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决定了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负责
程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危机之一。
当今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之下,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勇
气,在责任缺失的现在,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目标缺乏远见,不能认
识到自己当前和未来应有的责任,表现在现实当中就是“缺乏关注
社会的热情,做出的决定围绕自己的核心利益,缺乏对社会发展的
正确规划,缺乏长远的计划和打算”等,由于不同的学生生活的环
境和背景不一样,于是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由此形成的原因和对
策也不一样,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对症下药,做出正确的决定与选择,
培养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 责任感 缺失 陪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古代先人的爱国箴言,
没有国家哪有小家,没有国家的安定哪有家庭的幸福。社会责任感
的具备就是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家庭负责和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
的有效认知。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小的欠缺,表现
在“不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不懂得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不知道采
取什么方法来体现自己的爱国热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和思考的,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致使有很多问题愈演愈烈,得不到
解决,肩负在大学生身上的重任也无法得以完成,这是大学生的失
职,也是社会的不幸,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有效的解决。
一、社会荣辱感的缺失与培养。
荣辱感缺失在小事,投射在大事.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首先表现在荣辱感的缺失方面,要知
荣辱知兴衰。社会荣辱感又表现在“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两个方
面,遗憾的是这两方面当今大学生都表现的令人不满意,我们身边
的小事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视而不见,任由事态的
发展,从公共卫生的维护到公共环境的保持,从个人的习惯与社会
的冲突到个人的忽略导致的严重后果等, 都是缺乏社会荣辱的表
现。
从国家大事来说,有没有社会荣辱感表现在,大学生是否关心
国家大事,是否关心国家热点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问题
等,是否对国家的事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观念等,然而这些问题在
现实表现中不尽如人意,这也是缺乏社会荣辱感的又一个表现。例
如对当前中日关系以及钓鱼岛的日渐紧张,很多大学生表现出漠不
关心的态度,即使有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也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阶段,不能将自己的热情完全放到里面去,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
解。
提升大学生荣辱感的举措.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导实践行动的指南针,能够对现实形势和状
况形成方向的引导和策略的提出,有效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
大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发挥自我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要时刻教育大学生关注大的发展形势,从国家和
社会发展状况到集体、企业乃至家庭的发展状况,这都是引发思想
问题的重要的原因,也是其根本原因,“发展是主流,发展是大潮”,
人的各种问题,都来源于社会主流的影响,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最
大的切入点,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素养。紧密结合和关注国家
政策方针,立足国家大政方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根本和纲要
性质的第一准则。立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将国家的发展政策
和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在对大学生的思想疏通中,渗透国家
发展理念和规划。教育大学生从当前实际出发,以有利有节的解决
各种思想和实践问题,有效协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展开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民主”,促进我国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民众
的社会需求。
二、社会责任的承担要落实到行动上。
当前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缺失的一个表现就是“口头上
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行动的落实,
无法保证责任的到位。针对问题,教师机相关负责人要保证大学生
将思想政治的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到行动之中,发展服务目标与日常
工作结合,提高协同力,将管理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决策当中,符合
人民需求,符合政策需要。
责任的担当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做出贡献”,
是我们进行工作的有效态度,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长期而艰巨,
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创新和努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
念,推动加快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打造和谐社会,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上的理念要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输和达成,提升其责任意识。须有效有利有节
的解决各种思想和实践问题,有效协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展开
工作,使大学生密切联系群众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民主”,
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满足社会发展的
需要和民众的社会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通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各种因素同时造就了大学生的人生
观与价值观,造就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这些问题已经引起
了社会的不良后果,教师要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改进与提升,从
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出版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2000
[2]张敢明《大学生管理的理想运作框架》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00
[3] 李鑫生《社会管理心理学》华艺出版社 2000
[4]经济管理出版社《责任感的缺失与追求(第1卷)》2010
[5]人民日报出版社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典型实例经验与启示编
辑组《责任管理典型实例经验与启示 [平装]》2011-03
[6]杜秀娟,何祥明.德行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j].思
想.理论.教育,2000(8)
[7]冯霞.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
2009(2)
[8]石艳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