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第2010年第8期商业经济No.8,2010 (总第355期)SHANGYE JINGJI Total No.355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0)08-0098-03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宿长海,王雯,金芝(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辽宁大连116023)[摘要]农产品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应从物基础设施建设、冷链技术、农产品信息平台、专业人才等方面,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续表就。

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对农产品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物流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据对2007年的统计,把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畜产品的产量加在一起,总产值达到48893亿元。

其中粮食50160.3万吨,棉花762.4吨,油料2568.7万吨,糖料12188.2万吨,水果18136.3万吨,各类水产品4747.5万吨,肉类6865.7万吨,禽蛋2529万吨。

如此庞大的农产品产量,给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农产品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组织和管理方式,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8)(一)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中国农产品物流自起步以来,发展较快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迅速,物年份农产品物流额(亿元)社会物流总额(亿元)农产品物流所占比例(%)农产品物流同比增长率(以上年为基准)(%)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335 4281 6104 7951 8618 8996 9160 9138 9634 10291 10986 11261 11970 12748 13546 15849 29188 54475 79237 102230 110614 124138 129388 139717 171427 195442 233597 296595 383829 481983 595976 752283 8.53 7.88 7.7 7.8 7.81 7.27 7.12 6.58 5.65 5.29 4.72 3.80 3.12 2.64 2.27 2.11 2.5 28.4 42.6 30.3 8.4 4.4 1.8 -0.2 5.4 6.8 6.8 2.5 6.3 6.5 6.3 17.0表1 1991-2007年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流总额自1991年至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局面,2007年更是突破了1.5万亿,达到历史新高。

农产品物流同比增长率在2000年后基本稳定在6%左右,2007年增幅较大,达到17%。

但农产品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下年份农产品物流额(亿元)社会物流总额(亿元)农产品物流所占比例(%)农产品物流同比增长率(以上年为基准)(%) 1991 3252 30291 10.76 宿长海,王雯,金芝: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降趋势,说明农产品物流发展速度与社会物流总体发展速度的差距不断拉大。

(二)农产品生产规模近年来,在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农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产量节节攀升。

以2007年为例,中国谷物产量为46035.3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肉类6865.7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棉花762.4吨,居世界第一位;水果18136.3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此外,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的产量也居于世界前列。

这些农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其余大都分成为流通商品,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中国生产的农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粮食和油料,轻工业原料和食品工业原料,以及鲜活农产品。

其中粮食主要包括:小麦,大麦,水稻,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等;油料作物包括:花生,大豆,油菜,芝麻,胡麻和向日葵;轻工业原料主要包括:糖,茶,烟,革等;食品工业原料主要包括:猪,牛,肉类,禽蛋,水产品和水果等。

如此大规模的数量和繁杂的品种,无形中构成了庞大的农业物流潜力市场。

(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2007年新建铁路投产678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480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938公里。

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7.8万公里。

同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358.37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42.3万公里,比2006年增长30.2%,达到1682个乡(镇)、近4万个建制村通公路,1199个乡(镇)、3万多个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改建完成后,乡镇通公路率达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达88.15%,分别比2006年增长0.24和1.75个百分点。

2006年年初,“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直接连通29个省会城市、总里程达2.7万公里,已有28个省份出台了地方“绿色通道”政策,提高了运销效率、减免了通行费用,为农产品物流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条件不断改善。

2003年,得益于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的支持,中国在东北地区、长江沿线和西南地区建设的粮食收纳库、中转库、港口库和散粮运输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标志着粮食现代物流产业链建设的起步。

1998-2003年间,国家投资建成1114个总仓容526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条件大为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底全国粮食总库存2亿吨,完好仓容的利用率为87%。

中国现有各类冷藏汽车 3.1万辆,公路冷藏运输的年运量从2001年的1258万吨增至2005年的1767万吨,各类冷藏船总吨位10万吨,各类铁路冷藏列车8000辆,远洋用的冷藏集装箱1万多个,冷藏集装箱建造业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为世界冷藏集装箱生产的大国。

通讯方面,依靠广播、电视、电话等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基本得到普及,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业专业性网站。

“金农”工程的顺利实施,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标志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

二、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产品物流业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流通渠道狭窄、物流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等因素仍需大力改进。

表2显示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差距较大。

表2中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成本损耗率加工比重加工增值预冷保鲜率超市销售比重发达国家10% 5%以下80% 1:3或1:4 80%-100% 80%-95%中国40%-60% 25%-30% 10% 1:0.8 30%左右不足30% (一)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中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

虽然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数量很大,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程度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加工信息能力不足,难以获得物流规模效益和实现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最终结果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无法深入开展附加值较高的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建设等增值服务。

物流专业人员的缺乏也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

农产品物流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在各个环节上都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产品物流主体还主要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即使是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巨大的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二)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

铁路和物流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成为物流发展的“瓶颈”。

并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物流方面技术装备水平低,仓库老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较少。

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上农村道路状况差,使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

据统计,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下),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

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将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也就意味着年平均增产水果500多万吨,蔬菜3000多万吨。

由于中国的食品冷链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三)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实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而现在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在途损失严重,严重影响了流体保值增值。

据农业部对我国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走进农村,但我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购买生产资料或出售农产品的农户所占比重很小。

(四)环节多,效率低,模式单一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如下图所示):生产商购销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

经过采摘、分选、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5%-30%,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增加了物流损耗。

目前,中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有5000多个,城镇乡村农产品集贸市场约8万个,然而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市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都很薄弱,功能未分化,管理不统一,交易方式也主要以协议买卖、现货交易为主,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多是通过讨价还价的形式,效率低,而且不能真正体现农产品价格,实际是业务批量放大了的集贸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