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ppt
屋宇式大门形式之一——如意门
鼓劲楼东大街垂花门
院落 后圆恩寺某宅内院
木牌门
北京胡同
最古老的胡同
谢谢欣赏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是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 分,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核心部分的东西多少年 不变或变化很小。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 式上的变化。变异是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民族性。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 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 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 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 俗的地方性。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 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 使各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例如,饮食上 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化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 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2、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的每 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 用具有无形性、范围广泛、深层控制的特点。法律 源于民俗,源于民俗中的“乡规民约” 等习惯法, 因此,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同时,民 俗也是一种约束最广的行为规范。 3、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 想,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保持着稳定,使群 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4、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 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 得到调剂的功能。 5、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的悦耳 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作用。民俗的审 美功能与调节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中的许 多事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本身 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间审美的意义。
中国古建筑的大致分类 一、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二、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 关 隘、长城、烽火台等 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 过 街楼、牌枋、影壁等 四、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 帝 王陵寝宫殿等 五、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
主要讲解:居住风俗
居住,既指住所,又指人类关于何时居住于何地,又如何居 住休息的行为活动。 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 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习俗惯制,包 括兴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 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定关系等等习俗。 居住民俗的表现: 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住屋的造型和工艺,居住房屋的分 布与坐落,有关住房的信仰。
社会民俗,亦称呼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 社会关系的惯制,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礼仪 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 民俗。 民间信仰。民间巫术(咒语)、民间哲学伦理观念(风水观念、阴 阳五行、易经)以及民间艺术等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包括民 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广义的民俗语言又包括民族语言和方言。 狭义的民俗语言,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 且反复出现的套语,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 民 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 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 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
民俗界对民俗的分类有多种意见,其中代表性的有四分法和三分法, 前者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 俗)、游艺民俗(或语言民俗),后者将民俗分为心理的民俗、行为的民俗 和语言的民俗三大类。 (1)乌丙安的四种分类:经济、社会、信仰、游艺 (2)钟敬文的四个部分分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 俗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带有模式 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如: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医药保健交易习俗等)
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是集体智 慧的结晶。首先,民俗是集体创造的。也有的民俗是 先由集体中的个别人创造,经集体的认可或加工而形 成的。(它与上层文化不同,上层文化可以说出某一 种理论、学说是谁创造和发明的,而民俗文化则不是, 它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一种民众的集体文化。)其 次,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的行为来完 成的。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 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这种模式性是人们共 同遵守的标准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与上层文化的 个性化、独创性有所不同。因为民俗是由民众创造、 传承和享用的,因而一般缺少个性,而表现为一种类 型、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 1、木结构 2、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 筑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构成族群建筑。 3、审美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 序,适合礼度。 4、出檐屋顶,即大屋顶。还有高台级。
一、古代城池
1、城池: 2、历史上最大的古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3、北京 4、现在地面保存城市: 明代“西安城” “荆州古城” “平遥古城” “宁远卫城”
课程名称:
中外民俗概论
民俗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民俗”概念,并实际应用的国 家之一,二千多年前,“民俗”一词已频频出现。 在我们先人的文献中。《礼记· 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史记》中有“入界,耕者皆让畔, 民俗皆让长。”《货殖列传》中对一地人情,物产,时尚爱好,也是以 “民俗”冠之。民俗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如行风一般,所以,我们的 古人又形象地称其为“风俗”,约定俗成,广泛使用。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 的意译。这个词 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将萨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 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 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于官方,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 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 理上的集体习惯
明西安城
宁远卫城
二、宫殿建筑
1、历史上建造宫殿最多的是秦始皇。阿房宫 2、汉三宫:长乐宫 未央宫 建章宫 3、唐三宫:太极宫 大明宫 兴庆宫 4、明代宫殿:南京皇宫 北京故宫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 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 自 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 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 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 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 的民 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在人们心 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