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方法试题及答案

现代设计方法试题及答案

现代设计方法试题及答案 现代设计方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 CAD一词已经成为世 界通用的名词,它是指(A)A •计算机辅助工程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设计D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2 •实验测试了自变量为 3, 4, 5, 6, 7, 8时的函数值,现要用抛物线插值法计算 5.3处的函数值,选择下列哪组自变量及其对应的函数值进行插值计算较为合理( C ) A. 3, 4, 5 B • 4, 5, 6 C • 5, 6, 7 D • 6, 7, 8 3 •设备坐标系的维数一般为( B )

A .一维 B .二维 C 三维 D .四维 4 •将平面图形沿X方向平移10个单位,沿Y方向平移15个单位,其坐标变换矩阵 为(A ) 10000 100 A • 1 1000 010 B • 010 C • 0150 D. 0150 10151 10 151 1001 100 1 5 •在消阴处理中,进行极大/极小检验,如果两个物体的投影不满足极大/极小条 件,则两个物体之间(D )

A •相互完全遮挡 B •部分相互遮挡 C •相互不遮挡D •遮挡关系不确定 6 •若函数F(x)在Dl上具有连续二阶导数(D是Dl内部的凸集),则F(x)为D上的凸 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F(x)的Hessian矩阵(A.半正定 B .正定 C .半负定 D .负定 7 .对约束优化问题,设计变量的选择( C ) A .可以在可行域中 B .不允许在可行 域中C .只允许在可行域中 D .不一定在可行域中8 .要将一个有约束问题的求解转化为 一系列无约束问题的求解,可以选择( C)A •复合形法B •简约梯度法C •罚函数法 D.共轭梯度法9 •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首选的优化方法为( B)

A •外点罚函数法 B •单纯形法C •拟牛顿法D •变尺度法 10 •当目标函势沩凸函数,约『束函彭嘣黜函数时, K— T条件是约束优化问题取得极 值的( D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一般条件D •充分必要条件11 •有限元分析中,下列 单元属于二维单元的是(D ) A .六面体单元B .四面体单元C .杆单元D.三角形单 元 12 .用有限元方法求解问题获得的解属于( A )

A .近似解B .精确解C .解析解D .半解析解13 .采用杆单元进行平面刚架有限元 分析,杆单元的一端具有( B )

A .两个自由度 B .三个自由度 C .四个自由度 D .六个自由度 14 .某刚架单元两节点对应的总体编码为 5 和 3,则局部座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系数 k 在总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为( D ) A .第5行第3列B .第14行第3列C .第5行第14 列D .第14行第14列1 5 .在平面应变问题中,沿轴线方向( C ) A .应变、应力都 为零B .应力为零,但应变不为零 C .应变为零,但应力不为零 D .应变、应力都不为零 16.若产品的平均寿命等于失效率的倒数则产品的寿命服从( C )

A .正态分布B .泊松分布C .指数分布D .二项分布17 .在平均安全系数不变的情 况下,由于强度(或应力)的分散度增大会使零件的可靠度( A ) A .降低B .提高 C.不变D .无法确定18 .当系统中任何一个零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该系 统是(A ) A .串联系统B .冗余系统C .表决系统D .非工作冗余系统19 .并联系统 的可靠度比组成该系统的零件的可靠度( B ) A .底B.高

C .相等D .不确定20 .产品工作到t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称为 ( D ) A .平均寿命 B .平均失效密度 C .平均可靠度 D .平均失效率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 .下列设备属于 CAD勺 输入设备的,有(BCE)A •显示器B •扫描仪C •键盘D.绘图仪E •光笔

22 •通过矩形窗口与矩形视区勺匹配,可以实现图形勺( ABD ) A •放大B •缩小C •锗切D •摇视E平移 23 .下列方法中属于利用目标函数的导数构造搜索方向的优化方法有( BE ) A .坐 标轮换法

B .梯度法 C .单纯形 D . Powell 法 E .变尺度法 24 .单元刚度矩阵具有( ACE ) C ) A .奇异性 B .正定性 C .分块性 D .稀疏性 E .对称性 ( ABCDE ) 25 .如图所示的 2/4 表决系统,下列情况系统可以正常工作的是 A.a、 b 失效 c、 d 正常 B . a 失效 b、 c、 d 正常 C . a、 b、 c、 d 正常 D . a、 c 正常 b、 d 失效 E . a、 d 失效 b、 c 正常

三、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6 .可靠度是对产品可靠性 27 •系统的可靠度取决于组成系统的零部件的可靠度和零部件的方式。 28 • CAD系统的软件根据其用途可分为三类,它们是:系统软件、 支撑 软件和专用 29 •在实体的边界表面表示法(B--re : p)中,实体外表面信息数据可分为两类,它们 是几何信息数据和信息数据。 30 •优化问题按目标函数的性质和约束的性质分为无约束 优化问题和有约束优化

31 •对于一种优化算法,如果从理论上讲经过有限步搜索可求出二次目标函数的极值 点,则这种算法具有次收敛性。 32 •工程数据采用程序化方法处理时,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为查表、插值的方法,另一种为将数据和线图 拟合成经验公式。33 •梯度方向是 指函数值增长最快的方向。

34 .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时,结构所受的载荷可以分为节点载荷和非节点载荷,对 于载荷需要进行载荷的移置处理。 35 •用有限元法求解汽车在路面谱激励下的响应,该 问题属于问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在进行图形 处理时,为什么要引入规格化设备坐标系?

答:(1)由于用户的图形是定义在世界坐标系里,而图形的输出是定义在设备坐标 系里。不同的图形设备具有不同的设备坐标系且其工作范围也不相同。

(2) 为了便于图形处理,有必要定义一个标准设备,引入与设备无关的规格化设备 坐标系,采用一种无量纲的单位代替设备坐标,当输出图形时,再转化为具体的设备坐标。

(3) 规格化设备坐标系的取值范围是左下角( 0, 0),右上角(1,1),其工作范 围为0〜1。37 •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常用的终止准则有哪些?

答•( 1)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步步逼近”,最后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点。 首先选择一个尽可能接近极值点的始点,从初始点出发,按照一定的原则寻找可行方 向和初始步长,向前跨出一步,得到新点,再把新点作为初始点重复进行。每次迭代都必 须使目标函数值向最优值靠近。 (2)常用的终止规则有 (a) (b)

用相邻两点的矢量差的模作为终止迭代规则。 x(k 1) x(k) 用两次迭代的目标函数值之差作为终止迭代规则。 F(k 1) F(k) 或 F(k 1) F(k) (k) 用梯度的模作为终止迭代规则。 F(k 1) 38. 在有限元分析中,对结构划分的单元数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答•不是。 单元的数量取决于要求的精度、单元的尺寸和自由度数。 虽然一般单元的数量越多精度越高,但也有一个界限,超过这个值,精度的提高就不 明显。39.系统的可靠分配按分配原则不同,有哪些分配方法?各自分配原则是什么? 答•( 1)系统的可靠度分配方法有:等同分配法、加权分配法和动态规划最优分配法。 (2)( a)等同分配法按系统中各元件(子系统或零部件)的可靠相等的原则进行可靠度 分配。

(b) 加权分配法按各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度以及各子系统的复杂度作为权重 的原则来分配可靠度。

(c) 动态规划最优分配法可以把系统的成本等因素为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而把可靠 度不小于某给定值作为约束条件的原则分配可靠度;也可以把系统的可靠度尽可能大作为 目标函数分配可靠度。

40. 试简述编码剪裁(Cohen-Sutherland )算法的基本原理。 答•将窗口的四个边界向两边延伸,把平面分成 9个区域,每个区域用四位二进制表 示;线段的端点落在哪个区域则端点的编码就与该区的编码相同;

如果线段两端点的编码都为“ 0000”,则线段位寺窗口内;如果线段两端点编码的逻 辑乘不为“ 0000”,则线段位于窗口外; 如果线段不能用上述方法测试决定,则将线段 分割,然后用上述方法判断。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题各5分,43、44题各10分,共30分) 41 •已知某零件的工作应力和材料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且应力的均值为 480Mpa,标 准差为36Mpa

,材料强度的均值为,标准差为,试确定零件 的可靠度。 答•零件的工作应力和材料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且 r 78MPa, r 600MPa, s 36MPa, s 480MPa 2r 2s

600 48078 36 2 2 1.39686 查表得,该零件的可靠度为:R=0.91924 (0)T22x [0,0]x x x1x2 4x2 10 的最优解。 求无约束问题 MinF (x)=(计算两步)

答(1)求初始点梯度 F(x) {2x1 x2,2x2 x1 4}T F(x(10)) {0,4}T F(x(10)) 4 (2) 第一次搜索 S(0) F(x(10))/4 {0,1}T a(0) 2 x(1) x(0) aS(0) {0,0}T 2{0,1}T {0, 2}T (1) (3) 第二次搜索 F(x ) 2 S(1) F(x(1))/2 {0,1}T a(1) 1 x(2) x(1) aS(1) {0, 2}T 2{1,0}T { 1, 2}T 43 .一组合变换如下,先将图形绕(3, 4)点旋转60°,然后放大一倍

1242.用梯度法,从起始点开始, (1)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