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一、填空题(20 分)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ft茶目ft茶科ft茶亚科ft茶族ft茶属茶种。
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
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
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
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 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 个,无性系品种79 个。
省级审定品种120 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ft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二、选择题(10 分)1、茶树的芽按着生部位的不同分为( A )A、定芽和不定芽B、顶芽和腋芽C、冬芽和夏芽D、生长芽和休眠芽2、插穗一般是选择( B )A、未成熟的枝条B、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C、两年生的枝条D、已老化的枝条3、茶树的哪些器官是营养器官( A )A、根、茎、叶B、花、果实、种子C、根、茎、花D、花、果实、叶4、茶园耕作深耕在哪几个月份进行( D )A、1-2 月份B、3-4 月份C、5-6 月份D、7-8 月份5、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有( C )A、喷灌和漫灌B、滴灌和沟灌C、沟灌和漫灌D、渗灌和滴灌6、下列哪个不属于生产季节的浅耕( C )A、春茶前的耕锄B、春茶后的浅耕C、秋茶后的耕作D、夏茶后的浅锄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插穗发根的环境因素( C )A、湿度B、温度C、空气D、光照8、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道路系统的设置B、排蓄水系统设置C、茶园地块划分D、栽培授粉树9、茶树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C )A、茶芽枯病B、茶白星病C、灰斑病D、茶饼病10、对茶树的需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营养的连续性B、营养的分散性C、营养的阶段性D、营养条件的适应性11、茶树栽培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ABC )A、气候B、土壤C、地形D、空气12、下列农药在有机茶园内不允许使用的是( D )A、苏云金杆菌B、鱼藤酮C、石硫合剂D、三氯杀螨醇13、茶园防寒抗冻技术措施:(ABCDE )A、行间覆盖B、熏烟驱霜C、覆盖防霜D、加强肥培管理E、加客土,增厚活土层14、新建茶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ABCD )A、茶园选址B、开垦时先清除杂草(物)、大石块、树兜等C、开垦定植沟要求水平等高D、施足底肥15、有机茶园如何合理施肥:(ABC )A、全部施用有机肥B、重施基肥,分期追肥C、因茶树生育阶段、生产茶类需求,施用专用有机肥D、增加施用化肥的种类、种类越多越好16、有机茶栽培的条件是:(ABC )A、不用化肥B、不用化学合成剂C、生态条件符合有机茶生产标准D、三年以上的生长期17、选用茶树良种的基本原则是:( ABC )A、要因地制宜,克服盲目性B、要注意良种的合理搭配C、应重视茶树良种苗木的检疫D、越粗壮的茶株越好18、播种的关键技术是(ABCDE)A、适时播种B、浸种C、催芽D、适当浅播和密播E、幼苗培育二、判断题1、幼龄茶树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
(√ )2、在茶园中每年都要施用基肥,其目的是不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
(√ )3、茶树的分区是根据茶树生物学特征的要求,把自然和经济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茶树栽培单元。
(√)4、茶树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并非特别敏感。
( X )5、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气候条件下,造成茶叶减产,茶树生长受阻或植株死亡的气象灾害。
(√ )6、我国茶园多数分布在北方ft地地区。
( X )7、在开辟新茶园时,铲除全部原有林木,是对茶园的一项永久性的防护措施。
( X )1、茶树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的整体。
(T )2、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T)3、茶树是喜碱性土壤的植物。
(F)4、在我县,为害最重的是夏秋之交大面积发生的茶饼病。
(T )5、低产茶园改造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 T)6、茶园地面覆盖包括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
( T)7、剪去茶树树冠上层 10—12 厘米左右的枝叶,使茶树上部树冠复壮的修剪方法是重修剪。
(T)8、高级名茶细嫩采以茶芽初萌或嫩梢开展 3—4 片嫩叶时为采摘标准。
( F)9、品种特性、枝条的年龄和发育状况、枝条的大小长短和留叶量是影响插穗发根的内部因素。
(T )10、喷灌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茶园灌溉方法。
(F)三、名词解释(20 分)1、鱼叶: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因其发育不完全,形如鱼鳞而得名。
2、无性繁殖:又称为营养繁殖,是指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芽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后代,即利用茶树营养器官产生新个体的育苗方式。
3、有机茶园:是依据有机茶园标准进行认证的,对有机茶的产地环境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有机茶园远离城市工厂交通主干道等潜在污染源;土壤重金属含量要在限定值以内,周边与常规农业种植区有一定的隔离带。
4、轻修剪:剪去树冠表层 3 到5 厘米枝叶的修剪,用于成年茶树和改造后定型修剪以及深修剪后茶树的修剪。
5、根外施肥:将肥料兑成溶液喷洒在茶树叶面,通过表皮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收营养。
6、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
7、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指生态环境适宜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并能基本满足茶树生理活动需求的区域划分。
8、定型修剪:按照塑造树冠的要求,剪除留养部分枝条,固定树型,加阔树冠采摘面的修剪,使茶树达到一定高幅度的理想状态的修剪。
9、对夹叶:当茶树新梢遇到不良环境,迫使新梢停止生长形成“驻芽”,与驻芽连接的相邻两片叶为对夹叶。
10、鸡爪枝:又称为结节枝。
指树冠经多次轻修剪和采摘以后,树高增加,树冠面上的分枝越来越细,并形成环状的肿胀形结节,由于结节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在其上生长的枝细弱而密集,形成鸡爪枝。
(鸡爪枝的出现是树势衰老的先兆。
)11、新梢:是指茶树新发出的枝条(呈绿色)。
也是茶树的收获对象。
12、鱼叶:发育不完全的叶片,其色较淡,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
13、枝条的异质性:枝条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内部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形态和质量上的差异,称为枝条的异质性。
五、简答题(30 分)1.简述茶树的营养需求特点与施肥原则。
答:茶树营养需求特点:(1)营养的连续性。
(2)营养的阶段性。
3)营养的集中性。
(4)营养的适应性。
茶园施肥的原则:(1)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2)以氮肥为主,三要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3)重视基肥、分期追肥(4)以根际施肥为主,根际施肥与根外施肥相结合;(5)掌握肥料的性质,做到合理施肥(6)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幼龄茶园应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比例,以促进茶树的根茎生长,培养庞大的根系和粗壮的骨干枝。
生产绿茶的茶园,多施氮肥;生产红茶的则提高磷肥的比例。
2、简述茶树修剪有哪几种方法答:(1)定型修剪(平剪法、分段修剪法、弯枝法)(2)轻修剪(3)深修剪(4)重修剪(5)台刈3、简述茶树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答:有性繁殖无性繁殖①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实生苗,有性苗优点:⑴ 具有复杂的遗传性,适应环境能力强,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⑵ 茶苗主根发达,入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强,繁殖技术简单;⑶ 苗期管理方便、省工,种苗的成本低,比较经济易行;⑷ 茶籽便于贮藏和运输,有利于良种推广。
缺点:⑴ 植株间经济性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便于管理;⑵ 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便于加工和名优茶的开发;⑶ 结实率低的茶树品种,难以用种籽繁殖。
②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直接用枝条、根、芽进行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组织培养、快繁与微繁。
优点:⑴ 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比较一致,便于机采,采摘功效高;⑵ 繁殖系数大,有利于迅速扩大良种茶园;⑶ 能克服某些不结实良种在繁殖上的困难;⑷ 有利于名优茶开发。
缺点:⑴技术和条件要求较高,所费劳力和成本较多,⑵容易引起母株病虫害的传播;⑶对母树的鲜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4、茶叶采摘为何要“合理留叶采”?答:(1)采摘新生的茶叶,必然会减少光合叶面积。
如果强采,留叶过少,会增加茶园的透光率,从而降低光合作用,减少光合物质的积累,影响整株营养芽的萌发。
(2)采摘幼年的茶树。
如果过早过前采摘,易造成茶树生育不良,茶树早衰,有效生育年限缩短等问题;如果留叶过多,或不及时采去顶芽和嫩叶,一方面会多消耗水分和养料,另一方面,叶片过多,影响光合效率,积累营养少,从而影响茶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