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茶树栽培学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一、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答:1、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

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

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

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

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

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

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

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第二章茶树生物学基础一、茶树学名及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答: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枝梢生育有那些规律?答: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

三、茶树叶片有那些可区别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茶叶的主脉明显,与侧脉相连呈网状结构;叶缘有锯齿,一般16-32对,锯齿上腺细胞脱落,留有褐色疤痕。

四、茶树的医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那些特点?栽培上要做好哪些?答:茶树一升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幼苗期: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至第一次生长休止。

特点:全株不分枝;叶片较小;幼根长于幼茎;不耐强光;双重营养(异养和自养)。

措施:以出全苗、壮苗为目的;选择饱满的籽粒;选地,垦地;遮荫、保证水、肥供应。

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正式投产。

特点:生长旺盛;单轴式的分枝方式;主根向深处伸展,侧根少(直根系);由双重营养过渡到光合自养。

措施:培养好树冠骨架;加强水肥管理(NPK比例);以养为主,适当打头;注意保护.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

特点:根系前期离心生长,后期呈向心生长;根系由直根系到分支根系到丛生根系。

前期营养生长旺盛,后期生殖生长加强;自然更新。

措施:加强水肥供应;协调采养矛盾;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的交替进行的方式更新树冠;防病虫。

衰老期:第一次更新到植株死亡。

特点:骨干枝衰老,根颈枝多;生产枝细弱,对夹叶多;生育量小,产量低;营养、生殖生长都弱,但生殖生长>营养生长。

措施:地上部)掌握各次修剪程度;(地下部)改土改园结合;合理剪采、留养;防治病虫。

五、了姐茶树年生育规律,对茶树子栽培有怎样的意义?答:第三章茶树的适生环境一、光强对茶树品质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答:光强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效率来影响茶叶品质,一方面影响茶树的整体外观,光照强度大,茶树叶色比较嫩绿。

另一方面光强影响茶树的内含物,光照强度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茶叶内N和C的含量,而N直接关系到茶氨酸的含量,C关系到茶多酚的含量,所以适当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而生产上同过遮荫来控制光强。

二、茶树喜酸的原因?答:A、茶树的遗传性所决定。

B、茶根汁液的缓冲能力在pH5.0时最高,这也是由于茶树长期生长在有效磷含量极低的红壤中,因而造成了根中含磷量较低,借以适应红壤的环境。

C、茶树菌根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

D、茶树需要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

在pH>5.5时,代换性Al3+的含量便很低以致不存在。

E、茶树是嫌钙植物。

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概念?答:活动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幼小温度的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

四、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因?答:茶树是耐阴、喜湿怕晒植物,在高山地区,温度低、湿度大、多云雾,且昼夜温差大。

相对低温导致茶叶生长缓慢,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适宜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多云雾和高湿度,不仅能抑制纤维素的合成,保持芽叶柔嫩,而且还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

另外,某些鲜爽清香型的芳香物质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形成较多,所以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四章茶树栽培品种与繁殖一、试述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

答:无性繁殖:1、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

2、悟性繁殖后代性状一致,有利于茶园的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有利于机械化采茶,其鲜叶原料均匀一致,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茶叶加工品质。

3、繁殖系数大,有利于迅速扩大良种茶园面积,同时克服某些不结实良种在繁殖上的困难。

4、技术要求高,成本较大,苗木包装运输不方便。

5、母树的病虫害容易传输给后代。

6、苗木的抗逆能力比实生苗要弱。

有性繁殖:1、幼苗主根发达,抗逆能力强,2、菜种、育苗和种植方法简单,茶籽运输方便,便于长距离引种,成本低,有利于良种的推广。

3、有性繁殖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4、后代个体出现形状分离和个体差异,芽叶色泽、萌芽期都不相同,对机械采茶作业有一定的影响,原料的差异也会导致加工作业和品质保证的困难。

5、对于结实率低的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加以推广。

6、植株间经济性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

二、进行茶树品种搭配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好品种搭配工作?答:意义:1、将不同萌芽期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可以延长生产季节,调节茶树生产的洪峰,缓解相同品种同时萌发带来的茶季劳动资源的压力,可减少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快速蔓延带来的损失,从而保证茶叶品质。

2、将品质特性不同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可加强各品种的品质成分的协同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有利于精制茶生产加工时的产品拼配。

措施:1、萌芽迟早的搭配。

一般多选用春季芽萌发早的品种,根据不同哦该地区不用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变化来搭配,在生产上注意茶叶色泽一致或相近的品种搭配及百芽重相近的品种搭配,便于茶叶加工和成茶外形色泽及叶底的一致性。

2、品质特性的搭配。

一般在绿茶区选用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合理搭配,红茶区选用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合理搭配。

三、如何提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答:1、水分管理:一般以保持土壤持水量70%-80%为宜,发根前保持在80%-90%。

2、光照管理:光照是插穗发根和幼苗生长的必须条件,在遮阳时必须控制好遮阳度,一般遮掩度以60%-70%为宜。

3、培肥管理:根据苗木生长状况,看苗施肥,扦插幼苗柔嫩,不耐施浓肥,在施肥时没注意先淡后浓,少量多次。

4、扦插苗床要时刻做好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5、当年冬天前未出圃的茶苗要注意防寒保苗。

可通过盖草和覆盖塑料薄膜来保温。

四、试述影响扦插发根的因素?答:1、插穗自身因素:A、茶树品种的差异,插穗发根能力因茶树品种不同。

B、插穗的老嫩程度,半木质化的绿色硬化枝、黄绿色半硬化枝的插穗发根率较高。

C、枝条的粗细与长短,选用粗而短的枝条具有较高的发根率。

D、扦插留叶量,一般选用一叶短穗进行扦插。

E、腋芽动态,腋芽膨大的插穗发根早。

2、外界条件:A、温度,扦插发根最适宜温度是20-30度,B、湿度,一般土壤以持水量70-80%为宜。

C、光照,对插穗进行适当遮光,多照射蓝紫光可加快发根。

D、土壤。

土壤PH控制在4.0-5.5,选用腐殖质含量少的红黄壤心土为好。

第五章茶园建设一、新茶元开垦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应考虑茶树种植的适应性。

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适合所选的茶树品种。

2、园地选择。

园地应该线则在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区域或适宜区域,所选地的土壤应为酸性土,PH值一般在4.5-5.5之间。

同时土层厚度与地下水位应适宜。

坡地茶园最大坡度不得大于5度。

茶园四周无污染,最好交通便利。

3、茶园开垦。

在园地开垦是应必须做好茶园地面清理、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陡坡梯级开垦。

凡是荒山地开垦茶园,必须分初垦和复垦二次进行,清除柴根、树根和草根。

熟地种茶首先也要对土壤进行深耕。

4、茶苗移栽。

适宜茶树移栽的时间是春秋二季。

茶行规划时应合理密植,一般一行距4.5尺,株距一尺为好,栽植沟深在33cm左右,移栽茶苗时,要一边起苗,一边栽植,尽量带土和勿伤根系。

5、水土保持,开垦茶园应注意茶园周边的水土流失,在茶园周边种植树木和开排水沟,避免水土流失。

二、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掌握那些技术环节?答:1、浇水抗旱。

移栽茶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必须及时浇水,以后必要时每隔1-2周浇一次水,浇到成活为止,成活后,可适当施一些稀释的农家肥、稀氨基酸液肥等,提高苗期的抗寒能力。

2、遮荫防晒。

由于茶树喜湿、好阴、怕晒等特征,所以在高温季节,必须对茶苗进行遮荫处理。

3、根际覆盖。

旱季根际铺草,有利于提高茶苗成活率,出尽茶苗的生长势。

可采用稻草、麦秆、山草、绿肥等作为茶苗根际覆盖材料。

4、间作绿肥。

幼龄茶园合理间种绿肥不仅可以解决肥源问题,还可以增加土壤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茶苗成活率。

5、其他处理方法。

为提高茶苗成活率,还可以在茶园中进行假植和药剂处理等手段。

三、试分析低产茶园的成因,如何改造?答:成因:1、树龄过大。

茶树为多年生植物,但在栽培条件下长期采摘等原因,会导致生机衰退。

2、生态条件恶劣。

由于茶园生态环境不够理想,会使茶树根系发育不良、叶量少、树冠覆盖率低等状况,使产量降低。

3、建园基础差。

由于选址不合理、基础建设质量差、引种不当和栽培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茶树产量较低。

措施:1、茶树群体结构改造,从新调整群体结构。

2、树冠改造。

对地上部长势弱、结构不良或枝群的枝系进行改造。

3、改善管理。

主要从肥水管理、采摘管理、茶树保护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4、换种改造,主要从改种换植、新老套种、嫁接换种等方面对茶树品种进行改造。

四、简述嫁接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