动,向读者讲授图书馆学的各种基
本知识,以便高效率的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开展读者文献信息检
索技能的培训,让读者掌握文献信息的检索技能、途径和方法。定
期举办各种专题读书讲座、开展读书评论会、优秀作品欣赏会等,
宣传和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3.4 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道德水
平和专业素质
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服务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
图书流通率的重要因素。图书馆馆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
念,一切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准则。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
求每位馆员都能够以公正、平等、热情、和善的态度对待每位读者,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馆员具备以图书
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以及娴熟的服务交流技巧,
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在职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图书馆
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信息分析技术和使
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此外,馆员要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
结构,以适应现代科技给图书馆服务方式带来的新变化,以便为读
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4 结论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人们的基本
文化权益得到极大的保障,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作为知识和信
息聚集、传播、交流、共享的枢纽和中心,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对读者
是知识的吸引和感染。提高藏书利用率,增加图书的流通量是图书
馆最基本最传统的服务。但现代图书馆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开展阵
地服务、传统服务,而是要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通过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举办讲座、展览、培训、开展网上服务
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
深度都得到延伸。
参考文献
[1]刘乐乐.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率分析及对策.农业图书情报学
刊,2008(6).
[2]黄鸿滨.注重统计分析,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河池学院
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