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作业题目
1.比较英美两国的人际礼仪异同。

(不少于1000字)2.试分析我国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

(不少于1000字)
1.比较英美两国的人际礼仪异同
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说的是都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着相似的政党体制。

作为酒店的工作人员,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英国友人或者美国友人,如何能为不同国籍的客人提供周到又不逾距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英美两国人际礼仪的异同。

谈到人际礼仪,不可避免的要说到文化。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认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文化传承了英国文化的很多东西。

英国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根源。

在美国的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非常大的比例。

顺其自然,他们就将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性格特征、英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带到了这一片新大陆来了。

18世纪,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势力突飞猛进,称霸全球,而美国又是他进行文化和武力侵略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两国又有过多次的合作,因此两国在文化交往中有很多的共同点。

共同的文化,衍生出了相同的人际礼仪—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数字13等。

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独立发展200多年的美国文化由于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异。

这些导致英美两国的人际礼仪又有很大的不同。

英国人通常显得非常自信,并且喜欢孤芳自赏,不愿与别人过于亲近。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崇尚宽容和容忍。

英国人一般都非常善解人意,懂得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

在社交场合,握手礼是英国
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英国人强调极其强调所谓的“绅士风度”。

它不仅表现为英国人对妇女的尊重与照顾方面,而且见于英国人的仪表整洁、服饰得体和举止有度。

英国人待人十分客气,“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一类的礼貌用语是天天不离口的。

即使是家人、夫妻、至交之间,英国人也会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英国各个地区的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民族自尊。

与他们进行交往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其分别称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

不过,要是采用“不列颠人”这一统称,也得行的得通。

美国人为人爽朗、不拘小节、容易“自来熟”。

初次见面,一般是简单的握手,甚至是一句“Hi,”“Hello,”都算是打个招呼。

美国人喜欢侃侃而谈,风趣横生。

在闲聊时,闲聊的题目可以包括天气、运动、工作、衣食等等。

美国社会虽然弥漫着不拘礼节的气氛,而且讲话时期望听者态度各有不同,可是一般都希望听者把手头的任何事情都停下来听他讲话。

美国人不喜欢被打断谈话,客人最好洗耳恭听。

美国人还允许他人批评美国,主人经常会问客人对美国有何看法,他会很乐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客人最好是多谈美国好的一面。

对虔诚的清教徒来说,最忌讳轻慢地谈论上帝,认为这是亵渎上帝的名份。

与此有关的一些咒语,如混蛋、该死等也属于禁忌的范畴。

美国人说话爽直,答话的时候往往简单到只说“是”、“不是”、“当然”或普通的一个“对”字,简单的答语并不表示美国人傲慢粗鲁。

2.试分析我国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
我国位于亚洲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性。

南北相距5500公里,按气候类型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东西绵延5200公里,分布着56个民族。

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物产丰富,资源充裕,为勤劳的中华儿女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饮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人生存和改造自身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饮食民俗是一种风俗习惯,一般包括节日食俗、日常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

中国人饮食习俗主要以五谷为主食,蔬菜为辅,外加肉,还以熟食、热食为主;饮食方式上主要是聚食制,对一日三餐习以为常,另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它是民俗中最富有特色的事项之一。

我国饮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探寻其成因,则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经济原因。

饮食民俗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孕育和变异无疑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饭食)风格。

而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又为各地饮食民俗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副产品是
人类食物中最重要的物质来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耕作制度、农副产品种类等都有很大差异。

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牧业经济为主;北方农区以面粉、杂粮为主食,南方农区以稻米为主食,茶和酒为主要饮料。

自然条件的原因。

自然地理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饮食民俗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都有较大的差别。

地域及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食性和食趣也不一样,如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口味嗜好分别。

东南待客重水鲜,西北迎宾多羊馔,均与就地“取食”的生存习性相一致。

这种饮食民俗的地域差异,正是各种民间风味和各种菜系形成的重要原因。

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变异,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己所特有的传统饮食民俗。

宗教信仰的原因。

人们常说“民俗是退化的宗教”,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不少饮食民俗就是从原始信仰崇拜和某些人为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兴起、传播和流行,对我国的饮食民俗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教义和戒律对教徒的约束力很大,因此,这类约束民俗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